- 读书 >
- 睡前消息文字版 >
- 2021年(216) >
- 五月(269)
睡前消息276期:地理游戏,"1/3财政靠罚款"是哪个县?
2021年5月18日睡前消息文字版第276期
【睡前消息276】地理游戏,"1/3财政靠罚款"是哪个县?
大家好,2021年5月18日星期二,欢迎收看276期睡前消息,请静静介绍新闻。
4月中旬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刊发了一篇北方某山区县的调研,全县每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亿多,交通违章罚款3000多万,占了地方可用财力的1/3.《半月谈》的报道没有点名,督工,你觉得这个县在哪里呢?
根据《半月谈》提供的信息,我们用排除法找一下。原文说了这是个北方的山区县,而且没有通高速公路,网上的地理爱好者一直在统计不通高速公路的县,基本上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自治区,至于说平原比较多的河北、山东、河南已经早就做到了每个县都有高速口。
山西、陕西、内蒙都是产煤大省,《半月谈》说这个县在运煤的交通要道上,信息量不大,主要的限制条件是“每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亿多”,新华社记者写稿的时候,2020年的很多数据还没有出来,估计用的是2019年数据,所以交叉对比以后,山西沁县、浮山县、内蒙古的新巴尔湖左旗比较符合条件。
下一个条件是罚没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的1/3左右,看各个县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预结算报告,山西沁县2019年预计罚没收入3018万,预计年收入1.1亿,实际的罚没收入2453万,占收入的22%,这很有可能是新华社记者的数据来源。
《半月谈》记者引用了数字但是不点名,可能也知道这不仅仅是个乱罚款的问题。之前一再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追问过,罚款总量不是个小数,要像税收一样交待去向,这样才能保证罚款用于公共利益。而且原则上收罚款用罚款应该是两条线运行,不能让罚款多的单位和地区得好处,否则必然有烂罚款的动机。
沁县年初就算计好了,27%的本级收入由要自于罚款,恐怕早就想好了这笔钱要怎么花,执法标准也必然会跟着调整,从交警队到财政局再到县政府,都要为这些罚款承担责任。
几千万的罚款就能占本级收入的27%,这是不是说明了沁县太穷?
的确,这个新闻反映出来的核心矛盾是沁县本地的财政太薄弱,罚款3000万反而是次要矛盾。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重庆律师韩德云提了一个提案,防止滥用“电子警察”,他引用了一个数字,2020年全国交通罚款总额3000亿左右,沁县占了万分之一。而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应该说沁县的罚款总量还不算太夸张。但是根据以往的报道,2003年非典之前沁县有18万人口,其中3万人在外打工,到了2019年全县总人口是17.3万,已经进入了缓慢负增长状态。
5月13日沁县的官方网站公布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GDP32.86亿,其中20多亿是第三产业,实体经济方面,农业5.64亿,工业建筑业6.1亿,加起来都不到12亿。可是同一个报告显示,全年的本地投资30亿,固定资产投资就达到了20.6亿。这说明投资订货基本都去了外地,对于本地经济拉动非常有限。
这么多投资砸下去,地方经济还是没有亮点,现在本地确定的产业发展路线是有机食品、矿泉水、生态旅游,围绕当地特色的沁州黄小米、“沁州红”有机高粱搞宣传。这些产业支持几个农家乐没问题,对于财政贡献来说,只能说聊胜于无,所以罚款对本地就非常重要了。《半月谈》的调查报告提到,当地有干部表示县里工业不发达,企业较少,“领导要钱就找交警”。
当然也不要以为沁县政府每年能花的收入只有这1.2亿,本地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的人数是6557人,今年预算中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就是1.69亿。财政报告显示,2020年期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合计是17.65亿,其中16亿来自于上级补入,1.4亿来自于债券转贷款。这粗略的说,国家在一个每年实体经济规模不到12亿的地方补助了超过16亿的资金,只是因为大多数资金都有指定的用途,地方领导才会格外关注比较灵活的本级收入,重视3000多万的罚款。
但是沁县还不是财政矛盾最严重的地方,第222期睡前消息节目我们谈过山西的人口小县机构改革运动,从河曲县和浮山县开始,发改局、科技局、商务局合并,农业局和水利局合并,逐步压缩县级机构,而沁县因为人口超过了15万,还不在要压缩机构的县级单位名单里,可以想象那些小县的问题只会更严重。
最近陕西的佛坪县就是因为人口少上了新闻热点,佛坪的户籍人口3.25万,2019年常住人口3.02万,但是这里毕竟是个县,基本的行政架构还是要有,全县行政编640个,事业编1554个,平均每14个人就有一个体制内的就业人员。
第222期睡前消息节目提到过,宁夏曾经有个陶乐县人口3.2万,2300多人吃财政饭,再加上几百临时工,和佛坪县的情况非常相似。但是陶乐县2004年已经撤掉了,佛坪县还在,所以成了新闻热点。
当年我们因为财政负担太重撤过陶乐县,那为什么佛坪县这一类的小县撤不掉呢?
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提案《优化县级行政区划,推进经济一体化发展》。他说近年来随着乡镇和行政村的撤并以及乡镇村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撤并小县条件已经成熟,因此建议对人口少于10万的内地小县先行合并试点。
李东玉委员举了个例子,某县2019年常住人口3.02万,地方财政收入3661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5亿,财政供养人员6000余人。这虽然没点名,但是这几个数字一列,很明显就是佛坪县。
佛坪县也等不及点名就开始反击,当地二百余名退休老干部给汉中市和陕西省领导写联名信,标题是《不赞成政协委员李冬玉同志“关于十万人以下的县合并的建议”的建议》,可见这干部群体是最主要的反对派。
不过多家媒体去佛坪县采访了,当地人反映考公务员是当地最好的就业方向,所以体制外的当地年轻人肯定也希望国家继续保持县级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给自己也留一条在本地拿编制的机会,毕竟当地每五个人,现在就有一个实际上在吃财政饭了,40%以上的劳动力都靠国家来养的。
这些干部拿出来的反对理由主要是佛坪县本来可以不这么穷,原话是“小县有小县的价值,佛坪也不是一开始财政收入就下降了3000多万的”。过去佛坪县可以靠山吃山,现在佛坪全县都被列入限制开发区域,两个有大熊猫的自然保护区,428平方公里是完全禁止开发区域,所以石英厂、硅碳棒厂、伐木厂都关了,财政收入连年下降,2018年的时候全县财政总收入还能够有7200万,现在显然是没有这么多了。
这个逻辑貌似合理,佛坪县为国家付出了代价,所以国家维持拨款作为补偿,但实际上国家福利的承受对象是人不是机构,就算撤掉了佛坪县,国家也不可能减少扶贫款,压缩教师工资,甚至体制内有编制的人也不会因此丢掉工作,只是换个地方上班而已。
所谓撤县地方利益受损失,真正的损失是本地干部失去了一个熟悉的县级单位,以后再也不能抱团取暖,升迁空间受到了影响。现在国家每年把七八亿资金投到了基本不搞生产的山里,再从山外运来物资,兑换这笔资金,维持县城人口的生存。本地干部那点小心思,实在不是国家继续折腾下去的理由。
其实早在1958年佛坪县就因为人口稀少、交通不便被撤销过,睡前消息第二期也介绍过黑龙江伊春市因为矿业和林业收缩,撤掉了7个县级编制。第156期睡前消息节目分析镇安县中学问题的时候我就说,镇安县30万人有10万人在外打工,镇安人已经用脚抛弃了镇安县,国家就不应该允许当地政府借钱在山里大搞建设,就算不撤销县城,也应该把新建大型教育园区搬到山外。现在佛坪县还有秦岭里面4万人的留坝县已经引发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不如借着这个机会就撤掉。
另外既然秦岭的小县财政紧张的原因是生态保护,就没有理由再把这么多人养在山里制造生态压力,再额外花一笔钱减少对大熊猫保护区的影响。现在很多地方随着封山育林和人口自发外迁,都出现了野生动物和人争夺生存空间的现象。上个月黑龙江省密山市有野生东北虎威胁人身安全,5月8日河北石家庄市井陉县野猪进村咬伤了两个人,5月12日齐齐哈尔龙沙区距离市区只有七八公里的地方出现了小型狼群,之前的5月10日四川理塘县一个村长上山巡视被野猪咬死了。
这些事件说明在人口自发外迁的地区,很难兼顾人身安全和野生动物保护,还不如逐步减少偏远地区的行政建制,把人集中到城市里,同样的财政补贴,我们可以让人和野生动物都过得更好。
276期睡前消息到此结束,感谢各位收看,我们周五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