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
怀辛幼安用前韵
话杀浑闲说。不成教齐民也解,为伊为葛。尊酒相逢成二老,却忆去年风雪。新着了几茎华发。百世寻人犹接踵,叹只今两地三人月。写旧恨,向谁瑟?
男儿何用伤离别。况古来几番际会,风从云合。千里情亲长晤对,妙体本心次骨。卧百尺高楼斗绝。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壮士泪,肺肝裂。
又
用前韵送杜叔高
细把君诗说: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丈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校】
〔题〕广信书院本作“用前韵赠金华 杜仲高”,兹从四卷本乙集。
〔恍余音〕四卷本作“怅余音”。
〔千丈〕四卷本作“千尺”。
〔消〕四卷本作“销”。
【笺注】
〔杜叔高〕名斿,金华 兰溪人。兄旟,字伯高;旃,字仲高;弟旞,字季高;旝,字幼高。五人俱博学工文,人称金华五高。端平初,以布衣与稼轩婿范黄中(炎)及刘后村等八人同时受召。中兴馆阁续录 秘阁校勘门:“绍定以后二人:杜斿字叔高,婺州人。六年十一月以布衣特补迪功郎,差充。端平元年七月与在外合入差遣。”陈亮 龙川文集卷十九复杜仲高书:“伯高之赋,如奔风逸足,而鸣以和鸾;叔高之诗,如干戈森立,有吞虎食牛之气;而左右发春妍以辉映于其间:非独一门之盛,可谓一时之豪。”叶适 水心文集卷七赠杜幼高诗:“杜子五兄弟,词林俱上头。规模古乐府,接续后春秋。奇崛令谁赏,羁栖浪自愁。故园如镜水,日日抱村流。”
〔钧天〕见卷一八声甘州(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阕)“钧天梦”注。
〔洞庭胶葛〕庄子天运篇:“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司马相如 上林赋:“张乐乎胶葛之㝢。”
〔层冰积雪〕楚辞 九歌 湘君:“桂櫂兮兰枻,斫层冰兮积雪。”
〔自昔句〕苏轼 薄命佳人诗:“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
〔金屋〕汉武故事:“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去天句〕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杜甫 赠韦七赞善诗:“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 韦曲 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叹夷甫句〕晋书 王衍传:“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口不论世事,唯雅咏玄虚而已。……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众共推衍为元帅……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余参本卷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阕)“夷甫二句”注。按:南宋时士大夫间亦有趋尚清谈风气,孝宗亦曾以为言(见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故稼轩于此深致慨叹。
〔听铮铮句〕芸窗私志:“元帝时临池观竹,竹既枯,后每思其响,夜不能寐,帝为作薄玉龙数十枚,以缕线悬于檐外,夜中因风相击,听之与竹无异。民间效之,不敢用龙,以什骏代。今之铁马,是其遗制。”
【编年】
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春。——据陈同甫和章中“却忆去年风雪”句,知“老大那堪说”阕为十六年春间寄陈之作。是时杜叔高或适来访晤,故又用同韵赋词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