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 我对于“修辞”的看法

字数:900

《修辞常识》稿已读讫。有些小问题已经随手批注。另外,有两个问题,原稿没有谈到,似可考虑加进去。一个是“陈词滥调”问题,这是目前文风中一个重要问题。一个是“方言”问题,如何掌握分寸,不在不必要的场合用方言词语。这可以加在1.2节。

整个说来,这部稿子还是比较简要,稍事修订就可以用。不过我想借此机会,略微谈谈我对于“修辞”的看法。这是由“前言”里的一句话引起的,这句话是“对语言进行修饰和加工”。这句话很容易引起一种错误的认识。好像说话写文章都可以先有一个朴素的“坯子”,然后对它进行修饰。这样做不会有好效果,反而会产生种种流弊。修辞学,照我的看法,应该是“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语言手段之间——各个(多少是同义的)词语之间,各种句式之间,各种篇章结构之间,各种风格(或叫做‘文体’、‘语体’)之间——进行选择,选择那最适合需要的,用以达到当前的特定的目的”。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三个因素:一、题材,二、对象,三、表达方式。题材:说一件事情的经过,解释一种自然现象,说明一种机器,介绍一个工厂,论证一种道理,发起一种运动,等等。对象,即读者或听众:什么文化水平,内行还是外行(对这一题材说),学生(要求系统些)还是实际工作者(要求结合他的工作),忙人还是闲人,等等;还有一种“混合对象”,各色人等都有在内,如广播听众。表达方式:首先,是书面还是口头,颇有分别。书面,是单篇文章还是一本书里的一章一节,是公开发表的还是供少数人参考的,等等。口头,是公开讲演还是小型座谈,还是三五人研究一个问题,是汇报还是传达,等等。这些因素决定当前的目的和需要,文章或讲话的长短深浅,庄重或者轻松,平铺直叙或者波澜起伏。一切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的选择都要符合这个需要。因此就不能说哪些词语、哪些句法、哪些修辞手法是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甚至有时不得不用“陈词滥调”,有时不得不用“生造词语”),就看用在这里合适不合适。如果把“修辞”只看成是“修饰和加工”,就很容易引导到“刻意求工”的路上去,于是“涂脂抹粉”、“虚张声势”等等流弊都出来了。

如果《修辞常识》的作者同意这样的看法,由这种看法出发,把这部稿子重新写过,我想这会对读者更为有益。

这也会影响到篇幅的分配。现在这部稿子,除去“前言”两页不算,词语和句式合占36%,修辞手法占64%。即使没有前言里的那句话,读者也会认为修辞的能事就是用“比喻”、“夸张”、“对偶”等等手法来“进行修饰和加工”。当然,不仅仅是一个分配篇幅的问题,但也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问题。

由一句话引起这样一些想法,恐怕也不全对头,请编辑部和作者共同研究吧。

(《中学语文教学》1984年8期)


二六 说应用文二八 学文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