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语

字数:2862

有主语,缺谓语一般句子都有主语和谓语这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之中,谓语尤其重要:有谓语没有主语的句子在汉语里还常常看到,有主语没有谓语的句子可说是绝无仅有。

这极少的例外只在对话的时候出现,如“贵姓?”“我的帽子呢?”在连贯的语言里,无论口头或是书面,都不会有这种残缺的格式的。可是底下这些句子就犯了谓语残缺的毛病:

(1)粮棉增产对于我们国家的重要性,不但因为我国农业经济比重大,而且因为历来依靠大量粮食棉花进口。

(2)他生活在前线,跑遍了全国,以他的作品,对祖国对人类的贡献,他是最受尊敬的作家之一。

(3)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1)完全缺谓语,“重要性”怎么样,毫无交代。应该把“的重要性”改做“有极大的重要性”,改做“非常重要”更好。后面这两句不是完全没有谓语,但是都缺少可以做谓语的主要成分的东西。(2)的第二个“他”字后面只有一个副动词“以”,“以他的作品”怎么样呢?没有了。应该删去“作品”后的逗号,把“人类”下边的“的”改为“作出”。(3)的“到”字在这里不能作为谓语的主要成分,而且也想不出有什么别的字可以加在“到”的前头。只能把“薄弱”移上来,“薄弱到何等程度”是讲得通的。但是“态度”是不能“薄弱”

的,还要修改。应该改做“……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等程度”。

有谓语,缺主语“合法的”无主语的句子在汉语里相当普通,因而“不合法的”无主语的句子也就常常可以遇到。怎样就是合法的无主语句?且看这些例子:

º(4)“你几时到的?”——“(我)刚到。”

º(5)“这一位?”——“(他叫)李大刚!我们老同学。”

º(6)我认得一位大夫,(他)治这个病极有经验。

º(7)听着自己的脚步,和车弓子的轻响,他忘记了一切。

º(8)二十多年前,在周口店发现了“北京人”。

º(9)检查的结果,少了两个红的,多了一个黑的。

º(10)到时候了,我该走了。

这七个例子,(4)和(5)的主语因“当前”而省略,(6)的主语因“承上”而省略,(7)
的“听着”的主语因“蒙下”而省略,(8)的主语因“泛指”而省略。(9)的“少”和“多”
是照例不要主语的,(10)的“到”在这个场合是不要主语的。

可是底下的例子不合于上面的条件,所以是不合法的(加浪线的是缺少主语的动词):

(11)经过这个改变,带来了报纸的迅速而有生气的发展。

(12)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13)就作者技巧所达到的程度说,是比较成熟细致的。

(14)入夏以来,又遭受二十个乡的雹灾,受灾人口有三万八千六百余人。

(15)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心,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16)工作队开始集中时,大多数是有顾虑的,如怕群众的门打不开,怕群众不理,或群众大会开不起来,怕代表产生不出,表现对群众觉悟程度估计不足。

其实,这些句子倒不是当真没有主语,而是组织得不好,没有把应该做主语的词语放在主语的位置上。(11)应该改做“这个改变带来了……”或“经过这个改变,报纸有了……”。
(12)改做“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13)按一般的习惯,“是”字前面省略的是“程度”,但这是讲不通的。讲得通的是“技巧”,那么只要说是“作者的技巧是比较成熟细致的”就得了。原句故意装腔作势,反而不通了。(14)应该说“又有二十个乡遭受雹灾”。(15)显然是模仿(7)的句法,借用下面的“我们”做“抱着”的主语的,但是底下的主语并不是“我们”,而是“黑板报”,于是这一句就很别扭了(仿佛是黑板报抱着学习的心)。应该把下半句改做“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16)的“表现”似乎可以说是接着上面的主语“大多数”,但是按这句话的意思,“表现”的主语该是上文的三“怕”,应该在“表现”之前加“这些都”。“表现”最好改做“表示”或“说明”。

主语和谓语配合不当在第二讲里我们讲到过“谓语和主语不相应”,那是指用词不妥,应该更换。这里所说“配合不当”,是说字眼没错,可是安排得不对,意思讲不通,需要调整结构。例如:

(17)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18)如轰动世界的“北京人”之发现,就是这种材料里整理出来的。

(19)巴黎国立图书馆的历史,据说是一三六四年由法国国王“聪明查理第五”建立基础的。

(20)反动政府对敌屈服,出卖华北的行为,虽经北平学生两次游行示威,表示抗议,与全国上下一致的反对,而却毫无觉悟。

(17)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18)整理出来的是“北京人”,不是“发现”;(19)建立的是“图书馆”的“基础”,不是“历史”的“基础”;(20)毫无觉悟的是“反动政府”,不是“行为”:所以说是讲不通。改起来很容易,只要把这四个多余的词和前面的“的”和“之”删掉就是了。(18例改为“如轰动世界的北京人,就是整理这种材料时发现的”较好。)底下三句不同些:

(21)她们每天工作坚持六小时。

(22)篇幅的限制只好把这些宝贵的题材割爱了。

(23)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

(21)“工作”不会“坚持”,是“她们坚持工作”。(22)“篇幅的限制”不会“割爱”,是编者“因为篇幅的限制,只好割爱”。(23)“中国人民的解放”并没有“起变化”,是“使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

(24)人们关于毛主席与朱总司令的回忆,都异口同声的一致推崇他们的艰苦、朴素。

(25)女工工作的关键,首先应进行阶级教育,培养并吸收大批的女工干部和积极分子参加工会工作。

(26)这个生产动员大会的开法首先在内容上一定要事先有充分准备。

“回忆”不会“推崇”,“关键”不会“进行”、“培养”、“吸收”,“开法”不会“有准备”。这三句宜于把前面的短语改做分句:(24)“人们回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时候”,(25)“要做好女工工作”,(26)“要开好生产动员大会”。

(27)我们的教学活动,我们的学习生活,必须在不断的检查和不断的批评之下,实事求是地纠正错误和缺点。

(28)表达言语的工具在中国却还需要更费力的文字上的学习,这比起欧美的作家应该可以说是多了一层困难。

要“活动”和“生活”去“纠正错误和缺点”,要“工具”去“需要文字上的学习”,都是说不过去的。(27)可以改做“必须把我们的……放在不断的检查和批评之下”。(28)可以改做“在中国,表达言语的工具——文字,却还需要更费力的学习,所以中国的作家比起欧美的作家来,可以说是多了一层困难”。

(29)劳动人民的生活有些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有些得到了初步的改善,有些则正在完成着改善生活的条件。

(30)这个毛病耽误了多少工作,发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也生些闲气。

以上这两句的主语各有三个动词,头一个都能跟主语配合,以后就有对有不对了。(29)说“劳动人民的生活……正在完成着改善生活的条件”,(30)说“这个毛病……发生误会……
生闲气”,都不大妥当。(29)可以改做“劳动人民有些在生活上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有些得到了初步的改善,有些则正在创造改善的条件”。(30)可以把“发生”改做“引起”,把“生”改做“惹出”。

主语重复主语和主要动词之间常常有些别的词语,有时候作者忘了前面已经有了一个主语,又在后面再来一个。例如:

(31)郊区农民为了支援前线,他们天不亮就挑了粮食守候在区政府的门前,排着队抢缴公粮。

(32)是不需要介绍谁都可以看得出就是名画家徐悲鸿的作品。

(33)成为南北物资集散枢纽的浦口码头,从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四九年,两年中十个码头竟崩塌了六个。

(31)应该去掉“他们”。(32)应该去掉头上的“这是”。或是去掉第二个“这”,在最后加“的”——还是有点绕口,不如第一种改法干净。(33)应该去掉第二个“码头”。

暗中更换主语一般的情形,如果下一个动词没有主语,我们的了解是它跟上一个动词的主语相同。但是实际上不完全如此。例如:

º(34)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他们)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鲁迅)

º(35)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我们)怎么敢看呢?(毛泽东)

这些都是汉语不太拘泥形式的例子。只要不让人误会,这种生动活泼的句子是应该受欢迎的。
(参阅第一讲第六段8、9两例。)但是下面这些句子就不能用这个理由来辩护(加浪线的是已经换了主语的动词):

(36)黄毛牛月矞建议主任应该即到医生那里去,但他被拒绝了,反而要他赶快去租滑竿。

(37)经济侵略是无形的,然而却比军事侵略更凶猛,受害也更深。

(38)由于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全国纱厂掀起爱国的生产竞赛热潮,突击增产二十支纱,并对纱布市场进行了适当的管理,棉纱风潮才没有爆发起来。

(39)常熟莫城乡恶霸毛才明,当过二十年的伪乡镇长,横行不法,被他杀害的农民达二十四人,强奸妇女五人。

这些句子都有让人误会的可能,虽然作者的真正意思不难明白。(36)应该把“他被拒绝了”
改做“主任拒绝了他的建议”。(37)应该把“受害”改做“为害”。(38)应该把“并”
字改做“同时政府”。(39)可以把“强奸妇女五人”改做“被他强奸的妇女有五人”,但是最好是把“被他杀害的农民”改做“杀害农民”。

暗中更换主语,是造成语言混乱的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应当特别注意的。


第四讲结构二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