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语法修辞讲话 - 吕叔湘、朱德熙 >
- 第四讲结构
二宾语
有动词,缺宾语有些动词是经常没有宾语的:如“有人坐着,有人站着”。有些动词是经常有宾语的,但在一定的场合(当前、承上、或泛指)可以省略,如“你看!”“我来写”。
但是下面这些句子里没有理由不给加浪线的动词安排一个宾语:
(1)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2)在开始进行车间会议时,一定要使工人弄清整个生产过程,特别车间机器种类复杂的更需要。
(3)甚至于在作风以外的题材内容上,我们也可以在敦煌壁画与汉石刻里时常找到相同的或类似的表现着当时的生活、服饰、以几中国古神话与传说。
(1)“抓紧”什么?“时间”二字不能省。(2)“需要”什么?“使工人弄清整个生产过程”。已见上文,可以把“更需要”改做“更有这个需要”。(有了“更”字,“特别”可删。)(3)“找到”什么?不可能是“神话与传说”,因为这是“表现”的宾语。“细节”?
“图形”?总之,非有一个名词不可(“表现着……传说”是这个名词的附加语)。“在作风以外的题材内容上”也不妥,难道“题材内容”能包括“作风”在内吗?(参阅第三讲第十段“除……外”节。)这句话也许应该这样说:“敦煌壁画和汉石刻,不但作风有相似之处,甚至题材也有相同之点,它们同样表现着当时的……。”底下这一句的毛病相同,虽然没有这样明显:
(4)除在一般学校的原有基础上力求巩固和发展外,并普遍建立了工农速成中学以培养工农干部,92
此外还开办了业余学校、成人夜校和儿童补习学校。
“建立”的是工农速成中学,“开办”的是业余学校等等,“巩固和发展”的是什么呢?是“一般学校”。这四个字,这个句子里是有的,可是放在什么位置上了呢?加了个“的”字,做了“原有基础”的附加语了。这就不对了。应该说:“除一般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力求巩固和发展外……。”
有宾语,缺动词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事实上有这种例子。如:
(5)农民对秋征工作老是不起劲,因为该乡有犯罪分子李兆安,虽经展开批评,仍不悔悟,隐瞒田亩并恐吓农民、诬告乡干等非法行为。
(6)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5)“非法行为”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应该在“隐瞒田亩”前面加一个“有”字,或是把“等非法行为”去掉。(6)“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
的?那么,“制度”成了“工作”的同位语,这是讲不通的,制度是制度,不是工作。作者的意思大约是“要在这个运动中完成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宾语和动词配合不当跟上一段讲“主语和谓语配合不当”的一节相同,这里讨论的不是用词不当,而是结构错误。例如:
(7)纪念三八节的到来。
(8)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个人赚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9)在抢修中,一面对着陆地上的敌人进行战斗,一面还要反击敌机的扫射轰炸。
(7)“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8)“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9)“反击”的只能是“敌机”,不能是“扫射轰炸”。这三句可以和上一段(17)到(20)例比较,犯的是同类毛病。
(10)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
这一句的毛病跟上面三句恰好相反,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缺点”。
(11)她实在拥有过一些绅士式的读者和不少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少男少女。
“拥有读者”是可以的,“拥有少男少女”是什么意思呢?要改只能改做“她实在拥有过不少读者——一些绅土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少男少女”。
(12)那时,对妇女遭受封建婚姻制度的迫害,不加以同情,不给以支持。
这句话是不满之辞。但是对于妇女遭受封建迫害这件事情不加以同情,不给以支持,不是很好吗?原来作者的意思是“对于遭受封建婚姻迫害的妇女,不加以同情,不给以支持”(所以下文才有“以至不少起来斗争的妇女因孤立无援而失败”的话)。
宾语残缺能否用短语或句子形式做宾语,要看前面是什么动词;有些动词是只能用单纯的名词做宾语的。这种动词后面如果缺少可做宾语的名词,我们就觉得不满足。例如:
(13)我们要尽一切的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14)目前这些地区已提出在不下雨的情况下也要完成任务,热烈展开了抗旱播种运动。
(15)殷代的社会,已到达使用着大批奴隶,从事农业种植和畜牧的生产工作。
(16)肩负保卫祖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勇敢前进。
(17)不相信手,只相信书,自然也就养成脱离群众和拘于教条。
(18)因为提的问题不明确,我们要花相当时间来搜集材料,造成领导机关忙于解答问题,走不出办公室。
(19)可是因为过去领导上对文化馆的业务工作范围不明确了解,发生了用时乱抓,拿文化馆干部当一般的行政干部或事务干部使用。
以上这些句子里的动词都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但是没有,有的只是附加在这个被省略的名词上的短语或句子形式。改正过来是:(13)“走上……的道路”,(14)“提出……
的口号”,(15)“到达……的阶段”,(16)“肩负……的责任”,(17)“养成……的习惯”,(18)“造成……的现象”,(19)“发生了……的现象”。(14例的“在不下雨的情况下”应改做“虽不下雨”。15例“着”字无用,两个逗号都不该有,末一部分重复太多,应简化为“从事农业生产”,或“从事种植和畜牧”。)
宾语牵连下文有些动词,如“使、让、劝”等,容许甚至要求它的宾语兼做第二个动词的主语。(参阅第一讲第四段“复杂的谓语”节。)但决不是每个动词都能有这个格式,能有这个格式的还是比较少数。下面的句子里的动词都是不能有这个格式的,但是作者硬给它安上了这个格式:
(20)生产积极的工人害怕和不熟练的帮工共同作一件活会降低产品质量,影响任务不能完成。
(21)况且《康熙字典》在清代已有几位学者批评它错误和缺点很多。
(22)这种比价使棉农再也不愁棉价的跌落,大大地鼓舞了他们放手植棉。
(23)为照顾工人们不因紧张的劳动而损坏身体健康……
(20)该改做“影响任务的完成”或“使任务不能完成”。(21)该改做“批评过,指出很多错误和缺点”。(22)该把“鼓舞”改作“鼓励”。(23)该改做“为了照顾工人们的健康,不致因紧张的劳动而受损害”。
从以上两节可以看出,在一个动词后面配上一个单词(当然能有附加语)做宾语,还是最基本的格式。如果要用单词以外的格式做宾语,必须先看看那个动词是否容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