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鹰王卢沙野,能否代表中国的外交转向,谈谈多年来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字数:8420

May 4, 2023

最近中國的駐法大使盧沙野算是成了名人

盧大使語出驚人

說那些前蘇聯加盟國的主權存疑

原話是,如果依照國際法

甚至前蘇聯國家並沒有有效的國際法地位

因為沒有一項真正的國際協議

將這些前蘇聯國家的主權國家地位具體化

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直接就有點震驚了

所以就趕緊放下了台灣系列

必須先關注下這件事

為什麼我覺得這件事情很重要呢

因為從俄羅斯侵占克里米亞開始

再到俄烏戰爭開打

中國的一貫態度都是雖然實際上支持俄羅斯

但是口頭上都是在模糊自己的立場

原因我認為有至少三個

首先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通過的是民族自決

包括後來的烏東地區

也是走的這麼一個套路

如果中國願意承認民族自決的有效性

或者換句話說

承認民族自決優先於國家主權完整

那麼在台灣問題上就會略顯尷尬

這個是第一

那麼第二呢則是俄羅斯發動的對

烏克蘭的戰爭缺乏正義性

雖然我經常嘲諷下中國

說中國是流氓

但是在大是大非上

中國還是蠻要臉的

畢竟俄羅斯因為一句缺乏安全感

就跑去人家家裡一通胡搞

並不是特別的占道理

中國不去幫烏克蘭這個我們可以理解

中國需要俄羅斯分擔來自於美國的壓力

但是這不代表中國因此就要做俄羅斯敵人的敵人

而且俄羅斯靠着普京大帝的一通搞

可以說是舉世皆敵

這個也是我想講的第三點

俄羅斯是美國的敵人不假

但是他同時跟歐洲的關係也非常的不好

你俄羅斯跟美國搞中國肯定支持

但是這不代表中國就要跟着俄羅斯和歐洲翻臉

歐洲現在正在支持烏克蘭這個前蘇聯加盟國

原前蘇聯加盟國里也有一大票國家

因為擔心要步烏克蘭的後程

因此也都在全力支持烏克蘭

所以中國在俄烏問題上

一直非常的小心翼翼的在拿捏

說是走鋼絲也不為過

更不要說一眾前蘇聯加盟國的主權問題了

結果盧大使直接就沖了

我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呢

在意的倒不是盧沙野說了什麼

而是我下意識的以為中國

要跟歐洲徹底的撕破臉皮了

不過隨後呢

法國大使館就撤下了盧沙野採訪的視頻

並且公開聲明

盧沙野大使的言論是他的個人觀點

這件事就蠻尷尬的了

一個使館的大使

公開發表的政治性的言論

被自己的使館切割說他的言論跟使館沒有關係

這就跟大家族的兒子在外面生了個孩子

族長說,孩子是你的

跟家族沒有關係哦

但是是不是說一切都是盧大使的激情發言

他的說法完全就違背了中國的外交準則呢

我倒也不這麼看

我更傾向於中國的確打算在一些

前蘇聯加盟國的領土問題上做文章

只可惜盧沙野的嘴瓢了

如果大家結合近期的一個消息

你就會發現盧沙野談國際法

談國家主權並不是一個孤立事件

4月初一個消息爆出來

沖繩的知事玉城丹尼有意訪華

沖繩就是琉球

琉球這個地方

甲午的時候是被日本慢慢的給蹭進去的

台灣起碼是在馬關條約里被體現了

琉球則是隻字未提

二戰之後琉球本來也應該歸還給中華民國

但是蔣介石比較卵弱

給了美國代管

最後琉球又被美國不明不白的交給了日本

有國際法能支持琉球屬於日本嗎

沒有,當然了

琉球真的想獨立嗎

或者說中國真的想支持琉球獨立嗎

我覺得也不太可能

因為不現實

但是沖繩縣和中國都能因此

獲得和日本政府談判的籌碼

你看日本三天兩頭的在台灣問題上作妖

同樣的,我猜測盧沙野本來的目的

應該是要去噁心波羅的海三小國

這幾個國家實力沒有

但是在台灣問題上跳的也很兇

為什麼我說盧沙野嘴瓢了呢

前蘇聯加盟國有15個

打架你得逮着一兩個對手往死里懟

哪有一波嘴這麼多人

其實在蘇聯解體後

前蘇聯國家怎麼可能不把家分清楚呢

1991年,在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

大部分的前蘇聯國家就簽了阿拉木圖宣言

承認了各自的主權

但是有4個國家沒有簽

一個是格魯吉亞

另外三個就是波羅的海三小國

格魯吉亞經常被俄羅斯欺負

但是跟中國關係不差

支持一個中國原則

但是波羅的海三小國就不一樣了

他們在反俄的同時

還支持台獨了

所以我認為本來盧沙野應該是要針對這三個小國

大家看盧沙野講話之後前蘇聯加盟國們的反應

大部分都很冷靜

因為跟他們沒關係

三小國則是跳的最凶的

但是問題是盧沙野的表述實在是太爛了

一方面說的不準確

另外一方覆蓋面太廣

讓有心人可以利用

盧沙野的這個失誤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大家看中國的領導人發言

一般都是全程讀稿

語速還特別的慢

不是說中國10幾億人裡面

找不到幾個腦子靈光口才好的

而是他們在故意控制語速

講的慢的不要緊

重要的是不能出錯

盧沙野講的不是母語

而且還是脫稿加現場直播

還得面對一個明顯不太友好的主持人

出錯的概率當然就是非常高的

但是理由歸理由

出錯了就是出錯了

中國有這麼多駐外大使

敢上電視台直播秀外語的並不多

成功了他自然就能夠得到

其他外交人員得到不了的讚譽

失敗了當然也要自己負責

收穫越大,風險也越大

都是在職場混的成年人

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共產黨是一個賞罰比較分明的政黨

如果說盧沙野未來還經常能夠上直播節目找人互懟

或者還能往上升

那大家就當我放P

如果說未來一段時間盧沙野低調了

那我的分析可能問題就不大

對於盧沙野的事情的評論到這裡也就夠了

我更想跟大家聊的是中國外交政策走向的變化

無論是琉球

還是波羅的海三國的主權問題

其實都算是他國的內政了

從鄧小平掌權開始

中國停止了對外輸出革命

因此也就大幅度的縮減了對外國在政治上的影響

轉而是在經濟上尋求聯繫的紐帶

然而現在似乎這個外交策略有了一定的轉變

外交策略這個東西永遠都是在變化的

他是一個不斷調整的過程

重要的不是策略變沒變

而是策略適合不適合

既然今天咱們聊到了中國的外交策略

那我就想把中國建交後

外交策略的整體脈絡給大家梳理一遍

聊完了我想大家就能知道為什麼

現在中國的外交策略明顯起了變化

也能大概知道現在的外交策略是否合理

好,咱們就從49年開始

1949年中國剛剛建國的時候

毛澤東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針

比較口語化

分別是「另起爐灶」

「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

另起爐灶是指不承認中華民國建立的所有外交關係

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是說中國不急於建立外交關係

而是要先清除中華民國殘存勢力對中國的影響

這兩點都不難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權並不是繼承自中華民國

而是一刀一槍的搶過來的

壓根就不是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

承認不承認以前的外交關係的問題

而是外國基本都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所謂的另起爐灶是不得已而為之

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也是一樣的

49年新中國雖然建立了

但是大陸還是有不少國民黨殘部的

共產黨能不能站的穩還是兩說

人家當然不願意在這個時候下注

與其說是打掃屋子再請客

不如說是只有打掃了屋子

才有客人願意來

一邊倒則是指中國徹底站在社會主義陣營這邊

既然有一邊倒這個選項

當然也就有一邊也不倒的選項

這個就是玩平衡

這個問題其實我以前聊過

中國在建國前後

美國是嘗試拉攏過中國的

不過美國向來都是兩面手法

一方面美國讓駐華大使不跟隨國民黨政府南遷

繼續留在南京

另外一方面呢

又要求西方國家配合美國對華進行貿易禁運

除非(中國)願意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

那就是反蘇啦

而蘇聯這邊的承諾更加的明確點

新中國一經建立就給與了承認

並且承諾會提供全面的援助

毛澤東和美國虛與委蛇了一段時間

以此施壓蘇聯在領土問題和援助問題上進行讓步

最終中國選擇徹底倒向了蘇聯的懷抱

什麼樣的窮人能翻身

那種看準了就敢下重注的

你看同樣是窮B

印度的開國總理尼赫魯在1946年

就把「不結盟」列為了外交基本原則

而如今的印度又開始逐步放棄不結盟政策了

開始在經濟和軍事上倒向了美國

窮的時候不敢下注

有了點錢之後卻開始賭了

咱們不能說這個印度的政治家都是傻的

畢竟我們也就是打打嘴炮的

但是看起來

印度初期是沒能利益最大化

而現在又把路給走窄了

中國敢下重注不是說着玩的

剛建國就抗法援越,抗美援朝

下了死力

算上還在台灣的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同時剛3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除了德國日本這種瘋B

還有誰

在沒有被打死的前提下

這種瘋狂的回報是驚人的

我們拿社團做例子

中國這個時候就像剛加入社團的小混混

直接就拿着棍子去單挑對家的話事人了

雖然自己重傷

但是把對方也是打的頭破血流

從此,道兒上的小弟再不敢直呼其名

見面都得喊聲中哥

所以中國最早期的外交是什麼呢

一句話就是認準老大

豁出命去在社團站穩腳跟

至於敵對社團的

你們越恨我,我站的越穩

而蘇聯為了表現自己的賞罰分明

就必須對自己的頭馬中國進行源源不斷的獎勵

否則其他的小弟就不願意沖了

所以中國在早期一面倒中主要獲得了三樣東西

一個是大量的蘇聯援助

快速提高了中國的工業實力

二是因為加入了社會主義陣營

自然就獲得了社會主義陣營的朋友

與許多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三則是世界範圍內的尊敬或者驚懼

而仗不可能一直打下去

大家看港片裡的這個黑社會

沒有說從頭砍到尾的

砍累了雙方就得擺茶停戰

1954年,日內瓦會議開幕

着手解決朝鮮半島和印支問題

最終幾方罷戰

而在1954年的7月

周恩來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上就提出

「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的方針可能需要做出改變了

毛澤東表示贊同

他說,門要關死已經不可能了

而且很有一種有利的局勢

需要我們走出去

江湖不只是打打殺殺

還有人情世故

1955年,由緬甸,錫蘭,印度,印尼

巴基斯坦五國總理髮起的亞非會議在印尼的萬隆舉行

與會的一共有29個國家

這些國家大多都有一個特點

就是都曾經是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

都是受過欺負的

而所有國家中只有中國和越南是社會主義國家

又要回到社團的事兒了

這次來開會的

只有阿中和阿中的嫡系小弟阿越是蘇哥社團的

其他的都是本社團外的中立勢力

中國在會上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不用扯細節了

就是說中國要和這些國家交朋友

而周恩來也在會議上表示

中國人民同美國人民是友好的

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

中國政府願意同美國政府坐下來談判

討論和緩遠東緊張的局勢

隨後中美經過磋商

決定將原領事級會談升格為大使級會談

中國最高法院軍事法庭釋放了11名美國戰俘

而包括錢學森在內的120名留美中國人也得以返回中國

這之後中國就跟亞非拉國家來了一波建交潮

建交當然也不是空口白牙的建

此時中國已經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

經濟上已經走出了困境

於是開始對這些國家進行援助

我中哥在道上的聲望就越來越高了

小弟的表現過於亮眼

就讓蘇哥有那麼一點小酸了

1956年2月

赫魯曉夫的一篇《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

的報告引發了中蘇一波小論戰

要知道,毛澤東的個人崇拜在中國

不比斯大林在蘇聯差

同年9月毛澤東在中共八大上宣布

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國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

以及世界上的一切國家的和平運動和正義鬥爭

我們都必須給以積極的支持

一時間中國的風頭又蓋過了蘇聯

1958年,中國在沒有通知蘇聯的情況下炮擊金門

1959年中國又在蘇聯勸阻的前提下

與印度發生了小規模的邊境衝突

這個使得蘇聯對中國越來越不滿

阿中這個小弟越來越不受掌控了

1960年,在紀念列寧90周年誕辰時

《紅旗》雜誌,《人民日報》相繼發表文章

主動對赫魯曉夫展開批評

蘇聯隨後做出了激烈的反應

中蘇論戰的序幕由此拉開

7月,蘇聯以撤出蘇聯專家為要挾

希望中國服軟

結果中國並沒有跪

62年4月

蘇聯從新疆地區帶走了6萬多新疆居民前往蘇聯

嘗試開始分裂新疆

同年10月

中國又批評蘇聯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的做法

蘇共領導人也在共產黨代表大會上指明攻擊中共

中共也不嘴軟

從1963年到1964年連發九篇公開信

狂噴蘇聯

兩國關係越來越惡劣

到最後甚至到了要在邊境動刀兵的程度

而在越南

中國已經算是和美國動上了手

美國從1960年開始增加了對越南的戰爭強度

到1966年的時候最高在美兵力已經達到了將近50萬

但是一直沒有能夠拿下越南

原因很簡單

中國幾乎是舉半國之力在幫助越共

所以說中國他是在同時對抗蘇美

這個壓力是非常大的

毛澤東的想法是要找新朋友

1964年1月

毛澤東在同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聽濤克己會面時

正式闡述了兩個中間地帶的觀點

他說,中間地帶有兩部分

一部分是指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廣大的經濟落後的國家

一部分是指以歐洲為代表的帝國主義

國家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這兩部分都反對美國的控制

在東歐各國則發生反對蘇聯控制的問題

7月,在同日本社會黨人士的談話中

毛澤東的第二中間地帶的範圍

又擴大到了北美,大洋洲

這些講話都是公開的

試問美國和蘇聯會怎麼想呢

繼續拿社團舉例子

當時的情況就是小中哥剛剛有了點實力

就想挑戰原來的老大

而於此同時

他還要去挑戰另外一個社團的老大

中國以為自己振臂一呼就可以成為第三級

但是結果沒人鳥中國

連小小的印度,印尼這些三流國家

都敢騎在中國的頭上拉屎

而小弟越南也偷偷開始收起了蘇聯的援助

這樣的外交無疑是失敗的

外交的壓力逐漸就轉化為內部的衝突

毛澤東逐漸就失去了黨內的權力

被親蘇的劉少奇趕下了台

不甘於失敗的毛澤東最終發動了文化大革命

通過民主這個神奇的東西重新奪回了權力

而沒文化的真民主必然會走向民粹

文革爆發後

中國全盤否定了文革前的外交路線

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7年來所執行的外交路線

是所謂的「向帝國主義投降

向修正主義投降

向各國反動派投降

撲滅各國革命運動的三降一滅路線」

從1967年開始

外交部長陳毅就遭到了數次批鬥

8月,造反派砸了外交部

宣稱奪取了外交大權

並開始以外交部名義向中國駐外機構發號施令

中國的外交部門的主要功能

就從外交轉變成了宣傳毛澤東思想

希望駐在國的人民也能感受到毛澤東思想的光輝

並且開始支持所在國的左派進行奪權

這個就使得更多的國家開始疏遠中國

比如原本在毛澤東中立國家名單里的法國

從66年開始

不再與中國商量越南和南非的問題

英國更搞

在北京的英國人的墳墓被造反派給刨了

67年的5月

辦事處大樓也被燒了

中英關係陷入低谷

從文革開始後的短短一年時間裡

中國和已經建交或半建交的40多個國家

中的30多個發生了外交糾紛

到60年代末

外國在中國設立的領事館由

60年代初的30個銳減到6個

其中越南一家就占了3個

中國在國外的領事館也從14個銳減到5個

除了1970年和1971年周恩來訪問了朝鮮和越南外

一直到1977年

中國領導人都沒有出訪過

中國和大部分國家都缺乏溝通的管道

只能通過一些特定的國家進行喊話

或者借用一些秘密特使進行信息的傳遞

當然了

中國是想要嘗試進行突破的

毛澤東在70年代又重新拿起了文革前

他提出的那套中間地帶理論

但是這次又做了修改

姿態完全不同了

毛澤東在1973年會見馬里總統特拉奧雷時提到

我們都是叫做第三世界

就是發展中國家

1974年2月

毛澤東在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時首次

公開提出了已經成型的三個世界理論

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

歐洲,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是第二世界

中國,非洲,拉丁美洲等發展中國家是第三世界

可能現在大家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喊得很順口

但是估計很多人不知道

三個世界的理論是毛澤東在1974年發明出來了

為什麼要重點講這個理論

因為這是中國外交方向乃至意識形態大轉變的標誌

咱自己分析可能不夠分量

用當時共產主義國家的反應來說明

可能就更加的清晰

當時共產主義國家阿爾巴尼亞的領導人恩維爾.霍查

他就強烈反對三個世界論

為什麼呢

因為他認為三個世界論掩蓋了時代的基本特徵

真正的共產黨人認為那個時代的特徵是什麼

是資本階級和無產階級的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

毛澤東自己也說過

就是階級鬥爭為綱嘛

但是毛澤東的三個世界論是通過經濟

或者說通過實力把全球的國家分了類

這個屬於什麼

這就跟文革剛開始

中國批評赫魯曉夫,劉少奇,鄧小平等人犯的「錯誤」一樣

修正主義

共產主義追求的是什麼呀

人人平等,各盡所能,按需分配

人跟人之間只有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

所以怎麼可以用經濟和實力來劃分國家呢

一切從錢出發倒今天當然是司空見慣

但是在當時冷戰的背景下

可以說就很不共產主義了

所以很多共產主義國家因此就放棄了毛主義

轉而追隨阿爾巴尼亞的政治路線

形成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霍查派

霍查派是風光了一段時間的

現在基本上都窮沒了

其實說這麼多一句話就夠了

就是中國從60年代的反美反蘇

變成了70年代的聯美反蘇

三個世界理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

就是為中國的轉向找了個台階

蘇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陳兵百萬於中蘇邊境

兩國的大戰一觸即發

而美國在越南的戰爭則已經趨緩

中國也已經嘗夠了同時單挑美蘇的苦頭

所以毛澤東在提出了三個世界理論後

又提出了一條線

一大片思想

所謂的一條線

指的是日本,中國,巴基斯坦,伊朗

土耳其,歐洲,美國這條線

一大片指的是沿線的所有國家

用來做什麼,用來對抗蘇聯

1976年毛澤東逝世,鄧小平上位

毛澤東的一條線戰略又被做出了一些修改

所謂的一條線

雖然不能稱作一邊倒

但是因為把蘇聯作為了首要敵人

就使得中國在外交上騰挪的空間很小

而如果把主要精力都花費在砍人上

也很難賺到錢

鄧小平在11屆三中全會後就提出

中國是個大國,又是個小國

所謂的大國就是人多

土地面積大

所謂的小國就是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

還比較窮

這個時候意思還比較隱晦

1982年在黨的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

就比較直接了

鄧小平提出了中國未來的三個大任務

現代化建設,祖國統一

反對霸權維護世界和平

現代化建設非常明確的被放在了第一位

鄧小平認為

經濟建設是核心

是解決國際國內問題的基礎

翻譯一下就是

祖國統一和世界和平

碰上現代化建設都需要讓步

而在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

又給這三大任務上了一個外交前提

那就是中國絕不依附於任何大國或者國家集團

絕不屈服於任何大國的壓力

同時也不去干涉他國的內政

也就是說

阿中到了80年代

決定退出江湖

不去管任何人的家事

專心搞錢

原來的一條線就跟搞錢有點衝突了

畢竟中國在陸地上的鄰國很多都是跟美國關係不佳

反而跟蘇聯關係更近

所以中國在79年教訓完了反骨仔越南後

就開始着手修復和蘇聯的關係

而蘇聯此時也確實不希望繼續和中國衝突下去

70年代末蘇聯入侵阿富汗

本來以為手到擒來

沒想到最後陷到阿富汗里出不來了

國力開始由盛轉衰

而美國在里根的帶領下

擺脫了越戰的包袱

推動了高達15000億美元的五年防務計劃

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軍事上都已經壓得蘇聯喘不過氣了

所以在1982年

勃列日涅夫在中亞塔什干的一次授勳大會上

發表演講

闡述了他的新的對華政策

釋放了善意的信號

中國馬上也就投桃報李

在82年的10月與蘇聯舉行了六次副外長級的會談

到85年,國務院副總理姚依林訪問蘇聯

和蘇聯簽訂了貿易和技術投資合作協定

中國向蘇聯出口大量的輕工業產品

蘇聯則向中國出售各種重金屬,木材,化肥

以及汽車,飛機等重工業產品

而在與蘇聯關係緩和的同時

中美關係也在穩步的發展

1984年,中美兩國領導人實現了互訪

兩國在經貿,科技,文化領域的合作

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而當中國與美蘇關係都不差的時候

路子一下子就走寬了

第二世界以及第三世界的國家

與中國的關係也在同時升溫

中國的經濟也就進入了高速發展期

這之後中國的外交模式穩定了至少20年

直到胡錦濤溫家寶上台後

情況開始發生了些微的變化

中國的影響力似乎有點太大了

2003年10月

溫家寶與東盟領導人簽署了《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

隨後,中國應東盟邀請

加入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

成為了加入該條約的第一個東盟域外大國

2004年,中國與東盟簽訂了《貨貿協議》

2007年,簽了《服貿協議》

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

2004年中英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同年中法也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2005年,中印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從2000年到2008年

中印貿易額從29億美元增加到517.8億美元

2006年,在中非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上

中非領導人一致統一建立和發展中非新型戰略夥伴關係

2008年中韓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這都不是最牛的

中國的觸手還進入了美國的後花園拉丁美洲

中國在習近平上台前

就已經與巴西,墨西哥,阿根廷

委內瑞拉等國先後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

2003年,中拉貿易額僅僅是268億美元

2008年則達到了1433億

而且中國還不只是賣襪子給這些國家

巴西,委內瑞拉等國的衛星都是中國射上去的

你說中國修改了他的外交政策嗎

我覺得沒有

就是鄧小平那套我沒有意識形態

我就是他麼的做生意

但是中國沒變,美國他變了

2011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亞太再平衡戰略

開始嘗試通過不花錢的方式壓縮中國在亞太的生存空間

但是效果不太好

2017年,川普上任

直接就撕破臉皮全面圍堵中國

2021年拜登上任

對中國的圍堵強度並沒有任何的減少

在這種情況之下

中國的外交政策再次起了變化

這也就回到了我前面說的

中國也開始為了爭取話語權

從他國的內政上下手了

其實當年的冷戰之爭

就是全方位的干涉他國內政

中國退出了這些古惑仔之爭

以為自己一門心思的掙錢就行

哪知道當生意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發現

還是得做流氓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做生意

但是中國人的生意在美國說被禁就被禁

人在加拿大說被抓就被抓

錢在非洲說被搶就被搶

這種時候還來句我們不干涉他國內政

那就略顯迂腐了

所以說現在中國的外交政策

不再是原本的一切以和氣生財為先了

但是中國目前的外交政策

又比較的模糊

就像對俄烏的外交立場

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很清楚的文件或者政策

我們只能通過中國外交上的各種動作來進行推測

從這次盧沙野敢挑起主權的話題來看

我們可以知道中國已經有了出擊的打算

但是又和以前的那種一面倒,往死里斗不同

中國打的很小心

一擊之後馬上就回防

觀察對手們的下一步動作

盧沙野的外交風波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北約里有國家惹我了

我上去就一波輸出

然後馬上縮回去防守

對手的反擊要是一般

那就蹭一步繼續

對手反擊要是太強

那就多防守兩個回合

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麼中國不發一個明確的外交性的綱領就非常說的過去了

因為一旦發文

有些事情它就鎖的太死

下面的操作空間就沒有了

就像早期的中國一樣

我們從前往後看中國的外交策略的變化

最早期一面倒向蘇聯

獲得了非常大的利益

其後同時打美蘇

算是一個比較失敗的嘗試

之後倒向美國

又逐步轉向中立不站邊

如今則因為美國的打壓

開始做出各種應激反應

除了文革的前幾年中國的外交非常瞎以外

絕大部分的時候中國的外交我認為都算是選擇了最優解

可能有人會說明明有些政策都是互相矛盾的

還能是最優解嗎

要回答這個很簡單

二戰之前美國它也不干涉他國內政

二戰之後它就成為了世界警察

其實通篇我想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

外交政策沒有定數

他是也應該是隨着國家的實力的變化

目標的變化而變化

弱的時候一面倒

強的時候只顧自己

成為極的時候欺負欺負人

這都是合理的

多數那種有非常穩定的外交政策的國家

是因為本國的實力他非常的穩定

周邊的國家的實力也很穩定

中國在建國後實力上下變化的波動很大

所以外交政策看起來變化大也就很正常

而目前中國正處在由強向極的轉化過程中

轉變成功了再霸道別人都只會說你好帥

要是失敗了

那就是裝B

無論是霸道總裁還是裝B少年

看起來都會有一點中二

因為帶有了一些暴發戶的特質

但是暴發戶這個東西

發的夠久

氣質又會產生變化

所以一切都要看中國能在美國的打壓之下扛多久了


台湾到底属于谁(中初):真正的台独,台湾民主国的建立,为什么台湾人能逼到日本想出售台湾,为什么台湾人最后又屈服了最希望被打脸的一期,提前一年预测郭台铭以及国民党2024大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