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小岛大浪吹-非正经政经频道 >
- 2023
【小岛浪吹】正国级牛B:从三角债问题,猜猜朱镕基会怎么解决中国现在的房地产债务和城投债?
Feb 22, 2023
今年中國換了新外交部長秦剛
秦剛上任沒多久就開始訪問非洲的兄弟國家
秦剛一路走一路減免了很多非洲國家的債務
有些中國贏麻論的朋友認為其實這後面有交易
非洲國家偷偷給了中國很多礦產
我覺得這就是把中國想的太小家子氣了
如果需要非洲的資源
直接找非洲買就好了
實在沒有必要用這種借錢
然後免債
再讓人家偷偷送礦的辦法
實際上我個人看這就是部分中國
借給非洲的錢是沒有抵押
沒有條件的
而現在非洲人他也還不起了
本來借錢給人家一方面是為了賺錢
另外一方面是為了增進友誼
如今非洲人現在是打死不願意還錢了
還繼續去要
最後可能連友誼都沒了
更不劃算,所以如果理性的講
現在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大度點
這錢不要了
那麽能夠給非洲國家免債的中國
是不是財務狀況就特別好呢
其實也不一定
中國目前也面臨著兩個比較嚴重的債務危機
一個是房地產債務
大家可能知道前幾天許家印許老板表演了一次跳樓
主要是因為單單一個恒大就欠了2萬多億
還不上錢所以就耍無賴
搞假跳樓
目前房地產公司到底一共欠金融機構多少錢呢
大概40萬億以上
這個量真的是非常大的
一旦真的暴雷了
對整個中國的經濟可以說是毀滅性的打擊
另外一個比較危險的債務是城投債
前面說的債務是公司的債務
城投債其實就是地方政府的債了
雖然也用公司進行了包裝
但是本質上就是地方政府搞基建
從市場上借的錢
這個錢的量比前面說的房地產公司債還要大
保守估計是60多萬億
像沿海比較發達的省份還好
財政收入比較高
但是很多欠發達的省市就有點虛了
不少地方的地方財政收入連
城投債的利息都付不出來
所以只能靠發新債還舊債
其實就是正兒八經的寅吃卯糧
房地產公司債務和地方城投債加起來
有100多萬億
這個錢已經多到我們很難有一個概念了
拿08年中國4萬億救市來作為參照物
也就是說這些債務
夠救25次08年的中國
很多人因此認為中國怕是要不行了
咱們也不能說這種判斷是完全錯誤的
因為中國現在確實有潛在的並且是巨大的債務危機
但是中國未必處理不了這個問題
至於說如何處理
大家知道我預測的準確度
常常翻車
比如說我特麽的就沒能想到現在
中國的房地產貸款最多可以貸到100歲了
所以呢咱們不聊以後的事了
我們聊聊以前的中國是怎處理債務危機的
沒錯,今天咱們繼續朱镕基的話題
聊聊90年代朱镕基面臨的各種復雜的經濟問題
以及他的各種經濟改革措施
咱們先簡單的說說朱镕基遇到的問題
1991年4月朱镕基升任副總理
剛到國務院
一口大鍋就從天而降
李鵬把三角債的問題交給了朱镕基
三角債是什麽呢
簡單點說就是a欠b的錢
b欠c的錢,c又欠a的錢
結果一個人還不了錢
所有的人就都收不到錢 也還不了錢
1990年的時候李鵬立下軍令狀
準備在3個月內解決三角債
結果搞了幾個月
只是把明面上的三角債金額給搞清楚了
2000億,而且數量還在急劇增長
然後一直等到老朱來中央
這個數字估算起來已經到了3000億以上了
那時候的錢比現在可值錢多了
1990年一年的全民生產總值也才18000億
這麽大量的三角債是怎麽來的呢
首先我們狗膽包天的來揣度下改革開放後
共產黨高層到底想要一個什麽樣的中國
什麽民主選舉言論自由的咱們不關心
單純從經濟上來看
我認為鄧小平這些人想要的其實是中國的快速工業化
但是自然的工業化需要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
因為一個小企業從創建到產生利潤
再到產生得利潤足夠完成自己更新叠代需要大量得時間
而且大概率升級到一半可能就掛了
早期西方帝國主義是通過掠奪來加快工業化的進程
中國沒有辦法這麽做
所以只能通過剝削自己人
來達到源源不斷向工業輸血的目的
剝削的辦法也非常簡單
就是銀行向特定的企業們大量發放貸款
貨幣的總量多了
而老百姓手上的錢並沒有多
手上的錢就不值錢了
相當於就是老百姓手上的錢被部分轉移到了特定的企業
所以改革開放是什麽呢
我個人的觀點可能稍微有些極端
改革開放的初期就是通過大量的剝削普通百姓
扶持特定的企業
把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裏
中期則是財富依然集中在少數人手裏
但是普通人也能受益
也就是如今的狀況
至於後期會如何發展我現在還不知道
我們這是從一個宏觀的角度來談改革開放的
中低階官員在當時估計也沒想過這些問題
對於他們來說
改革開放就是GDP增速的KPI
誇張點說
改革開放和文革對他們來說沒有本質的區別
他們就是中央的打工人
以前KPI是搞鬥爭
我就按指標抓右派
如今KPI是GDP
那我就搞GDP
GDP是什麽
國民生產總值
顧名思義
只要加大生產
生產總值就上去了嘛
對於當時還是以國營經濟為主的中國
擴大生產就是官員一句話的事
產品暫時不盈利也不要緊
可以找銀行借
反正銀行也是國有的
至於暫時賣不出去
那也不要緊
放在倉庫裏慢慢賣嘛
在86學潮的那期裏我講過當時中國貨幣發行的邏輯
這裏不做贅述了
簡單點說就是市場上錢越來越多
但是老百姓真正想要的產品不夠
很多商品還是得從國外進口
這直接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學生們覺得這是因為共產黨的體製造成的
所以在86年發生了學潮
這確實也是共產黨貨幣超發太嚴重
薅羊毛薅的太狠了
鑒於學潮的出現
說明部分老百姓有點受不了了
韭菜也要休息休息
共產黨於是開始控製信貸的增量
但是GDP的考核並沒有改變
於是在企業面臨去銀行借貸難的時候
民間借貸開始走紅
對這段歷史比較難以理解的朋友
可以參考前幾年中國信貸縮緊後興起的P2P
不能說完全一樣
但是基本邏輯是類似的
但民間借貸興起後
貨幣的乘數就又增加了
所謂的貨幣的乘數
可以理解為央行印出來的錢
在市場上轉了多少圈
圈轉的越多
產生的GDP就越多
於是通貨膨脹問題並沒有能夠得到解決
而新的三角債問題又出現了
當時中國市場經濟類的相關法律幾乎為零
企業也沒有任何的市場經濟經驗
不理解什麽叫財政紀律
不知道什麽叫市場信用
地方政府也把公有製企業當成自己的家仆
把對公有製企業的資金占用和挪用當成了家常便飯
而企業也只是對完成政府的生產任務負責
對銷售利潤什麽的都不在乎,沒有利潤
沒有銷售那現金流就很緊張
這使得企業間出現了大量的卡貨款
打白條,拖勞動報酬
代銷占用資金等等
而因為這種互相借貸已經成為了常態
最後就漸漸的出現了交叉借貸
比如前面舉的例子
a企業欠b的錢,b欠c的
c又欠a的
一旦其中一個公司的現金流出現了問題還不了錢
整條線上的公司就都收不到錢
也還不了錢
這就讓此時的中國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經濟名詞
三角債
三角債並不是說只包含三個公司
而是說一連串的相關的或者不相關的公司互相欠
欠到最後一環套一環
套到根本搞不清楚
這種時候一般的企業即使有錢也不敢還錢
因為大概率別人不會還你錢
而且地方政府也支持當地的企業不還
還給別的地方了
豈不是把自己的GDP拱手送給別人了
因此在地方,企業以能借到錢
並且不還錢為榮
地方政府不但不責怪
還會把這些企業當成功臣
長此以往
整個國家的現金流很快就會被抽幹
產業鏈升級也會被鎖死
這就是當時中國的一個非常奇怪的狀態
GDP增長很不錯
人民的工資也在漲
但是物資卻越來越貴
生活也越來越差
於是在1989年
又發生了一輪新的學生運動
繼而又演變為群眾運動
直到6月4日發生了令人扼腕的64事件
雪上加霜的是西方國家在64之後把對中國的投資都停了
不但停了,大量的資金還離開了中國
多數的金融機構也凍結了對中國方面的貸款
這使得中國在1990年消耗了
超過四分之一的外匯儲備來對抗經濟的衰退
在這種困難的局勢之下
中國不得已又增加了國內貨幣的供應量
以提高國內的生產和消費
去應對內外部的壓力
換成今天的時髦話就是內循環
這一套有沒有用呢,當然有用
在製裁的第一年裏,也就是90年
中國的GDP增長是3.9%
91年的GDP增長直接就沖到了9.3%
對於這麽高的增長
國務院的智庫裏出現了兩種聲音
一部分人認為,市場正處於上升期
這種時候不但不應該控製
還應該要加把火
要進一步加大貨幣供應量
讓經濟更上一層樓
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
市場已經過熱
需要采取糾正措施
據他們觀察
國有企業的債務正在成倍增長
已經嚴重威脅到了信貸的健康度
但是中央並沒有選擇降溫
而是放任經濟過熱繼續發展
三角債的數量也急劇增加
90年的時候李鵬搞了個三角債摸底
發現三角債的量從89年的4,500億猛增到2000多億
而且還在繼續迅猛上攻
而90年的GDP才18000億
這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經濟的發展
換句話說,工業的架子被建的太大
老百姓的血也抽不太動了
曾經的中國確實是高速發展
但是現在已經變成工業營養不良
人民貧血了
因此,中國需要先解決眼前的三角債問題
度過難關
然後對中國整體的經濟架構進行調整
使得工業化的進程可以再度向前推進
朱镕基如何解決三角債的過程我簡單說說
並不是非常重要
一上任後朱镕基就直接前往了
三角債最嚴重的東北進行調研
朱镕基得出一個結論
要先清理固定資產債務
因為這些債務屬於源頭債
也就是ABCD裏的那個A
A的債務解決了,就有錢還B
B再還C,一直繼續下去
通過初期的小規模實驗
這個疊加效應大概是一比三
也就是中央每投入1塊錢去清債
能夠減少總共3塊錢的債務
所謂的清債就是中央給國企們擦屁股
你們的債中國人民替你們還了
1991年中央大概註資了330億
解決了1100多億的債務
1992年又用同樣的方法解決了800多億
為啥我懶得說細節呢
因為沒有用
官方的說法是朱镕基在1992年就把三角債問題給解決了
這就像我們說去年中國靠銀行註資解決了爛尾樓問題一樣
其實只是暫時控製住了問題的擴大化
而在鄧小平92年南巡之後
新的三角債又繼續出現了
不但出現了
規模比之前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
房價就很能說明問題
1991年海口的房價是1400人民幣一平
在當時那個年代不可謂不高
但是1992年
直接漲到了5000
1993年又漲到了7500
而當時中國城鎮居民的平均年工資
大概是3000左右
三角債的問題有可能是朱镕基拿著幾百億就填平的嗎
當時中共的元老保守派領袖之一的薄一波寫了個條子
對三角債的問題提出了批評
他說,問題出在政策還是政策的執行者
這句話到底是在指責政策
還是朱镕基
或者是具體的執行人
又或者是鄧小平
我們不得而知
不過鄧小平和江澤民顯然不認為朱镕基需要負責
一方面,中國在92年公布了三角債被處理掉的金額
但是沒有繼續公布新的三角債數據
並且在以後的日子裏幾乎不再提及三角債這個名詞
另外一方面
朱镕基在1993年的3月被任命為
排名第一的國務院副總理兼任黨組副書記
負責國務院常務工作
6月,又兼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而李鵬則在創下總理連任最低票記錄後突發心臟病
宣稱要修養數月
這可以有很多種解釋
有可能是李鵬真的身體不好
也有可能是鄧小平江澤民非常支持朱镕基
李鵬幹脆就退了
也有可能是李鵬想要以退為進
讓金融危機在改革派手裏爆開來
不管怎麽說
理論上來說朱镕基在93年暫時成為了中國事實上的總理
而這個總理,非常難做
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由於為了填補三角債的爛攤子
銀行系統幾乎已經被掏空了
非常多的銀行現金都幾乎見底
出現了只允許存款
不允許取款的奇景
其實說中國的經濟已經崩潰了也不為過
但是我們說真正的偉人都能挽狂瀾於即倒
扶大廈之將傾
中國這個國家的特點就是上面總是有一堆臭魚爛蝦
但是永遠也都不缺柱國之才
危機給傻B就是危機
給大材就是讓他光芒萬丈的舞臺
1993年6月
在朱镕基兼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獲得貨幣掌控力後
朱镕基馬上提出了他的朱氏十六條
這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走向
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的第一個現代化的框架
這十六條設計的內容過於龐大
後續我應該會針對部分重點專門做一些視頻
今天就只能比較梗概的為大家介紹一些
首先,解決眼前的問題
朱镕基命令所有銀行必須無條件為儲戶提供取款服務
哪家銀行做不到,行長就別幹了
你別說,哪怕地方有些分行的金庫已經沒錢了
行長們這時候他就是能想出辦法把錢湊出來
另外朱镕基實行了非常不市場經濟的價格控製
直接規定了所有的重要商品
尤其是重要的農產品的價格區間
很多人有時候嘲笑說日本人吃不起西瓜
反過來說
其實也是中國農民的利益被強製出賣了
這是朱镕基被左派稱為「中國的戈爾巴喬夫」
「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改革派」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次朱镕基也幹自己管理的金融體系
他迫使銀行接受責任製
在這之前
整個中國對投資的全部概念就是花錢
並不會思考投資是否能夠盈利
因此銀行也不需要考慮放貸的風險
這種所謂的金融並不能真的起到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
朱镕基為銀行設定了大量近乎苛刻的目標
並且在16條宣布後就開始著手對銀行系統進行結構調整
四大國有銀行被逐步轉化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
並且又推動了十個股份製銀行的建立
金融是經濟發展的血液
擁有一個良好的金融基礎
是國家持續上升的必備條件
不過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銀行沒錢)那麽談何無限製取存款或者改革呢
所以16條裏把幾個機動財源也考慮到了
首先是國庫券的發行
也就是後來我們說的國債中的一種
然而相對於國庫券的收益
民間多如牛毛的民間集資回報率要高得多
因此民間集資受到了打壓
當然打壓民間集資並不僅僅只是為了賣國庫券
也是為了減少不穩定因素
將金融的權力都牢牢掌握在國有銀行的手中
可是如果還是賣不了太多怎麽辦呢
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的意思是中國不完全是走市場經濟
朱镕基用攤派的方式
給所有的政府機關
國有企業分攤國庫券配額
甚至曾經有一段時間
所有公務員的部分工資都是以國庫券發放
你可以不喜歡這種做法
但是卻不得不承認他很有效
見底的國庫馬上又充盈了
而當銀行的放貸越來越規範化
民間集資受到打壓後
部分高風險
但是有可能存在高回報的公司又面臨了融資難的問題
各位長期在A股送錢的觀眾肯定很懂
朱镕基又開始推動證券市場的發展
和打擊民間集資一樣
因為擔心股民送錢送錯地方
不少小型的地方證券公司或者被取締或者被大型證券公司吞並
直到如今A股依然靠股民輸血
為大量公司提供了融資和套現
雖然說大部分情況下是在坑股民
但是也確實孕育了不少不錯的優質公司
不得不說,股民是繼煙民之後
對中國貢獻最大的人群之一
前面說的這些錢還不是真正的大頭
本拉燈之所以抓了好多年才被幹死
那是因為他只搞了恐怖活動
但是沒有逃稅
美國稅務局的能力肯定超過CIA
因為稅收才是政府最大的財源
此時中國的地方稅務部門存在嚴重的腐敗問題
窮一些的地區把本地企業當成提款機
但是收上來的錢大部分進不了中央的口袋
受到改革開放紅利的地區則大多都在進行走私
很多所謂的走私並不是私人的行為
而是地方為了逃避中央的關稅
從93年開始
朱镕基對中國稅務系統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改
沒多久後就推行了非常得罪人的分稅改革
斷人財路有如殺人父母
朱镕基為什麽在民間擁有良好的聲望
但是在官場上卻沒什麽人緣
分稅改革至少貢獻了一半
因為這把地方的改革派也給得罪了
這之後大批的走私活動受到了打擊
賴昌星的遠華也是在這個背景下被連根拔起的
這些以後我們都可以聊聊
開源之後還要節流
各種建設不是老超標嗎
朱镕基直接命令
暫停一切大型在建項目
由中央派出督查組進行審核評級
將項目分為了三類
與國家基建相關的
因為和經濟增長有關
被標註為「重要」
項目馬上繼續開工
第二類為「不太重要」
比如一些民生項目
政府暫時不給予任何優先待遇
但是建設仍然可以繼續推進
只是要放慢速度
為重要項目騰出資源
至於第三類的「不重要」
需要馬上停工
停工時間長短待定
最差的可能是項目直接放棄
這些不重要的項目裏就包括了很多房地產項目
比如讓潘石屹發家致富的海南房地產
在朱镕基的打擊下
沒幾天就徹底崩盤
哪怕到今天都沒有恢復過來
一些黑社會轉行做開放商的土老板
甚至揚言要朱镕基的人頭
不過這些人也就是吹吹牛而已
但是朱镕基沒有吹牛
在朱镕基的任上
中國的房價的確一直保持穩定
沒有出現什麽暴漲
節流除了國內省錢外
對國外還要防被割
當時中國有兩種實際的貨幣
一種是向中國人發行的人民幣
另外一種則是向老外發行的外匯券
外匯券可以用來購買一些稀缺的產品
其實外匯券有點類似於計劃經濟時期的票證
但是區別是外匯券作為一種變種的貨幣
可以和人民幣之間進行兌換
而因為進口商品的緊俏
使得人民幣價格相對於外匯非常低廉
當然這並不是問題
問題是由於外匯的不足
催生了專門針對外匯券兌換的黑市
黑市上的兌換價當然跟正規兌換點是不一樣的
但是由於黑市的自由性
使得黑市價格成為了人們判斷人民幣真實價值的所在地
也就是說中國政府失去了對真實匯率的控製
朱镕基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因此取消了外匯券
關閉了全國的所有的外匯券兌換中心
取而代之的是上海外匯交易中心
而這個中心只有國內銀行和幾家精選的外資銀行可以參與炒匯
外資企業再也不能直接用外幣兌換人民幣
轉而必須通過銀行系統來進行外匯結算
當然就更不要說私人了
中國為什麽每次都能夠安然度過後續的金融危機
和中央政府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力有很大的關系
老有人在評論裏跟我說
巴菲特說過不要做空美股
你島哥也可以告訴你
千萬不要隨便做空人民幣
相信大家都已經發現了
十六條裏其實是有不少指令性的政策的
指令性的經濟其實與市場經濟是背離的
十六條雖然涉及到很多改革
但是字裏行間都透露著要保守
這其實和鄧小平說的膽子更大一點
放得更開一點是有點矛盾的
鄧小平雖然說過要摸著石頭過河
也就是說他願意承認改革開放種存在一些失誤
但是你不能傻到說改革開放是錯的
或者中國市場開放是錯的
聰明人只會說領導你的錯就是太辛苦了
任何國家相對於經濟
政治都是優先的
我是說任何
大家千萬不要有所懷疑
所以當朱镕基要讓中國過熱的經濟退溫時
還是有相當多的政治壓力的
即便鄧小平自己也已經意識到了經濟過熱的危害
朱镕基的做法很聰明
既然鄧小平不能錯
那麽就從鄧小平的語錄裏找出支持他未來施政的話語
結果朱镕基還真的找到了
鄧小平曾經說過
生產必須有質量
於是朱镕基在大大小小的場合都引用這句話
證明領袖沒有犯錯
他推進的政策也沒有錯
只是之前下面人的理解出了問題
這就讓最高決策層有了臺階
政策得已比較順利的推進
至於地方上的官員喜歡不喜歡他
朱镕基已經顧不得了
朱镕基把貨幣控製
信用管理和指令型經濟結合在了一起
很快就讓過熱的中國經濟冷卻了
1995年,中國的通貨膨脹從21.7%下降到15%
而GDP的增長依然還有11%
96年通膨下降到6.1%
GDP增長9.7%
97年通脹更是降到了-0.8%
然而GDP增長居然還是高達8.8%
什麽是有質量的GDP,這才是
我為什麽特別喜歡江澤民和朱镕基
因為我見證過那個時代
在經濟的增長不以房地產為驅動的前提下
GDP的增長遠高於通膨
這種情況下
你會發現你的生活質量幾乎
每一年都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提高
但是我們回前面說的三角債問題
三角債問題有沒有被解決呢
其實沒有,僅僅到97年末
屬於企業的三角債已經超過了10000億
這是今天的一個重點
作為大右派的朱镕基不是要消滅債務
消滅剝削
而是要讓他們回到良性的軌道上
現代經濟之所以比古代經濟發達
是因為可以更加高效的運用債務的杠桿
以及更有效率的剝削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債務和剝削
很多人其實是矛盾的
既為國家幾萬億往芯片裏投入叫好
覺得用不了多久中國的芯片產業就能趕上美國
又因為中國的高房價高油價感到不滿
實際上,如果沒有高房價高油價
國家有怎麽能支撐起高科技產業這樣一個吞金獸呢
目前中國的處境實際上和64之後有些類似
而因為朱镕基的改革
已經在金融 稅收 外匯等方面打下了比較好的底子
債務雖然高 但並不是致命的問題
因此中國仍然可以進入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
咱們用剝削這個詞不大好聽
應該說國家在此時需要全民一心
為國家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因此,未來一段時間的中國
通貨膨脹必然會有所增加
房價也一定會上漲
上百萬億的房地產債務和城投債當然有些可怕
但是只要這些債務沒有短期違約的風險
暫時就不需要解決他們
甚至可能還會增加這些方面的債務
只有當外部壓力減輕
民眾也暫時性的力竭時
才會出現類似朱镕基時期的緊縮
去提高GDP的質量
我們一定要明白一點
如果不能進行侵略
債務就是推動國家上升的最有效方法
而目前,中國一系列的政策正在印證我的想法
寬松的貨幣環境已經到來
因為符合邏輯
所以我堅定的看好中國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
註意,這也是我一直強調的一件事
我看好中國的發展
但是不一定看好每一個中國人各自的生活
就像我告訴大家未來一段時間一二線的房價一定會漲
但是有人就是覺得租房住比買房要好
這就像說習近平愛民如子
但是你個人不能真把自己當成是習近平的兒子
最後我還是把結論說的清楚一點
房地產債務和城投債確實很多
但是中國只要能夠保證他們不爆雷
現在就不會對這些債務進行縮減
不但不會進行縮減
可能還會有所增加
未來的中國也一定會進入類似朱镕基時的緊縮周期
但是不是現在
光罵習近平不投固定資產的朋友們
要不就去買點A股吧
(更新:马云回国了?)多名中国经济学家围攻爱国自媒体司马南,中国对民营企业的态度变了吗?未来中国会如何解决目前的经济困局远华案!中国建国后最大的走私集团,崛起与没落的过程以及前因后果 @赖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