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小岛大浪吹-非正经政经频道 >
- 2023
【小岛浪吹】中国现代经济奠基人,“经济沙皇”朱镕基是如何从右派进入中国权利核心的
Jan 24, 2023
最近聊了一些有關經濟的話題
我驚奇的發現大部分的人似乎都不太看好
中國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
我一說中國的房價會漲
不少平時發言非常愛國的朋友也有點生氣
這是因為中國不是資本主義國家
在宣傳的時候不敢把房價和經濟畫等號
所以很多朋友表面上對國家的經濟有信心
但是又不認為房價會上漲
這個想法其實是相矛盾的
房價就是國民對經濟信心的投票
不然不會上海北京的房價比鶴崗高
基本不存在經濟向上走
房價下降或者停滯不前的情況
現在這麽多人都不看好中國的房價
恰恰說明目前中國的經濟狀況並不好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美元加息造成的外匯流失
高額的地方債,萎縮的消費
入不敷出的養老金等等
一說到這兒就有反賊要出場了
中國又雙叒叕要完了
中國會不會亡呢
放在一般的國家身上,確實會亡
但是中國不一樣
因為中國的經濟體製不是一般的市場經濟體製
目前中國的經濟確實不好
但是絕不是中國經濟最差的時候
98年的時候下崗潮
差不多有7000萬人失業
這種情況放在任何國家
都只有亡國一條路
但是中國就是硬生生的扛過來了
不但扛下來了
還完成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
使得今天的中國成為了可以和美國扳手腕的存在
為什麽中國的經濟這麽不一樣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我個人認為的
中國最牛B的總理朱镕基了
朱镕基被他的政敵以及反對者
稱呼為中國的經濟沙皇
從這個稱呼裏你也可以看出對手對他的一些看法
沙皇當然不是什麽好詞
說明朱镕基這個人很霸道
但是從這個詞裏你也可以看出
對手們絕對尊重他的能力和實力
事實上,朱镕基是中國上個世紀90年代
經濟轉型期間的決定性人物
可以說現代中國經濟的整體架構
都是由朱镕基完成的
後續的所有總理
鑒於能力和權力的不足
都只不過是在朱镕基的架構基礎上
做些修修補補的維護工作而已
為什麽很多人覺得中國會亡國
或者說不看好未來的中國經濟呢
因為他們是拿著在學校學的經濟學
套用到了中國身上
在我看來
只要現任和未來政府不要腦殘到
動朱總理的經濟架構
中國就很難亡
所以今天開始我打算圍繞朱镕基的從政軌跡
讓大家來了解一下上個世紀90年代
中國做的關乎未來百年國運的經濟改革
把這部分改革搞明白
你就能明白中國經濟的特殊之處
為什麽就是不垮
現在國內的一些有關朱镕基的傳記上說
朱镕基是朱元璋的後人
這個我不知道準確不準確
但是朱镕基往上推幾輩
大體還是準確的
朱镕基祖上居住在湖南長沙縣安沙鄉
家裏不算富有
到了19世紀中葉
舉家搬遷到現在的湖南省長沙市
朱家門風不錯
雖然不富有
但是到了朱镕基曾祖父這一代
已經成為了比較有名望的書香門第
後來朱镕基的祖父參加了科舉中榜
在清末當上了個沒品級的錄事小官
可惜官沒做幾天,清朝就沒了
自此家道中落
雪上加霜的是朱镕基的父親朱希聖
年輕的時候就得了肺癆
肺癆這個病在當時那個年代就屬於不治之癥
家裏就早早的給朱希聖找了個老婆沖喜
婚後不久,新過門的媳婦就懷孕了
1928年10月1日,朱镕基出生
而朱希聖沒能見到孩子就去世了
所以朱镕基其實是一個遺腹子
到了朱镕基10歲的時候
母親又去世了
年幼的朱镕基就只能跟著大伯朱學方生活
朱學方家境也很一般
但是對朱镕基還是非常不錯的
朱學方本身有一子三女
為了讓弟弟的孩子能讀書
三個女兒很早就輟學了
當然這個裏面可能也有重男輕女的因素在
中共建國後,朱學方在湖南蔬菜研究所當農藝師
總體來說,朱镕基是中共歷代總理裏
家庭背景最弱的,沒有之一
但是好在一個是朱镕基本身非常聰明好學
另外國民黨還是一個比較註重教育的政黨
民國時期公立學校裏都有獎學金
朱镕基的成績非常優異
因此基本上沒有花什麽學費
朱镕基先後在長沙崇德中學,廣益中學就讀
抗戰勝利後,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湖南最著名的中學
省立第一中學
1947年,朱镕基同時被
北京清華大學和上海同濟大學錄取
最終他選擇了清華大學的電機工程系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
江澤民在交大讀的也是電機工程系
也許這也是後來兩個人能合作的比較融洽的一個原因
到大學後
共產黨的地下黨組織馬上就對
朱镕基進行了遊說和拉攏
這倒也不是說當時的共產黨就發現了朱镕基是個人物
而是當時的社會氛圍就是這樣
大學裏的學生十有八九是親共的
所以是個學生黨組織都會去嘗試的發展下
以前我講過新加坡的南洋大學和李光耀鬥
也是這麽回事兒
朱镕基本人還是比較激進的
進學校不久後
就加入了中共北平地下黨組織
新民主主義青年聯盟
1949年朱镕基正式加入了共產黨
這裏我要著重說一下清華大學
共產黨裏一直有一個清華幫
但是並沒有北大幫,復旦幫
包括到今天
共產黨高層裏清華出身的也會比其他院校要多一些
這個是有一些特殊背景的
因為共產黨建國後
在清華設立了一大批與國防科技相關的專業
其他院校雖然也有
但是規模和清華不能比
這樣一來,高幹子弟都去了清華了
既能上大學,將來畢業了又能繼續從軍
像劉少奇的女兒,賀龍的兒子
陳雲的兒子,習仲勛的兒子
都是上的清華大學
等這些人畢業了
升起來確實比平頭百姓快一點
作為同學自然也會互相拉擡下
優勢這個東西就像滾雪球
於是慢慢的清華幫就形成了
光是江澤民時代,不談官二代
高官裏的胡錦濤,吳邦國,賈春旺
黃菊,吳官正等等都是清華的
我記得以前京東的劉強東說
他報人民大學是因為想做官
這個就是吃了信息不足的虧
後來他選擇做生意應該也是意識到學校報錯了
所以這裏島哥要給大家一個重要的吹點
也讓年輕的朋友人生中少一個坎兒
想做官的一定要報考清華
而不是北大,人民大學這些
1951年,朱镕基畢業
被分配到了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
計劃處擔任計劃室副主任
相當於一個副科級幹部
據說朱镕基在東北做的不錯
當時的東北王高崗
和小王李富春都對朱镕基非常欣賞
為什麽說據說呢
因為高崗後來被開除黨籍,自殺身亡
連開國大典的油畫都手工把他給p掉了
這個以後咱們可以講講
既然高崗都反黨了
那麽當朱镕基上位後
自然也就不想跟高崗扯上關系
但是從朱镕基的升遷軌跡上來看
傳言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1952年,朱镕基進入國家計劃委員會的
燃動局和綜合局工作
而此時高崗正兼著國家計委的主席
1954年,李富春接了高崗的班
朱镕基又當上了主任辦公室的副處長
實際上就是給李富春做秘書
李富春也是老革命,早年留法
屬於共產黨裏資格最老的一批
人家不但參加過長征,還打過北伐戰爭
李富春在黨內屬於什麽流派呢
這麽說吧,他結婚的時候,鄧小平是證婚人
這個應該能頂的上千言萬語了
鄧小平喜歡用什麽樣的人大家都是知道的
李富春也是一個套路
朱镕基在李富春手下面混的是風生水起
朱镕基雖然學的是理工科
但是文學功底非常強
而且幾乎是過目不忘
伯父朱學方年老時回憶
朱镕基有遠超常人的記憶力
很小的時候看過幾遍水滸傳
就能把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全部背出來
而且朱镕基酷愛讀書
每天有空就會呆在舊書攤上看書
不但看中文的,還喜歡看英文的
這個使得朱镕基從小就打下了非常紮實的文學基礎
李春富自然是非常喜歡這個愛將的
一方面將國家計委的有關經濟政策的
起草交給了朱镕基
另外一方面又讓朱镕基執筆
寫了不少有關經濟理論探討的文章
不過也是因為這些探討埋下了禍根
1957年6月,毛澤東發動了反右運動
本來開始反右還只是對黨外
就是那個大鳴大放
後來又漸漸演變成了針對黨內的純潔運動
9月時,一共統計出了黨內右派三千多人
因為有李富春的保護
朱镕基開始並不在這三千人中
可是因為朱镕基的一些文章
還有平時的一些言論
大體就是反對經濟冒進
反對製定不切實際的高指標之類的
被看他不爽的同僚給揪出來進行批鬥
最終朱镕基的主任辦公室副處長的職務被免去
平調為國家計委機械局綜合處副處長
其實就是不讓他在領導身邊呆了
屬於變相的降職
此時朱镕基還沒有被劃為右派
一直到十一《人民日報》發表社論
黨內和黨外的右派分子
在性質上沒有什麽不同
而黨內有了右派分子
對我們黨和革命事業的危害就更加嚴重
於是反右進一步升級
最終朱镕基在劫難逃
還是被戴上了右派的帽子
並且被開除了黨籍
然後自然就是被送去農場勞動改造
但是朱镕基並沒有遭太多的罪
具體的原因不清楚
朱镕基只勞動了很短一段時間
就被召回了計委
成了計委業余學校的一個普通教員
1962年,組織認為朱镕基思想改造較好
於是被摘掉了右派的帽子
因而回到了計委的國民經濟綜合局從事業務工作
但是畢竟因為背景不好
他沒有被委任任何的行政職務
只有一個工程師的業務頭銜
1966年大家應該都知道
文革開始了
作為曾經的右派
朱镕基就又被拉出來批鬥了一番
朱镕基被列入了資產階級的殘渣余孽
這個頭銜其實還可以
如果被打成資產階級
那麻煩就大了
殘渣余孽雖然有點侮辱人
但是說明罪不重,不需要遭大罪
1970年朱镕基被下放到了
國家計委的五七幹校進行勞動改造
這個我在江澤民系列也講過
老江也是在五七幹校裏混過的
不過朱镕基比較慘
他在五七幹校裏整整餵了5年豬
1975年,文革末期
很多機關都已經無法正常運作了
整個國家的經濟已經基本高位截癱了
像朱镕基這樣的技術官僚也終於得以再次復起
於是在過了整整24年後
朱镕基又再次成為了石油工業部下面的一個副主任
級別還是副科級,實慘
1978年大右派鄧小平終於奪得了大權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成為了共產黨的新戰略
當時剛恢復工作的社科院副院長馬洪
準備成立一個工業經濟研究所
馬洪早年也是東北局的
算的上是朱镕基的領導
高崗事件裏,被打為了高崗的五虎上將之一
被毛澤東點名批評
因此常年不得重用
如今翻身了,當然要去找回當年的舊部
於是朱镕基被任命為研究室主任
這是個副處級的職位
朱镕基也終於又回到了他被打為右派前的位階
1978年9月,馬洪為朱镕基平反
在平反決定中
明確說明朱镕基是因為反右鬥爭擴大化
而被錯誤的劃成了右派
因此原地恢復黨籍
黨齡也還是從1949年算起
隨後朱镕基被調派到國家經委當燃勤局處長
一年多後又升任綜合局副局長
1982年,中國將國家經濟委員會
國家農業委員會
機械委員會,能源委員會等8個國務院機構合並
成立了巨無霸國家經濟委員會
當時的安徽省省委書記張勁夫被調回北京
擔任了這個新經濟委員會的主任
張勁夫與馬洪的私交非常不錯
馬洪向張勁夫大力推薦了朱镕基
1983年8月,張勁夫提名朱镕基為經委副主任
兼黨組成員獲得組織部的同意
朱镕基得以榮升副部級
這個升遷速度不可謂不快
直觀點說,就相當於五年時間
從副鄉長升到了副省長
這和文革導致的幹部團隊空心化有很大的關系
因為缺人,鄧小平不得不硬提拔年輕幹部
隨後的幾年朱镕基都在經委工作
副主任的排名也提高了幾次
不過朱镕基畢竟被提拔的太快
也沒有基層經驗
在經委的工作過程中
做的更多的還是一些理論性的建議
而且經委的一大問題就是
很多工作和國家計劃委員會重疊了
兩個部委時常有些矛盾
1988年李鵬正式出任國務院總理
他決定將經委撤銷
由計委收編經委成立一個新的計委
計委從建國開始
都是由國務院副總理級別的領導兼管
如今一合並,計委又上一層樓
主任由政治局常委姚依林兼任
那可就是正國級了
因此副主任大體也得是副總理級別的人物
副部級的朱镕基自然是輪不上的
朱镕基的上司張勁夫對他還是蠻上心的
聯系了港澳工委主任許家屯
推薦由朱镕基擔任他的副手
這也是個副部級的位置
本來一切都已經談妥
由許家屯向中央要人
張勁夫反手就推薦
結果在87年的13大期間
被趙紫陽截胡了
之前在江澤民系列的視頻中
我們談過讓江澤民上位的86學潮
86學潮中,偏保守派的江澤民獲得了勝利
江澤民和上海派的官員打成一片
改革派的芮杏文則很難在上海官場叫的動人
13大期間
作為勝利方的江澤民從上海市長的
位置上升為市委書記
進入了政治局
而芮杏文則只能進入低半級的中央書記處
這對由趙紫陽領導的改革派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
然而在86學潮的那期裏我也講過
鄧小平在此時還是比較偏向於改革派
因此空出來的上海市長最終還是落入了改革派手中
當時國內的媒體對朱镕基的描述還較少
但是海外的媒體多數對朱镕基的評價很高
朱镕基屬於學者型的官員
84年在他做經委副主任的時候
還兼了清華經濟管理學院的院長
這可不僅僅是一個政治任命
也是對朱镕基學術能力的肯定
具體趙紫陽或者鄧小平是如何確定
朱镕基擔任上海市長的
目前我沒找到任何的資料
但是我認為這個決定可能比較倉促
十三大上,朱镕基只混到了一個中央候補委員
要知道直轄市的一把手通常都是政治局委員
市長正常情況下也必然是中央委員
江上芮走在十三大上已經確定了
如果在十三大上或者十三大前
已經做了朱镕基上位的決定的話
那麽朱镕基應該要進入中央委員會的
不過這都是我的猜測
酒桌上可以用一用
大家不必把這當成歷史
為什麽要空降朱镕基到上海呢
這個裏面有三個原因
首先還是派系平衡的問題
我在江澤民系列的時候就已經
做出過比較詳細的論述
在這個階段,江澤民是中間偏保守的
可以把他理解為陳雲的人
既然保守派在86學潮裏贏了
江澤民自然就上位了
但是改革派也沒完全輸
所以雖然江澤民拿下了市委書記的位置
市長的位置還是被改革派給占住了
朱镕基是毛時期官方認定的右派
很得趙紫陽與鄧小平的喜愛
這個是派他到上海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上海也確實需要改革
尤其是經濟上的改革
改革開放之後
上海這個曾經中國的經濟中心
增長速度比幾個特區要差很多
這個是因為上海真正的改革一直都沒能啟動
1980年,在開放深圳,珠海
汕頭,廈門四個特區時
是有專家學者提出上海也應該成為特區的
但是當時以陳雲為首的保守派比較的反對
上海作為特區一事因此作罷
保守派的反對其實不是沒有道理的
因為上海作為國營經濟重鎮
一直是中央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
一旦對上海的產業進行比較大的調整
勢必會動搖上海原本的計劃經濟體系
對中央財政收入產生影響
其實改革一直都是這樣的
越窮的地方越不在乎改革
甚至越歡迎改革
但是越富有的地方就越不希望有變化
因為不確定性強
但是上海在當時情況其實很不好
上海上交中央大量稅收的基礎
是計劃經濟和對百姓利益的犧牲
計劃經濟沒啥好說的
國家指派你上海搞生產
就是一種指標式的壟斷
賺到了當然得多分國家一點
如果全國都還在搞計劃經濟
上海有地理位置和人才優勢,那當然可以
問題是其他城市都改革開放了
上海還繼續搞計劃經濟就是不進反退了
那麽為什麽說還犧牲了百姓的利益呢
因為上海賺錢必須靠中央的指標
所以分多少也是中央說了算
當時留給上海的錢其實很少
這就讓上海的民生支出非常的少
百姓自然就過的苦了點
吃和住可能還不如其他的小城市
其實這種情況哪怕現在
在世界各地的特大城市裏都可以看到
雖然城市很有錢
但是比較窮苦的市民活的不一定有小鎮上的人好
區別是上海那個時候的錢被中央拿走了
國外是被資本家給卷走了
既然此時國家決定對上海進行改革
當然得派個有點本事的人來幹活兒
而不是派個花瓶去鍍金
朱镕基雖然沒有地方經驗
但是本身的學術水平
還有價值觀是讓中央領導放心的
這個是第二個送朱镕基來上海的原因
第三個原因可能又稍微遠了點
不一定對
就是這個時候
鄧小平可能已經想要大用朱镕基了
從江澤民時代開始
我們就可以看到
政治局常委,甚至總書記
很多都是在上海刷過履歷的
畢竟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把經濟看的很重
你要入閣,沒在個經濟重鎮裏混過
好像有點說不過去
而朱镕基當時去上海可不是空著手去的
朱镕基是帶著中央的政策來的
趙紫陽在朱镕基上任的同時
給了上海財政包幹的政策
1988年2月21日
國務院批準了《關於生化改革,擴大開放,
加快上海經濟向外轉向型轉變》的報告
同意上海從1988年起實行財政
「基數包幹,一定五年」的財政管理體製
以每年上海財政收入165億為基數
上繳中央100億,65億歸地方
而超過165億的部分
由中央和上海五五分成
如此一來,上海地方政府自有資金大大增加
能做的事情就變多了
所以帶著這樣的政策去上海
朱镕基就相對容易做出成績
做出了成績,後續回中央再高升個幾級
也就相對容易了
那麽當時上海是個什麽情況呢
朱镕基到底想要做出什麽樣的成績呢
這裏就需要介紹下當時的背景
我們把上海民生這部分拋開先
以前江澤民系列就已經說過了
今天就只談經濟
中美關系從1979年開始正常化
美國一放松對中國的鉗製
不但美國,美國的小弟們也就都開始大肆投資中國
1980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只有22.6億美元
到了1984年則增長到了144.2億美元
賺到了錢自然就會開始消費
我說的是外匯消費
哪些人掌握著外匯呢
自然是達官貴人
80年代,很多政府機關裏的車都是進口車
大量的無節度的消費使得中國形成了貿易赤字
外匯儲備從1984年144.2億的高點
跌倒了1986年的111.9億
而外債則從140億美元上升到了215億美元
這個實際上是絕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常態
西方的經濟殖民就是這麽來的
中國後來之所以能走出來
靠的也是朱镕基
今天咱們還講不到這部分
不過此時雖然朱镕基還沒有主政
但是中央的人也不是傻子
看出來這麽大的赤字是不健康的
於是在1986年,人民幣猛貶了16%
人民幣猛貶的效果大家肯定都知道
中國人去國外買東西就貴了
老外買中國的東西或者來中國投資就便宜了
另外中國還用行政手段直接禁止或者
控製了大量消費品的進口
於是貿易逆差從1986年的119.7億
下降到了1987年的37.5億
但是這也不是沒有副作用的
最直接的副作用就是物價飛漲
甚至有價無市,幹脆買不到商品
可以說這一系列的措施也間接的
導致了86學潮和89學潮
這並不是咱們今天的重點
回到上海的事情上
此時的上海有哪些壓力呢
上海當時40%的出口由紡織業創造
這些紡織廠都是國營計劃經濟留下的產物
計劃經濟嘛,不以利潤優先
所以這些廠占了大片的土地,大量的人工
但是效率並不高
也就說這些廠雖然能賺外匯
但是實際上要用更多的人民幣去換
而上海的一些重工業比如說
汽車工業是很能賺人民幣的
但是不但賺不到外匯
還要消耗外匯
因為很多原部件要進口
而當時中國造出來的車基本都是供國內消費
所以為了保住外匯
中央對上海的汽車業進行了配額製
只允許生產限定數量的車輛
這就是一個既要又要的事情
既要上海改革,又要上海賺外匯
還要上海生產保民生
另外一方面上海還在受到其他省市的擠壓
不是只有你上海會做製造業
我江浙廣東也行啊
比如說紡織業
江蘇人口資源足,離上海又近,土地也便宜
要不是紡織業出口配額上海分的多
江蘇直接就能幹倒上海了
當然不僅僅是紡織業
當時的上海其實在各行各業
都缺乏了絕對優勢
在鄧小平給地方增加了自主權後
後一步開放的上海真的是有點乏力了
這個就是當時朱镕基面對的上海
朱镕基是如何改造上海的呢
第一當然是整頓吏治(上自己人)
正式擔任市長後他就給全市的局級及以上的幹部
搞了個「認清改革形式,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講學班
第一節課就是由朱镕基自己親自上的
這之後朱镕基對上海的幹部們做了一些考察
隨後沒多久,市人大就召開了第二次會議
由朱镕基向市人大提出了本屆市政府
部分委,辦,局主任和局長的提名名單,共六十人
政府換屆後
再大規模的重新任命一次市政府組成人員
這在中共的歷史上,幾乎是沒有見過的
可見朱镕基手段之剛猛
這不是什麽技術活兒,這個就是硬剛
另外也說明江澤民起碼沒有反對朱镕基的行動
沒有一把手的點頭
這事兒是不可能進行下去的
朱镕基這個人做事的風格就是這樣
有一說一,雷厲風行
而且跟下屬講話極類似於工程師
1,2,3,4,說清楚說明白即可
完全沒有廢話套話
朱镕基在上海的幾年裏
極大的改變了上海公務員體系的思維方式和行動模式
即使到了今天,上海的公務員的服務
依然要好過大部分其他地區
第二朱镕基也不是個不懂變通的人
他跑去中央求外匯配額
把生產桑塔納的配額從1萬輛增加到了1.5萬輛
一下子為上海爭取到了幾個億的機動資金
他又去國家計委借了一個億的外匯額度
幫助上海工業解決了不少緊缺的原材料問題
第三是吸引外資
朱镕基剛到上海
就親自兼任了上海市外國投資工作委員會的主任
他向外商許諾
會改善上海的投資環境
保證上海吸引外資的工作按國際慣例進行
他還給外商們定心丸
說如果不讓外商賺錢的話
我們也賺不到錢
因此無論你們賺多少
我們也絕不眼紅
只要我們也能賺到錢
接著,朱镕基又下令讓新成立的上海市
投資工作委員會分成十四個小組
分別走訪了上海394家外商駐滬機構
征詢外商對上海投資環境的意見
沒過多久,以前外商幾十個章
大半年才能完成的投資審批
很快就變成了「一個機構,一個窗口,
一個圖章」的行政大廳一日遊
效果立竿見影
88年4,5兩個月
上海批準的外資項目
比上年同期增加了兩倍多
朱镕基任期的第一年裏
共批準外商直接投資項目219個
比上一年增加了1.9倍
當然經濟不能全靠外資
產業升級和房地產也要搞起來
前面說了上海的主要出口靠的是紡織業
但是這些紡織業單位不但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資源
還占著中環線以內的800多萬平方米的土地
朱镕基上任後就開始對紡織業進行改革
一方面是轉私營
另外一方面是把這些企業往上海郊區搬
轉而支持發展像汽車工業這些附加值更高的產業
汽車工業用地面積比紡織業可就少多了
一來一去大量的土地空置出來
上海又敢為天下先
在88年將虹橋的1.29萬平方米土地的
50年的使用權出讓給了外國投資者
一波就為上海賺了2800萬美元外匯
在8月時,朱镕基與香港仲量行董事長梁振英
也就是未來的港首會面時
一方面學習了一些香港的經驗
另外一方面也借機向外放風
表示要進一步在現有的開發區推廣土地批租
積累經驗,形成市場
另外一方面,則表示要把成功的經驗
推廣到將要開發的未來中國最牛區
浦東開發區裏
光靠這些還不夠
金融這種經濟潤滑劑也不能放過
1989年,江澤民因為處理64有功升任中共一把手
朱镕基也升任上海一把手
89年年底,朱镕基提出要在上海搞證券交易所
證券交易所有什麽用呢
公司們通過A股圈到了錢
完成了產業升級
國家從股票交易,公司成長中課到了稅
而大部分有些閑錢的股民們
又能在炒股中把錢給虧掉
減少了貧富懸殊,一波三贏,有沒有
說了這麽多朱镕基做的事
這些都還只是牛刀小試
在上海幹了幾年
上海的面貌煥然一新
沒過多久之後朱镕基就要跟著
大哥江澤民的步子進中央了
今天因為要介紹朱镕基的前半生
還沒涉及到關鍵內容
下期咱們就可以講講朱镕基處理的
一個金融大雷三角債
應該可以讓大家了解到一些共產黨
對金融上危機的處理邏輯
聊聊中国在疫情放开阶段的一些问题,以及为什么清零派很难赢得了共存派(更新:马云回国了?)多名中国经济学家围攻爱国自媒体司马南,中国对民营企业的态度变了吗?未来中国会如何解决目前的经济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