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字数:1112

江城子(1)

飞起郡城东[1]。碧江空[2]。半滩风。越王宫殿、叶藕花中[3]。帘卷水楼渔浪起(2)[4],千片雪(3)[5],雨濛濛。

【校记】

(1)紫芝本、吴钞本作“江城子二首”。《选声集》调名作“水晶帘”。

(2)卷:紫芝本、吴钞本无此字。渔浪:毛本、后印本、正本、四印斋本、全本、《历代诗余》、《词洁》、王辑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鱼浪”。

(3)千片:紫芝本、吴钞本作“千江”。

【笺注】

[1]:即池鹭。唐李群玉《池塘晚景》:“风荷珠露倾,惊起睡。”郡城:郡治所在地。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2]碧江:江水澄碧。唐郑谷《失鹭鸶》:“野格由来倦小池,惊飞却下碧江涯。”

[3]越王句:参见卷三薛昭蕴《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余”)注〔五〕。

[4]水楼:水边或水上的楼台。唐孟浩然《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水楼一登眺,半出青林高。”渔浪:波浪;鳞纹细浪。

[5]千片雪:言浪花如雪。五代李煜《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集评】

钟本评语:“越王”句殊多情景。

汤显祖评《花间集》卷二:起句率意。

陈廷焯《云韶集》卷一:“越王”九字,风流悲壮。

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一:感慨苍凉。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越王台在越溪畔。四、五句谓霸图消歇,遗殿无存,但见红藕翠,凄迷野水,与李白咏勾践诗“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皆怀古苍凉之作。此词兼咏越溪风物,风吹雪浪,在空濛烟雨中,诗情与画景兼之。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松卿词笔在《花间》亦属中流,但时有隽语。如此词“越王宫殿”一语,不悲而神伤,自饶名贵。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越王”九字,慨喟存于辞外,人皆赏之矣。然结尾三句,正以补足“叶藕花”,益不胜吊古伤今之意,非赘语也,不可不知。

其二

其二(1)

极浦烟消水鸟飞[1]。离筵分首时(2)[2]。送金卮(3)[3]。渡口杨花、狂雪任风吹(4)[4]。日暮空江波浪急(5),芳草岸,雨如丝(6)。

【校记】

(1)紫芝本、吴钞本此首后作“唐牛给事词毕”,吴钞本空半页接“唐韦相词”。张本《花间集》此首末“已上二十二调”数字,朱笔划去。

(2)离筵句:紫芝本、吴钞本无“时”字,作“离筵分首送金卮”。王辑本作“分手时”三字句。全本、《历代诗余》作“分手”。

(3)金卮:汤本作“君卮”。

(4)渡口句:陆本作“渡口杨花狂雪、任风吹”。狂雪:《词谱》作“如雪”。

(5)日暮:《词品》作“日蓦”,林大椿《唐五代词》作“旦暮”。暮:毛本、后印本、四库本作“莫”。空江:鄂本、紫芝本、吴钞本、四印斋本、林大椿《唐五代词》作“天空”。

(6)雨:全本、《历代诗余》作“柳”。

【笺注】

[1]极浦:极远的水边。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王逸注:“极,远也;浦,水涯也。”唐王维《登河北城楼作》:“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2]离筵:饯别之筵席。唐杜甫《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文之任》:“客间头最白,惆怅此离筵。”分首:离别。南朝梁沈约《襄阳白铜鞮》:“分首桃林岸,送别岘山头。”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

[3]金卮:金制酒器,亦为酒器之美称。南朝齐陆厥《京兆歌》:“寿陵之街走狐兔,金卮玉碗会销铄。”《敦煌曲子词·长相思》:“频频满酌醉如泥。轻轻更换金卮。”

[4]狂雪:喻杨花纷飞之状。参见卷三牛峤《杨柳枝》(“狂雪随风扑马飞”)注〔一〕。

【集评】

杨慎《词品》卷二:《南史》王晞诗:“日蓦当归去,鱼鸟见留连。”俗本改“蓦”为“暮”,浅矣。孟蜀牛峤词:“日蓦天空波浪急。”正用晞语。

钟本评语:“芳草岸,雨如丝”,景语之有情者。

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庄漫记》:升庵《词品》谓“暮”字应为“蓦”,不知所据何本。今传各本则均作“暮”矣。愚谓“日暮”字自佳,若作“日蓦”,便不成语。

萧继宗《评点校注花间集》:“离筵”句,文字有误,大损调风。


西溪子存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