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心理抚养 - 李玫瑾 >
- 第二章 心理彰显人之灵魂
情绪是观察心理的窗口
情绪是人的心灵之窗,也是心理温度计。
当我们打开电脑,开始移动鼠标、敲击键盘时,就开始了人机互动。输入信息以后,电脑就开始处理了,我们如何知道结果呢?观察电脑内部活动的窗口主要是屏幕,还有声音和鼠标移动的状态。打个比方,电脑屏幕相当于人的面部表情,声音相当于人的言语,移动鼠标相当于人的肌肉运动。
情绪是人的心灵之窗,情绪的表达能让内心活动显露于外。因此,要洞悉人的心理,可通过情绪这个窗口来观察。
面部表情是观察心理的第一个窗口。老师若想知道学生对这堂课的感受,只要观察学生的表情就行了。如果学生大多耷拉着眼皮,就意味着学生对这堂课没有太大兴趣。如果学生大多双眼望前、放出光彩,老师就可以放心了,学生对他所讲的内容非常感兴趣。
言语或文字是观察心理的第二个窗口。如果一个人突然自杀了,我们不知道原因的话,可以看他之前说过什么话或留下什么文字。我们若想了解一位历史名人的心理,可以找来他所写的文字材料,从字里行间也能对他的心理特点猜个八九不离十。
行为举止是观察心理的第三个窗口。我们侦查犯罪现场时,通过观察作案人的动作行为所留下的痕迹物证等,可以分析他的犯罪心理。
情绪也是人的心理温度计,我们可通过观察表情、言语和动作来了解一个人的情绪温度。情绪的温度可通过情绪的表达方式来判断。情绪的表达一般有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微表情情绪。比如,有人偶尔说了一句话让你有些不快,但你不动声色,一个细微的表情就让这件事过去了;
第二个层次是表情情绪,即给人脸色看。如果有人持续数落你,你会让他看出你不高兴了;
第三个层次是声音情绪。当对方继续抨击你、数落你,你一般会说话、辩解,甚至与他争吵;
第四个层次是动作情绪。人们争吵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动手,尤其是说不过人家的那个人更容易动手。
有一次,我从北京前往北戴河,一大早就起床赶火车。我上车后特别困,想趴在桌上睡一会儿,可身侧有一男一女相对而坐,那个男的一直滔滔不绝,声音很大,嗓音还很难听。如果是十几分钟,我还能忍,可半个小时以后他仍在说,我就忍不了了。因为我实在困得要命,老听到那个声音就很痛苦。
我就时不时地转头瞪那个男的一眼,用表情来表达情绪,可他当时好像很兴奋,继续聒噪。我就拿起水杯喝了一口,然后把杯子“啪”地一声放在桌上。这个故意制造的声响吓了他一跳,我这是在用声音表达情绪了。他看了我一眼,我又瞪了他一眼,可他就是不识相,又开始聒噪。
我真的忍无可忍了,就大声地对他说:“劳驾,您能不能小声点?我起得太早,到站后还要工作,现在想安静睡一会儿,谢谢您了!”
还好,这个人听进去了。估计他真是个反应迟钝的人,我刚才的种种情绪表达他都读不懂,当我明确告知后,他终于放低声音了。
当人被他人的言语、动作等冒犯后感到不快时,不能一味忍受,该表达就要表达,不然会郁闷,但表达时又不能太过,要适度和有节制。这种分寸感,很多人觉得很难把握。
我觉得最好的情绪表达方式是言语沟通。我之前用了那么多表情和动作都没有效果,一开口就让邻座男子降低嗓门了。当然,言语沟通要注意规则,不管认识对方与否,要尽量使用敬语,对孩子则要用平等、尊重的语气。因为对方不是你,你们是独立的两个人,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所以,你可以表达你的想法和建议,但不必强求别人接受。如果邻座男子对我的要求不予理睬,甚至表现出不高兴,要跟我急,那我就会拎包走开,找别的地方待着。
与人讲不通道理时,相当于走进一条死胡同,你发现此路不通,还要撞墙吗?为什么你非要说通别人呢?坚持让别人想通的人不是没有,但结果常常是要么气愤地把人杀了,要么气得要自杀。
浙江有一位企业家和妻子吵架时,竟然把妻子掐死了,结果有两百多人联名写信求法院从轻发落。可能这位企业家平时并非品质恶劣之人,只是当时太冲动了。夫妻吵架时往往这样,每吵一句都想说服对方,甚至想压过对方,冲动之下说出最狠的话,句句戳人心,伤害也最深。
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如此。有时父母恨铁不成钢,管教孩子时情绪激动,贬损的话脱口而出,导致孩子瞬间崩溃,有的跳楼,有的跳桥……有的母亲因为带着情绪说话,骂了孩子几句,结果被孩子杀害。
与人说不通时,说明你们之间已经出现一堵墙,那你就要主动改道。既然我无法改变你,那我就绕开你,这总行了吧?天无绝人之路,我们不必纠缠于一个对错或一个道理,更无须为此争得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