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需要从小练就

字数:3048

对孩子的爱不单单表现在呵护上,还表现在磨炼上。狠下心来磨炼孩子比呵护更难,更需要父母的勇气与胆量。

人心是可以撑大的,心理是有弹性的。我小的时候住平房,邻居都是多子女户,最少也三四个孩子,我的一个同学有十多个兄弟姐妹。我作为20世纪50年代的独生女,上小学时晚到学校三个月,记得第一天课间就被几个男同学欺负哭了。班主任来操场领我回教室的路上并没有安慰我,而是训了我一路:“就你娇气!哭什么哭?这么点事就不回来上课了?”我性子倔,被老师训心里很气,但没吭声,以后遇事再也不哭了。不过,这位老师也很细心,她安排了一位年龄稍大的女生课间陪伴我。

同时,老师也把这情况告诉了我母亲。母亲非常有意识地改变我。上小学前,我家住在简易楼房里,母亲为了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同伴,有意把住房换到了大院的平房里。这种居住条件,一家大人训孩子,家家都能听到。虽然开始时也很怕,后来一看家家都这样,慢慢就习惯了,心理承受力强了很多。

有意思的是,我上中学时遇到一位复转军人当我们的劳动管理老师。夏收时节,学校安排我们去农村参加麦收,为期两周。初一时大家第一次去,到农村后那叫一个撒欢,连女生都跑到地里不回来。晚上这位老师把我们集中在打麦场上开会训话。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给了我们完全不同于其他老师的说话风格,其他老师都轻声细语地讲道理,他却直率豪爽地训斥。

他说:“有的老师告诉我,咱们有些同学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说不得。我就纳闷了,有什么说不得的?啊?你做得对,人家说你说得不对,你完全可以当耳旁风嘛!相反,你做得不对,人家不敢说你,你以为你赚了吗?我告诉你,你会像个傻子一样一直错下去!让人家笑话你!”

他还说:“错了,就是错了。人家说你,你才会知道错,应该感谢人家才对。为什么说不得?我今天晚上就要说说,看谁的老虎屁股摸不得!”大家都哄堂大笑,接着他真的点着名挨个训。

我不知道现在的学校里还有没有这样“豪爽”的老师,也不知道现在许多家庭的父母能不能让老师再训孩子,让他们有一颗皮实的心。反正我早年有了这方面的经历,让我有了一颗坚强的心。

记得我40岁时去学开车,教练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骂人声音很大。我们这个小组共有六七个人,大家都挨过他的骂,有的被骂得不敢再去,或直接要求换教练,而我还是天天去。

有一天就我一个人去学车,这让我有充分的时间练习,他就陪着我,开着开着,他突然发出一个“靠边停车”的指令。我记得自己干脆利索地踩下刹车,马上停在了路边。瞬间我耳边的骂声暴起。我虽然莫名其妙,但也静静地等着,当他骂完后,我平静地问:“你还没告诉我怎么错了?”他一愣,咽了一下口水,突然笑了,说:“你的心理素质可真好!”当他给我讲完原因后,我也笑着对他说:“我理解,我们不会开车的人深一脚浅一脚的,整天祸害你那心脏。不过,正因为你在错误点上骂了一通,我反而对这一错误动作印象更深,以后绝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错误。”他当时说了一句:“唉,学车的人如果都能像你这样,一定学得快。”

2011年,陕西西安一名学音乐的大学生,开车不小心撞伤一位女性,他没有施救,反而连续用刀捅了被害人八刀,刀刀致命。此案在法庭审理时,我被央视邀请到电视直播间对其犯罪心理进行剖析。

作为犯罪心理研究的学者,我关心的是他在杀人时,只要一两刀,被害人就会惨叫,惨叫的声音是一种乞求,也是一种刺激,他为什么没有不忍,没有恐惧,没有停下手逃走,而是连续刺了那么多刀?这既是心理的问题,也是人性的话题,我关心的是他成长中的养育和教育失败在哪个环节上。

在演播间,我从屏幕上看到他在法庭现场的哭诉,这时结合我的专业背景,我明白了他的心理问题与他的成长经历直接相关。他的父亲为了让他刻苦练琴,扮演了一个极其严厉甚至有些残忍的角色。他每次练琴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就会被关在地下室,不让吃饭,这种情况不是一两天,而是天天……由此我知道他会有怎样的性格,那就是与父亲具有同样的表现:对人从不怜悯,毫不心软。最重要的是,每当父亲把他一人留在地下室,不完成任务不许吃饭时,他会怎样练琴?我认为,他会将愤怒的情绪转向钢琴,那每次落下的双手都是带着愤怒情绪而毫不犹豫,久而久之他的动作和情绪已经融为一体,当他想逃避责任杀人时,一下手就是连续的八刀,这瞬间的每一刀都是带着曾经的情绪挥动,他的行为甚至具有强迫的特点。

我本来想告诉大家“不当的琴技培养才养出这样可怕无情的心理”,但鉴于演播室的时间有限,并没有把分析说透,于是被网上有人概括为:“教授,你是说他在把杀人当弹琴?”这篇没有作者署名的网上文章,在网上掀起了持续近一年的网络暴力。

我记得那一年,打开网页,从图片到博客再到各种贴吧,语言之恶毒,图片之下流,被人曲解、围攻、谩骂,而我百口莫辩。好在我当时从事的犯罪心理画像工作既有挑战性,又有过成功的体验,这让我有了专业的自信。最重要的是,那段时间我发现同行都在默默地支持我,甚至为我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机会,帮我度过了那段痛苦的时间。

几年后,我出差到某省,遇到当地一位政治处的女处长,她悄悄对我说:“在那一年我们都在为你担心,怕你承受不下去。现在看来,你的心理素质真好。”

这是继驾校教练夸赞我之后,第二个夸我心理素质好的人。虽然第二次我很受伤,但我认为自己能够在生活和事业上经受住这些压力,最重要的是,我的母亲和老师在我早年曾经有意进行耐挫培养。

我说过,在我小时候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两三个以上的孩子,而我家只有我一个。那时人们都觉得,一个孩子那得多“金贵”呀!可出自绍兴的母亲有着绍兴女性的刚强,她自七岁起就经历战乱和逃难,体验过生死瞬间,所以她在养育我这个独生女时恰恰用了相反的方式。

在我四五岁时,出门母亲就极少抱我,要我自己走路。她也不让我依偎她,不能在她怀里撒娇。我从小就没有小名,母亲总是叫着我的大名,以致我刚上中学时,同学到我家串门听到我母亲直呼我全名,她们感到十分惊讶。

记得上学时天天唱骂人的歌谣,习惯后有一次我用一句脏话回了母亲的话,她听到后抄起扫帚就要打我,吓得我往外跑,她在后面紧追,惊得街坊四邻都出来拉住她,不过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说脏话。

初一时,母亲鼓励我与同学去什刹海露天游泳池学游泳,初二时她又借来一辆二八自行车让我学骑车。街坊们不解地问:“你就一个女儿,你让她游泳,又让她骑车,你不怕出事吗?”母亲回答:“她不会游泳,以后才会有危险。骑车上路,那是早晚的事!”我的母亲就是这么干脆利索。

小学五年级,学校组织野营拉练要走21天,老师担心我母亲不让我去。因为我在班里最小,才10岁。没想到,老师一问,我母亲立即同意。

我后来也想过,母亲为什么能用这样的方式教育我?我想大概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母亲七岁那年就因日军侵华,和家人背井离乡开始逃难。逃难时姥姥不在她身边,她是大姐,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她们与外公一起从浙江走到贵阳的兵工厂。他们经常走水路,有一次船翻了,她们掉到水里,水性极好的外公将几个孩子一一救上来,当晚她们姐妹三人都开始发烧生病,但只有我母亲一人活了下来。

大概是这段经历让她明白,女孩子要勇敢,要能吃苦,有耐受力,要什么饭都能咽得下去,什么活都能干,什么事都不怕,尤其是不能娇气,才能更好地活下去。

至今我对母亲的教育都深感受益,母亲的教育理念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我认为,对孩子的爱不一定都表现在呵护上,也可以表现在磨炼上。狠得下心来磨炼孩子比宠爱孩子更难,更需要母亲的勇气与胆量。

我知道,有的教育专家并不同意我的这种育儿观点。我理解他们研究并倡导的育儿观念也是好的,甚至是非常理想的家教模式,但对许多家长的现实状况来说,可能短期内达不到这种理想的境界。

有些教育理念来自特定的社会背景、特定的社会阶层,在不具备相同的社会背景、社会阶层的情况下,只追求一种理想的模式,未必能培养出理想的孩子。

上学时,当我知道二战中瑞士这样一个小国居然没有被气势汹汹的德国军队吞并,对此感到非常费解。虽然瑞士是永久中立国,但德国如果强占也应该易如反掌。后来我才知道,瑞士并不好惹,这样一个擅长钟表制作的小国,一旦拉响战争警报,48小时内全国就可以召集几十万训练有素的士兵。因为他们的男人从小就作为战士来养育,不打仗却训练有素,个个都是猛士。

孩子的培养也一样,谁都无法预测人的一生会遇到什么挫折或磨难。有长远眼光的父母,在情感抚养到位的基础上,一定要舍得让孩子从身体吃苦,到心理耐苦,有意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这是一种更深更远的爱的付出。


耐挫之心越早历练越好适度惩罚也是一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