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第784期:怎么判断一项技术是否靠谱?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最近,咱们得到里面上了一门特别受欢迎的课,不到一个月,就有将近六万人加入学习,那就是《前沿科技之吴军讲5G》。这门课,给我带来的启发,可不仅仅是搞懂了5G是怎么回事,还有一项重要的收获,那就是:怎么判断一项技术是不是靠谱?
就拿5G来说,这项技术其实还处在不断演化的过程中,没有彻底定型。所以,这个时候各种标准之争,各种鱼目混珠,以及各种质疑,就都来了。
最主要的质疑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5G不就是比4G快吗?可现在4G也没觉得多慢啊。完全够用啊?有必要升级吗?第二,我们中国的4G网络刚铺设完,这又要上5G,又要花几千亿人民币甚至更多,会不会是浪费?
你看,这两个质疑,一个是怀疑收益大不大,一个是怀疑成本高不高,那5G这种新技术到底靠谱不靠谱呢?
有人说了,反正网络速度快一点嘛,快一点毕竟就好一点,所以5G靠谱。
但是不好意思,评判一个技术,单用速度这一个维度是肯定不行的。为啥?因为它可能以牺牲其他维度的性能为代价的。
今年得到大学夏季开学典礼上,得到大学春季班的张银屏同学,她是一个著名的隧道工程师,她就讲了一个原则:
任何一项新技术,本质上都是由成本、效率、功能构成的长方体。只看一条边的变化,没有意义,它变长了,因为可能另外两条边缩小了,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没有变化,或者整体缩小了。那这就伪技术。
她当时还举了很多例子。比如一头猎豹,想要把自己的速度提升一倍,如果真有这样的方法,不一定是好事。这是效率和功能都提升了。但是要知道,它的心脏受不了。跑快了会死的。这成本就太高了。所以,这不是新技术。再比如,一台2000万像素的手机,只卖800块,好么?问都不用问,他肯定在其他功能上做了手脚,这台手机的性能整体上一定更差劲。这也不是什么新技术。
那什么是伟大的新技术呢?比如从CD、DVD到蓝光DVD,存储容量从700M提升到今天的50G ,但是没有增加成本,也没有降低效率,这才是真的新技术。
好,回到5G的问题。如果5G只是像外面宣传的那样,网络传输速度快,那就压根不需要5G ,加大4G建设的投入,没准也能有类似的效果。但问题是,那成本,可就要飙涨了。
那真正的5G技术呢?在吴军老师的这门讲5G的课里面,除了速度之外,还重点强调了它的两个特性。一个是,低延时,就是共时性。还有一个是,支撑海量并发设备。
那这有什么好处呢?吴军老师举了个例子,车联网。
现在的4G时代,虽然也有车联网。比如通过手机里的地图,我们可以了解各条道路拥堵的情况,然后可以选择一条相对不堵的路走。看起来很方便,对吧?
但是实际情况怎么样呢?我们都知道,在路上大家一看,这条路不堵,都走这里,这条路也就堵了。结果就是,按照地图的指示,走到哪里哪里堵。
如果换成了5G,情况就截然不同了。还记得我们刚才讲的5G的两个特征吗?共时性,并且支撑海量设备接入。
那好,就不仅是每辆车的信息传给什么百度地图、高德地图了,然后再下发给司机,汽车和汽车之间互相还会通信,随时通信,彼此知道对方的意图。路线拥堵的情况,不仅是根据现实道路上的情况,还是根据所有车辆的意图和动态计算出来的。
打个比方,这就如同我们在机场,银行排队,现在又开了一个窗口,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挤过去。大家看到别人的意图和动态后,自然知道怎样作出最优化的决定。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明白了。5G可不仅仅是速度快的问题,一些全新的应用场景会从无到有地出现。至于到底有多少场景,那就要看接下来各家创新公司的奇思妙想了。
这是判断一项技术是不是靠谱的第一个原则:不要看单一维度的增长,要看它是不是在更多维度上实现了突破。
那我们把这个问题再往前推一步:判断一项技术靠不靠谱,有没有什么通用的准则呢?吴军老师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是能量和信息。如果你判断不了技术演化的方向,那就抓住这两根线索。技术演化,总是向越来越高的能量使用效率,和越来越高的信息传输效率的方向走的。
两年前,工信部的一位退休的老领导和吴军老师聊起当年邮电部变革的故事。
他说,第一次变革是邮政和电信分家,绝大部分人都去邮政那一边。为啥?因为当时中国的电信规模还非常小,不普及。而邮政呢?家大业大历史久远。
第二次变革是有线电话业务和移动通信业务分家,也是大家都去有线那边。原因一样,有线电话业务家大业大历史久远。
但是今天回看这些人的选择,都错了。但问题是,每个人都只能根据自己当前看到的利弊得失来做选择啊?怎么能让身在局中的人有长远眼光呢?
吴军老师说,有一条线索可以供大家参考,就是考虑信息和能量的关系。邮政这件事,单位能量传递的信息很低,邮递员跑半天,消耗那么高的能量才送一封信。有线电话这件事效率也不高,一根根线拉到家里,只传递每秒64比特的信息,效率也不高,即使安装了有线电话,升级服务的可能性也不大;移动通信就好很多了。这也是中国为什么农村有线电话发展不起来,而移动电话却很快普及的原因。
根据这个原理,做人生选择的时候,就应该选择那些信息传递效率更高,能量使用效率更高的行业,就不会犯大错了。你看,如果穿越回当年,邮政部门的那些人要是有了这个方法论,重新选择一次,也许就有了超越当前局限的判断力了。
再举一个例子,吴老师在这门5G课程里,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埃隆·马斯克的星链计划,简单说就是埃隆·马斯克想往太空发射10000多颗卫星,由他们构成一个连接全球的通信网络。这个计划听起来很酷,而且又是经常能创造奇迹的大神埃隆·马斯克提出来的。那它靠谱吗?
吴军老师说,不靠谱。不用管那些技术细节,只看一点就行了。卫星在和手机通信的时候,传输信息的效率只有地面基站的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而且要想达到这个水平,还必须保证卫星的功率能够和地面基站一样。这本身就不太可能。更何况,在太空中部署卫星,听上去10000个不少了,但是你知道地面基站,仅仅在中国,4G的基站就有500万个,我们不可能向太空发射那么多卫星。
再次回到吴老师提到的那个总规律:用更少的能量传输、处理和存储更多的信息。5G取代4G,符合这个规律。用卫星取代4G,违背这个规律,所以它不可能。
其实,如果你学习过吴军老师的《科技史纲60讲》的课程,你就会知道,能量和信息,不仅是衡量电信产业进步的标尺,人类的一切科技进步,都可以用这两根线索来描述。虽然科技发展千变万化,但是这些背后的总规律是不会变的。
其实很多事都是这样,比如商业,我们以前节目讲过,让更多的用户以便宜的价格更方便地买到更丰富的产品,这个大趋势几万年前是这样,几万年之后,如果人类还在的话,也会这样。
眼前的道路有千万条,但是那些古老的指南针永远有效。
吴军老师讲5G,这门小课,篇幅不大,只有八讲,但它做到了把一个全新的事物,还原到技术发展,文明发展、产业发展的大框架中,你会发现,理解它,并没有那么难。建议你去听听。
好,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罗辑思维,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