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第786期:为什么要有“硬边界”?

字数:2469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最近和朋友聊起一场战争。结果发现,这场战争,很多人都不熟悉。也难怪,它发生在二战期间,但是又远离主战场,所以关注的人少。但是请注意,这场战争的历史地位很重要,它不仅是亚洲历史上第一次坦克大会战,也决定了后来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走向。

这就是发生在日本和苏联之间的诺门坎之战。这场战争还发生在中国。

具体的过程不说了,说一下结果吧。

1939年,就在欧洲二战打响之前,在中国内蒙一个叫诺门坎的地方,日本和苏联发生激战。几个月打下来,日本损失19000人,而苏军一共损失了25655人,比日本多。装备方面,也是苏联的损失更大,飞机是2:1, 坦克和装甲车是4:1。所以,结果虽然是苏联胜了,但这个结果也是“惨胜如败”。

那苏联为什么有这么大损失呢?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苏军指挥朱可夫的风格。朱可夫是苏联名将,他的风格有人总结说是三点:第一、以硬碰硬,以强制强;第二、以多打少,数量占优,第三、不计代价,损失重大。后来二战中,朱可夫打德国人的胜仗基本都是这样。用绝对优势兵力,和重大的损失换来胜利。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疑点,就是苏联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这个时候和日本死磕呢?要知道,在诺门坎这个半荒漠的地带,投入重兵和日本死磕,不太符合苏联的战场利益。

打仗,我们都知道,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就从这几个角度来为苏联盘算盘算。

首先看天时。1939年是什么时候?希特勒在欧洲磨刀的时候。西方的德国,而不是东方的日本,才是苏联最危险的敌人。这时候在苏联选择东方和日本人大打出手,真的是理智的吗?

再来看地利。诺门坎这个地方,距离日军的铁道线是240公里,距离苏联这边的铁道线呢?750公里。什么概念?比北京到郑州的距离还要长。不算铁路,苏军的补给线的长度是日军的三倍。这对现代化战争,是一个巨大的劣势。现代化战争,打的就是后勤补给。

再来看人和。要知道,日本和苏联的前身俄国,历史上是有过一次大战的,那就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那个结果我们都知道,俄国惨败。而到了1939年的时候,日本蒸蒸日上,而苏联军队刚刚经历过大清洗,整个苏军的战斗力严重下降。咱们要是生活在1939年,带着这些历史知识,我们也会判断日本人的赢面大一点。

你看,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都不支持苏联和日本打一场硬碰硬的仗。

那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苏联应该怎么办?历史经验明摆着的啊,应该诱敌深入啊,利用苏联广袤的土地和寒冷的冬天,把入侵之敌肥的拖瘦瘦的拖死。此前拿破仑在俄国是这么败的,此后希特勒在俄国也是这么败的。那为啥这次诺门坎之战,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苏联偏要打这么一场不计投入的恶战呢?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从苏联的视角跳出来,来看一看它的对手日本。

那个时代的日本,是一个贪婪成性的国家。这一点,我们中国人都懂。别忘了,诺门坎之战发生的1939年,日本正在中国做什么。

就在前一年,1938年底,武汉会战打完了,汪精卫都投敌了,日本人的招都使完了,但中国就是死扛着不投降,那日本人下一步该咋办呢?在日本内部,就出现了所谓的北上派和南下派的争论。

主张北上的是日本陆军,要北上打苏联。主张南下的是日本海军,要南下打东南亚。道理很简单,日本的国力,只能支持一个战略方向。如果北上,海军就拿不到资源了。如果南下,陆军就再也不是日本军队的主角了。

但是这个选择,海军和陆军在东京吵架是吵不出结果的,得看这两个战略方向,在现实中试探的效果。

说回诺门坎战争,为什么首先发难的是日本关东军呢?就是试探嘛。事实上,在中国,他们也是这么干的。无论是皇姑屯炸死张作霖,还是九一八事变,还是后来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在中国,从来都是如此。干点坏事,看看中国人的反应,要是有便宜占,就得寸进尺。用今天的话来说,也算是一种互联网经验吧,“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拱一步,看一眼,有甜头,再向前。

这个行为方式,其实有点像海里的鲨鱼。你别看鲨鱼那么凶,那么霸道,但是它最常用的捕猎方式不是战斗,而是在猎物身上咬一个小口子,让对方流血,然后凭借长途追踪的能力,一直追一直追,一直等到猎物筋疲力尽,它才去吃。所以,鲨鱼最突出的能力,不是战斗力,而是嗅觉,据说鲨鱼可以在海水里嗅到几公里之外的血腥味。

当年的日本就是这样一头鲨鱼,而且已经用这样的鲨鱼战术,把中国拖入了灾难。明白这个逻辑,你就知道斯大林,当时的苏联,为什么要在诺门坎这个地方、在这个时候,跟日本人狠狠打一仗了。日本不是要试探苏联的底线么?那就大兵压境,以远远超过战争需要的兵力,迎头痛打日本关东军,即使是要付出“惨胜如败”的代价,也要把苏联的硬边界清楚地划出来。

这个硬边界一旦画出来,就变成了一根长长的杠杆,直接撬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的格局。两个方面。

一方面,日本被打痛了。知道苏联这根骨头比较硬,啃不动,那北上派陆军在东京说话就没那么硬气了,海军南下派占了上风。日本国力所指,就变成了东南亚。局势再演化下去,就是1941年的珍珠港事变。对苏联来说,这就像是修好了一道防盗门。防盗门的作用,不仅是挡住小偷,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小偷去偷没有装好防盗门的人家。

再看另一方面,日本被打痛了。所以,当后来希特勒入侵苏联,在莫斯科战役双方拼得油尽灯枯的时候,斯大林能大胆把20个亚洲师,全部调回欧洲,也是因为这场诺门坎之战。否则,面对两面受敌的风险,斯大林当时也未必敢冒这个险。

你看,诺门坎一战,看起来是苏联惨胜,似乎不怎么划算。但是,如果着眼于二战的整体格局,总体上说,苏联是用一个很小的代价,获得了巨大的战略利益。

今天我们讲这场战争的故事,其实是想聊聊“硬边界”这件事儿。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那种贪婪成性的恶人。怎么对付?

首先要问的是:贪婪到底是什么?贪婪是无节制的欲望,对吧?无节制的欲望,其实也就没有明确的方向。所以贪婪,不是疯狂,贪婪还包含了一种状态,叫犹豫。就是在贪婪者眼里到处都是肥肉,一时间搞不清楚要往哪里下嘴。今天我们讲的诺门坎之战里的日本人,当时就是这样的状态。北上也行,南下也行。

所以,要对付这样的贪婪者,两个办法,第一是彻底把它打服。当然一般人做不到。面对恶人,我们未必是强者。那退而求此次的办法呢?就是利用他贪婪中的犹豫,让他在第一次试探我们的时候,就遇到强大的阻力,也就是给他画出一道“硬边界”。

一遇到硬边界,恶人的犹豫就会启动,他会掉头去找别人的麻烦。日本人在诺门坎吃了亏,果然也就掉头南下,去找美国人的麻烦了。

其实,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肆意为恶,前面一定有一段故事,叫“得寸进尺”。校园霸陵,往往是从抢一块橡皮开始的;办公室性骚扰,往往是从开一次黄腔开始的。这个时候,其实一个反抗的眼神能解决的问题,如果你不做,硬边界不划,拖下去,也许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了。说白了,恶人之所以为恶,往往是我们的一时软弱驯化出来的,是惯出来的毛病。

总结我们今天说的:

所有的贪婪本质上都是软贪婪,对付它的办法呢,就是画出一道硬边界。

好,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罗辑思维,明天见。


785:为什么你的观点是正确的?787:北宋的悲剧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