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第862期:传世之作什么样?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继续来一起刷那套48册的大部头丛书《伟大的思想》。
其实我知道,这个系列节目,听着没有那么有趣。毕竟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远了一点。但是出于两个原因,我还是要坚持把这件事有始有终地做完。
第一个原因是,对你我来说,这辈子其实没有什么机会能够系统地浏览一遍人类思想的经典。我们稍稍给点耐心,把这件事坚持做完。无论是你买了这套书,自己把他翻完,还是坚持听我这个节目,用耳朵把它抚摸一遍,对你、对我,都是难得的机缘。
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呢?是我特别想把这套书卖好。
我们一直在卖书,但是这套书不一样。企鹅出版社在全世界卖这套书,已经卖了几百万的数量,已经把它卖成了文化经典普及的样本工程。但是这次中译出版社下决心把它引进中国,还是冒了很大的商业风险。你懂的,这种小册子,对读者非常友好,方便看。但是对于图书渠道来说,拆开卖,没有利润,合起来卖,没有销量。
所以我特别希望能支持中译出版社把这件事做成,能赚到钱,让他们看到希望做下一件事。果然,感谢我们的用户支持,这套书在得到算是大卖,中译出版社的朋友给我发了一条微信,说对中国市场有信心了。他们下一步打算要把那套犹太经典《塔木德》的中文译本拿回来,独家放在得到App。你看,真正做事的人有时候只需要一根杠杆,需要一个起点上的鼓励,他们就有勇气和动力,继续往前走,而且会走到很远。
好,我们继续。先来看《伟大的思想》丛书中的第25册。这是塞内加的一本散文集《论生命短暂》。
塞内加,也有翻译成塞涅卡的,这个人,在中国读者中,名气没那么大。但是在西方文化中,那可是文化超级巨星。塞内加是罗马帝国时代的人,政治家、悲剧作家、雄辩家、罗马帝国著名暴君尼禄的老师,后来在69岁高龄,被他的皇帝学生逼迫自尽。怀疑他谋反。
塞内加在思想史上是什么地位?还记得前不久我们讲过的斯多葛学派吗?对,塞内加就是斯多葛学派的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如果你要找一些怎么让自己内心平静的格言警句,去翻塞内加的文章,准没错。
关于斯多葛学派,我们以前讲得够多的了。今天略过不提。这次我翻开塞内加的这本小册子,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对比,就是他和我们前面讲过的西塞罗。这两个人都是古罗马人,都是政治家、作家、哲学家、雄辩家。那他们的文章有什么区别呢?
西塞罗那本演讲集,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你看得出西塞罗的热情、聪明、对演讲现场情绪的神奇调动能力、攻击敌人的刁钻狠辣。但是就有一个缺点,隔了2000年,我们其实不太看得懂他在说什么。
对啊,他当年的那批著名演讲,光是攻击安东尼一个人的就有14篇。隔了2000年,我们哪还分得清楚,安东尼、屋大维、雷必达,所谓的后三巨头,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那个时候的政局有什么具体的恩怨?谁谁谁说了哪句话在理儿不在理儿?做了哪件事靠谱不靠谱?看那本小册子,我们光知道安东尼惹着西塞罗了,但是具体是为什么,读者是完全一头雾水。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看见用力在争论的人,总觉得自己的道理比天大,自己和对方的分歧简直就是一道天堑。但是只要稍微隔开一点看,大家往往疑惑,你们不都差不多吗?你们在争啥?比如,很多宗教的小教派之间的冲突,在不信这种宗教的人看来,你们不是一回事吗?但是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这种意见分歧,完全值得打一场仗,互相之间的仇恨,甚至比和异教徒还要深。对,我们看西塞罗当年的演讲,就这种感觉。搞不清楚对错、甚至搞不清楚差别。
但是你再看现在我手中的这本塞内加的随笔集,讨论的是“生命如何短暂”“心灵怎么安宁”之类的永恒话题。塞内加的文笔,自带格言警句的光芒。有些句子,比如:“人生如同故事。 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有多好。”塞内加说的。再来:“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往哪儿走,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也是塞内加说的。
你看,这种句子,放在哪个时代读,魅力都是一样的。他的文章之所以现在读起来还清新可喜,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他的文章里,看不到多少当时的人和事的影子,更别说和当时的人的争论了。对,这就是他和西塞罗的区别,他是和千秋万世在对话,不是在和当时的人在对话。结果呢?结果是:和当时的人对话,能赢,能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但是很难流传。而和千秋万代的人对话的人,在当时可能毫无力量,但是能留传下来成为经典。
顺便说一下,《伟大的思想》丛书里面的下两本。第26册,节选的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第27册,节选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这两本著作的重要性,和它们的核心观点都太著名了,看不见的手和进化论,都不用我在这里介绍了。
这次翻开他们的原作节选,我最大的感受,其实和看塞内加的文章一样:他们不和当时的人对话,他们写得那么平和,没有烟火气。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两个人在当年写书时候的真实处境非常艰难。亚当斯密写《国富论》,其实是在对当时流行的“重商主义”思潮的反驳。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的处境更可怕。进化论的观点一发表,他等于就站在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对立面。我以前在节目里讲过,达尔文形成进化论思想之后,有几十年的时间都很犹豫,到底要不要动笔把它写出来?那种压力,可想而知。这两本书掀起的,可都是世纪大争论。背后的那种电闪雷鸣,我们今天的人都知道是惊心动魄的。
但是你看他们的文章:非常平和,没有嬉笑怒骂,不和任何人争论,和前面说的塞内加一样,他们只是在一句一句地说着自己的道理,他们不和当时的人对话,他们是在和千秋万代对话。
这可能就是真正的传世经典的样子。
可以举一个中国人熟悉的例子:鲁迅。我岁数越大就越懂得鲁迅的价值。无论是对人性的洞察,还是自己活出来的状态,鲁迅都是顶级高手。但是,鲁迅有一类文章可能是不会流传下去的。哪一类?和当时的人吵架的文章。
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很少有没有挨过鲁迅骂的。我给你念念名单:梁实秋、胡适、林语堂、梅兰芳、沈从文、朱光潜、蔡元培、老舍、茅盾、梁漱溟等等。如果是文人也好理解,观点不同有个论战也正常。但是就连完全不同行的梅兰芳,鲁迅也是冷嘲热讽了一辈子。梅兰芳一辈子没有还过嘴,但是据说他也一辈子没原谅过鲁迅。甚至到了晚年,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当了政协副主席,只要是和鲁迅有关的活动,他是一律借故不参加。
那回头看,鲁迅骂他们有没有道理?有啊。就拿梅兰芳来说,鲁迅烦的是啥?是男扮女装的这种艺术形式,不符合他的文艺主张。要说道理,可以分析出一大堆。但是,只隔了这一百年,我们这代人就理解不了这两位文化大师之间的恩怨了。在我们看来,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大师,都是中国人的骄傲,又是走在两条道上的人,有什么架可吵呢?所以我才有刚才的判断,这样的文章,写得再有道理,也很难流传下去。
相反,他的《阿Q正传》这样没有特定对话对象的作品,至少不是和当时人对话的作品,很可能光耀千古。
我们中国人说“三不朽”,立德,立功和立言。读完了《伟大的思想》里这三本小册子,我的一个小感悟是:这辈子立什么,取决于你和什么对话。
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有机会立德;和这个时代的人对话,有机会立功;只有和千秋万世对话的人,才有机会立言。
和什么对话,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好,《伟大的思想》丛书,今天就分享到这里。罗辑思维,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