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第799期:幼儿园为什么是伟大的发明?

字数:2370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这里是罗辑思维。

最近,偶然看到一本书,叫《终身幼儿园》,这里面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它说:“过去的一千年里,最伟大的发明是幼儿园。”乍一听,这是故作惊人之语啊。过去一千年,最伟大的发明,不管是蒸汽机还是计算机,都应该轮不到幼儿园吧?那它为啥这么说呢?

这句话还是勾引我去了解了一下幼儿园的历史,发现还真是挺有意思。

你想,在有幼儿园之前,学校都是什么样子?现代的学校,其实要追溯到1717年,普鲁士的腓特烈一世搞全民义务教育开始。国家拨款办学校,统一教材、统一课程、统一课时、统一学龄、统一考试、统一校服、统一奖惩。早上八点进课堂,一堂课40分钟,按铃声上下课,学生上课手背在身后,回答问题先举手。一直到现在,学校的模型都是这样的。追溯到这个源头,我们就明白了,现代学校的原型不是私塾、学院、书院,其实是兵营,老师就是长官。是为了动员更多的人力资源加入到国家的行动目标中。

而幼儿园的出现要晚得多。说来也巧,发明幼儿园的人,也是一个德国人,叫福禄贝尔,他是在1837年,创办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幼儿园。既然说是发明,那和当时的学校有什么不一样呢?

你想,现代学校,有那么多规矩,这些规矩管束大一点的孩子没有问题,但是对于3岁到7岁的孩子,规矩再大没有用啊。孩子接受不了那么多指令。那怎么办?只好放弃对他们的教育,由各自的家庭看着办。所以福禄贝尔的机会就来了,他有机会实验一套和现代学校完全相反的教育理念。

在他开办的幼儿园里面,他发明了很多种玩具,比如像积木,彩色纸带这些东西。这些玩具的发明思路都是共通的,就是用小孩的双手,通过拼拼贴贴,亲手创造一个世界。你看,这种新式玩具,和以前的弄个小人、小马完全不同,它不是给孩子一个玩伴,而是给孩子一个制造全新世界的工具。现在用的什么乐高之类都是从这个系统、这个思路一脉相承下来的。

那这有什么新鲜的呢?

你想象一下,在幼儿园里,一个典型的画面是这样的:几个小孩围坐在一堆积木面前,想要搭一个大城堡。但随着积木越堆越高,没准哪一刻,这城堡就塌了。小孩刚开始有一点沮丧,但是很快,他们就投入到新一轮的建设中了。就这样,一堆积木,孩子们能玩整整一个下午。这个场景,和小学生上课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你可能会说,这区别大了。小学生上课,那是在学习,而幼儿园里搭积木,那是在玩。

好,那我们继续追问,请问“玩”和“学”的区别在哪里?

学,是为了获取知识,玩的过程也能获取知识啊。就像搭积木,很多小孩的动手能力,对建筑结构的了解,都是在搭积木的时候学的。所以区别不在于知识本身,而是在获取知识的方式上。

我们来进一步追问什么是“玩”。

我家的双胞胎姐妹罗思思罗维维,现在3岁多了。我观察她们,其实小孩子的玩,不需要多复杂的工具,只需要有一个简单的闭环就可以了。闭,就是关闭的闭,环,就是环绕的环。就是他的行动可以确定性地得到一个结果,他的努力可以兑现为世界上的一个变化,有这么个“从行动到结果的闭环”,对小孩子来说,就是玩了。

比如我家思思维维一岁多的时候,发现按一下关开,灯就亮,再按一下,灯就灭。就这么个发现的闭环,能玩半天。再大一点,她们推我一下,我就做个鬼脸,她们就嘎嘎的乐,就这么个简单闭环,也能玩半天。更复杂的玩,其实本质也一样,从小孩子的丢手绢,到成年人的电子游戏,足球赛,都是这样,参加玩的人,可以从行动到结果完成一个闭环。

你抽身出来一想,这是多么不得了的创造。这个世界是多么地混沌而广大啊。人在世界中,是多么地卑微而渺小啊。没有什么东西是人能控制的。玩这个东西,突然从不确定的大世界中切出了这么一个小小的角落,在这里面人的行动可以直接兑换成结果,居然能够控制这个结果,居然能够通过努力达成一个结果,形成了一个闭环。玩,让人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这是多伟大的创造啊。不怪从小孩到大人都爱玩。

当然,人的能力不同,玩的闭环也不一样大。小孩子,只能hold住一个丢手绢那么大的闭环。而一个大企业家,他能玩得转的游戏,是几万人,亿万资金,遍及全球的大闭环。但是本质都是“玩”。

了解了“玩”的本质,我们再来看它和“学”有什么不同?

“学”,是一种任务模式。目标是别人为我定的,这堂课是学平面几何的某个定理,还是语文课本里的某篇文言文,我说了不算,我的任务只是学好它。

而“玩”正好相反,目标是我定的。我要用积木搭一个大城堡,我要在围棋赛中获胜,是我们先知道这个目标,然后我们自己去找方法去实现它。

明白了这个区别,我们再来看一开始说的那个结论:“幼儿园是过去一千年最伟大的发明。”《终身幼儿园》这本书的作者,雷斯尼克,是美国麻省理工的教授,他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幼儿园虽然是19世纪的发明,但是它揭示了未来时代学习的样子。顺便说一句,雷斯尼克把他在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研究小组,就命名为“终身幼儿园”。

未来时代,全人类都面对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怎么培养人的创造力?道理很简单,在我们这么快速变化的时代,任何存量的知识,都应付不了涌现出来的大量的新问题。过去我们一直以为培养创造力很难。也出现了很多解释创造力到底是什么的学说体系,也有所谓的创造力训练的课程。

但是,《终身幼儿园》这本书把这个问题倒过来看了:创造力很难吗?不难啊。孩子在幼儿园里搭积木的过程,就是自己确立一个目标之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就是创造吗?你看这个过程,先想象目标,比如一个大城堡,然后创造,创造的过程就是游戏,然后分享,然后反思怎么做得更好,然后再开始下一轮的创造想象。无论是在幼儿园里搭个积木城堡,还是科学家搞研究,不都是这样吗?

创造力之所以显得缺乏,是因为过去的教育都是学校的“任务模式”的学习,在别人给定的任务下,本来充沛的创造力也会被遏制住。只要把教育切换到“目标模式”,每个人的创造力都会源源不绝地流淌出来。

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颠覆。

但是过去四十年,中国人对这个逻辑其实是不陌生的。每个人要挣钱,要致富,要上进,流淌出来的创造力,不就是在这么大的国家里创造了奇迹般的繁荣。这种创造力需要训练和教育吗?不需要。只需要允许每个人中国人自己订立自己的目标就够了。

我们每一个人对这个逻辑也都不陌生。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爸爸妈妈使尽浑身解数,搞出了多少创造?为了让领导满意,各种机构里的下属,搞出了多少创造?为了打赢这一局游戏,大大小小的网吧里,又搞出了多少创造?

说回开头的幼儿园,幼儿园为什么伟大?就因为它给了孩子自己定义目标的权利。现在的教育改革,一直在改革怎么搞创造力教育,其实也不需要什么崭新的思路。把19世纪就已经发明出来的幼儿园,变成全社会的教育模式,也许就已经够了。

好,这个话题就聊到这里。罗辑思维,明天见。


798:“副作用”有什么作用?800:决斗也能断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