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哭

字数:2003

【题解】

伪道学先生是蒲松龄最为痛恨的了。

除去附带提及的不算,《聊斋志异》中专门揭露学使、司训这类教官丑恶嘴脸的一共有四篇,它们是《鬼哭》、《考弊司》、《司训》、《饿鬼》。《考弊司》稍长,其他三篇都很短,采用了漫画写意的笔法,仿佛作者唯恐玷污了笔墨,攻击的语言却尖刻辛辣,指桑骂槐,具有概括性。《鬼哭》中的王学使仗着权势吓鬼,遭到鬼的揶揄嘲弄,蒲松龄借题发挥说:“普告天下大人先生,出人面犹不可以吓鬼,愿无出鬼面以吓人也!”

按照蒲松龄“邪怪之物,唯德可以已之”的观点,小说最后写王学使“设水陆道场,命释道忏度之。夜抛鬼饭”平息了风波。那么,蒲松龄是不是信服“设水陆道场”,“释道忏度”的把戏呢?蒲松龄并不信。他在《日用俗字》中就说:“撮猴挑影唱淫戏,傀儡场挤热腾熏。”“行香召亡犹有说,分灯破狱总胡云。”既然蒲松龄不信,那么小说为什么用它做结尾呢?解释是,大概这只是按照小说情节的逻辑顺理成章。有时小说的逻辑和作者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

【正文】

谢迁之变¹,宦第皆为贼窟。王学使七襄之宅²,盗聚尤众。城破兵入,扫荡群丑,尸填墀³,血至充门而流。公入城,扛尸涤血而居。往往白昼见鬼,夜则床下燐飞⁴,墙角鬼哭。

【注释】

¹谢迁之变:指顺治初年谢迁领导的一次农民暴动。谢迁,山东高苑人,顺治三年(1646)冬率众起事,曾攻陷高苑、长山、新城、淄川诸县。其占据淄川县城,在顺治四年(1647)六月。旋遭官兵围剿,血战两月,最后失败。事见乾隆《高苑县志·灾祥》、乾隆《淄川县志·兵事》、光绪《山东通志·兵防志·国朝兵事》。

²王学使七襄:即王昌胤,字七襄,一字雪园。山东淄川人。明崇祯九年丙子(1636)科举人,十年丁丑(1637)科进士,清初官至提督北直学政。传见乾隆《淄川县志》。

³墀:台阶上的空地,也指台阶。

⁴燐飞:燐火飘动。燐火,俗称鬼火。旧传为人畜死后血所化,实为动物尸骨中分解出的磷化氢的自燃现象。其焰淡蓝绿色,光弱,浮游空中,唯暗中可见。

【译文】

谢迁之乱的时候,官员府第都被贼兵占为据点。学使王七襄的宅院中聚集的强盗尤其多。待到官兵破城而入,扫荡搜杀叛乱的人,一时间尸体躺满了院里的台阶,血一直流到了大门外。王七襄进城以后,扛出尸体,扫净血污,住了下来。但宅院里常常大白天就会遇见鬼,一到晚上,床下就磷火纷飞,墙角里鬼的哭声不断。

【正文】

一日,王生皞迪寄宿公家⁵,闻床底小声连呼:“皞迪!皞迪!”已而声渐大,曰:“我死得苦!”因哭,满庭皆哭。公闻,仗剑而入,大言曰:“汝不识我王学院耶⁶?”但闻百声嗤嗤,笑之以鼻。公于是设水陆道场⁷,命释道忏度之。夜抛鬼饭,则见燐火营营⁸,随地皆出。先是,阍人王姓者⁹,疾笃¹⁰,昏不知人者数日矣。是夕,忽欠伸若醒。妇以食进。王曰:“适主人不知何事,施饭于庭,我亦随众啗啖¹¹。食已方归,故不饥耳。”由此鬼怪遂绝。岂钹铙钟鼓¹²,焰口瑜伽¹³,果有益耶?

【注释】

⁵王生皞迪:蒲松龄东家毕际有的外甥,长毕际有三岁,自幼丧母,寄养于毕家。毕际有有《赠四甥皞迪诗》,称其“临池走怀素,文章拟大苏。诗宗李长吉,数精邵尧夫。旁及诸家者,岐黄与堪舆。投石复超距,不肯蹈拘迂。酒酣时击剑,棋倦更投壶”,是一个多才艺之人。

⁶王学院:即王学使。据记载,王七襄曾两任学政。第一次,在顺治四年(1647)二月以福建道御史差顺天学政,次年罢,见《清代职官年表·学政年表》。第二次,在顺治七年(1650)以监察御史提督北直学政,亦于次年离任,见《清秘述闻·学政类》。上文既说“公入城,扛尸涤血而居”,则应是在顺治五年(1648)初罢顺天学政家居时事。

⁷水陆道场:原为佛教举行的一种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法会,诵经设斋,礼佛拜忏,以饮食供品追荐亡灵。因为超度一切水陆亡魂而设,故称水陆道场。相传始自梁武帝萧衍。因后世民间举行此类法会常设僧和道两部分,故下文云“命僧道忏度之”。

⁸营营:往来飞动的样子。

⁹阍人:看门的。《周礼·天官·阍人》:“阍人,掌守天宫之中门之禁。”

¹⁰疾笃:病重。

¹¹啗啖(dàn dàn):二字音义并同,吃。

¹²钹(bō)铙(náo)钟鼓:法会上僧众所用的四种法器。钹、铙是铜制打击乐,各两片,圆形,中间隆起有孔,穿以革带,对击作响,大的叫铙,小的叫钹。

¹³焰口瑜伽(qié):指招僧众作佛事,以超度亡魂。焰口,佛经中饿鬼名。密宗对饿鬼施食超度的仪式,称为“放焰口”。瑜伽,梵语,与物相应之义。这里指瑜伽僧,即密宗僧侣。密宗僧侣常受请为人念经作法事,故又被称为应赴僧。

【译文】

一天,书生王皞迪借住在王家,听见床底下有一个细小的声音连续地呼叫:“皞迪!皞迪!”一会儿,声音越来越大,说:“我死得好苦啊!”于是哭泣了起来,引起了庭院里的一片哭声。王七襄听见了,手持宝剑冲了进来,牛气哄哄地说:“你们不认识我王学院王大人吗?”只听得周围发出一片“嗤嗤”的声音,一齐嘲笑他。王七襄于是开设水陆道场,请来和尚道士念经拜忏、超度亡魂。夜间抛洒鬼饭的时候,只见遍地都冒出了荧荧的磷火。起先,王宅中有个姓王的看门人,病得很重,不省人事已经好几天了。那天晚上,他忽然伸手伸腿的,好像睡了一觉刚刚醒来。他的妻子用食物喂他。姓王的说:“刚才主人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在院子里施舍饭食,我也随着大家连吞带咽的。吃完了才回来。所以现在不饿了。”从此以后,鬼怪便不再出现了。难道是和尚道士们奏乐作法,念经超度真的见了效吗?

【正文】

异史氏曰:邪怪之物,唯德可以已之¹⁴。当陷城之时,王公势正烜赫,闻声者皆股栗¹⁵,而鬼且揶揄之¹⁶。想鬼物逆知其不令终耶¹⁷?普告天下大人先生,出人面犹不可以吓鬼,愿无出鬼面以吓人也!

【注释】

¹⁴唯德可以已之:只有凭借道德的力量才能消除邪怪之物。

¹⁵股栗:双腿抖战,极端畏惧。栗,通“慄”。哆嗦,发抖。

¹⁶揶揄:戏弄,侮辱。

¹⁷逆知:预知。令终:好下场。

【译文】

异史氏说:邪魔鬼怪一类的东西,只有用德行可以制服它。当官兵破城的时候,王七襄的权势正显赫无比,一般人听见他的声音都要两腿发抖,而鬼却敢嘲弄他。估计鬼物已经预知他的下场不妙了吧?我在此一并奉告天下的大人先生们:做出人的样子都吓不住鬼,但愿你们不要再装出鬼的面目来吓唬人了!


狐入瓶真定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