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虎神
【题解】
凡是庙宇一定都供奉着神灵,但凡灵验的神灵一定会使得寺庙香火旺盛,香火旺盛的庙宇中的和尚道士也一定生活得比较滋润。《鹰虎神》中的任姓道士由于每天鸡鸣即起焚诵,受到鹰虎神的保护,小偷盗了道士的钱之后,奔到千佛山下遇到下山的鹰虎神,被揪住返回寺庙向道士忏悔,退回了赃物。这个故事中的被盗者假如不是与庙中利益相关的道士,而是另有其人,可信度就会较高。所以清代评论家何垠说:“此事若道士令偷儿诈为之,便可得财,须察。”
【正文】
郡城东岳庙¹,在南郭²,大门左右神高丈馀,俗名“鹰虎神”,狰狞可畏。庙中道士任姓,每鸡鸣,辄起焚诵³。有偷儿预匿廊间,伺道士起,潜入寝室,搜括财物。奈室无长物⁴,惟于荐底得钱三百⁵,纳腰中⁶。拔关而出,将登千佛山⁷。南窜许时,方至山下。见一巨丈夫,自山上来,左臂苍鹰⁸,适与相遇。近视之,面铜青色,依稀似庙门中所习见者。大恐,蹲伏而战。神诧曰:“盗钱安往!”偷儿益惧,叩不已。神揪令还入庙,使倾所盗钱,跪守之。道士课毕⁹,回顾骇愕。盗历历自述。道士收其钱而遣之。
【注释】
¹郡城:府治所在地。作者故乡淄川清代隶属济南府,府治在历城,即今济南。东岳庙:道教奉祀泰山神“东岳天齐仁圣大帝”(省称“东岳天齐大帝”或“东岳大帝”)的神庙。传说东岳大帝掌管人间生死,旧时各地多有其庙,又名天齐庙,每年旧历三月二十八日为祭祀日。
²南郭:南城。据《历城县志》,东岳庙在“府城南门外”。
³焚诵:焚香诵经。
⁴长(zhǎng)物:原指多馀物品或像样的东西。此处指可偷的值钱东西。长,馀。《世说新语·德行》:“(王大)见其(指王恭)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馀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⁵荐底:草席下面。荐,垫子,草席。
⁶腰:指腰包。
⁷千佛山:又名历山,在济南城南五里。隋开皇年间因山石镌成众多佛像,因名千佛山。
⁸左臂苍鹰:左臂上架着苍鹰。臂,这里是以臂承物。
⁹课:功课,指寺庙早晚烧香念经的例行宗教活动,即上文所说的“焚诵”。
【译文】
郡城的东岳庙,位于南郊,大门的左右各有一尊一丈多高的神像,人们俗称作“鹰虎神”,面目狰狞,让人害怕。庙里有一个姓任的道士,每天鸡鸣时分,他就起床焚香念经。有一个小偷,预先躲藏在庙里的走廊当中,等到道士一起床,就偷偷地钻进房里搜寻钱财。无奈房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是在草垫子下面找到了三百文钱,小偷就把钱装入了腰包。他打开门跑了出去,准备上千佛山去。小偷朝南逃窜了好一阵子,才到了山脚下。这时,只见一个身材特别高大魁梧的人,从山上走了下来,左臂上架着一只苍鹰,恰好和小偷迎面相遇。走到近处一看,见这人的脸皮是青铜色的,仿佛是庙门里常见的那位神。小偷非常害怕,蹲在地上浑身发抖。神斥责他说:“你偷了钱,往哪里跑!”小偷一听更加害怕,连连叩头不止。神揪住小偷,让他返回庙里去,回到庙里后,又让他把偷去的钱全都掏出来,跪在地上守在那里。道士念完了经,回过头来一看,大吃了一惊。小偷自己一五一十地说出了事情的经过。道士收回了钱,把小偷放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