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生

字数:7098

【题解】

叶生的一生,是一个在科举制度下偃蹇潦倒却始终奋斗进取的一生。他活着的时候不停地考,死去了的魂魄依然在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考中个举人。从这种意义上说,叶生是封建时代被科举制度毒害吞噬了的一个典型,他的死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是怎样扭曲了读书人的灵魂。叶生诚然是一个悲剧人物,其悲剧并不是他的才华没能得到科举制度的承认,而在于他所竭力为之奋斗挣扎的,正是导致他毁灭的——他至死也没有明白!

这篇小说的结尾有两点很值得注意。一点是,叶生最后是被“葬以孝廉礼的”。从作者的主观愿望而言,可能是由于同情叶生的遭遇,给了他一个虚假的安慰,但在我们今天看来,却适足成为一种讽刺。其二是,作者让叶生的儿子在丁再昌的帮助下,也考中了秀才,而且那过程竟与当年丁乘鹤帮助叶生极其神似。这在作者的本意,也可能是出自于对叶生的一种安慰,即中国传统的“诗书继世长”,没有断了读书的种子。但在今天的读者看来,却更增加了叶生命运的悲剧性,那就是,一代人被害死了,下一代人并没有从中汲取教训,而是继续沿着错误的道路走下去——真是时代的大悲剧!

小说中叶生对科举制度的认识,也即是蒲松龄对科举制度的认识;而叶生的悲剧,也即反映了蒲松龄性格和认识上的悲剧。清代著名《聊斋志异》评论家冯镇峦说:“余谓此篇即聊斋自作小传,故言之痛心。”确有一定的道理。

【正文】

淮阳叶生者¹,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²,而所如不偶³,困于名场⁴。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⁵,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使即官署,受灯火⁶,时赐钱谷恤其家。

【注释】

¹淮阳:县名。在今河南东部。

²冠绝当时:超越同时之人。冠,第一名,首屈一指。绝,超越。

³所如不偶:遇合不佳,指命运不好。不偶,犹言奇。奇,谓命运不好,遇事不利。

⁴名场:指科举的考场。以其为士子求功名的场所,故称。

⁵令:担任县令。

⁶使即官署,受灯火:谓留住在县衙,给予照明等学习费用。灯火,照明费用,引申为学习补助。

【译文】

淮阳县有个书生姓叶,名字记不清了。他写的文章词赋,在当时称得上是首屈一指,然而运气一直不好,在科举考试中屡屡落第。这时,有个关东人丁乘鹤到这个县来做县令,见到了叶生的文章,很是欣赏。召他来谈话,言语投合,大为高兴。丁公就叫叶生到官署来住,给叶生灯火钱等读书费用,并常常送给他钱粮补助家庭费用。

【正文】

值科试⁷,公游扬于学使⁸,遂领冠军⁹。公期望綦切¹⁰。闱后¹¹,索文读之,击节称叹¹²。不意时数限人¹³,文章憎命¹⁴,榜既放,依然铩羽¹⁵。生嗒丧而归¹⁶,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公闻,召之来而慰之。生零涕不已。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¹⁷,携与俱北。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¹⁸。

【注释】

⁷科试:也称科考。乡试之前,各省学政到所管辖的府、州,考试生员,称为科试。科试成绩一、二等的生员,册送参加乡试,称录科,被录送的生员称科举生员。

⁸游扬:到处称扬。学使:即提督学政,又称“提学使”、“提学”、“学院”、“学台”、“学政”等,是明清时代掌理一省学校及科举的长官。

⁹领冠军:指科试获第一名。领,取得。

¹⁰期望綦切:盼望热切。綦切,迫切。

¹¹闱后:指秋闱即乡试之后。各省乡试在仲秋八月举行,因称秋闱。闱,指科举考试。

¹²击节称叹:拍手叫好。击节,原意是用手指击拊为节拍,以寻按乐曲的韵律节奏,后常借以形容对人和事物的赞叹、激赏。

¹³时数:时运。数,命定的遭遇。限:控制。

¹⁴文章憎命:意思是好文章妨害命运。唐杜甫《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¹⁵铩(shā)羽:鸟羽摧落,比喻乡试受挫落榜。铩,剪除鸟羽,伤残。《淮南子·览冥训》:“飞鸟铩翼,走兽废脚。”

¹⁶嗒(tā)丧:沮丧,失魂落魄。《庄子·齐物论》:“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偶。”

¹⁷考满:是明清两代对政府官员的考绩办法之一。这里指对外官的考绩,即由吏部考功司主持的“大计”。清顺治初期,外官三年大计;顺治后期,定外官三年考满议叙例。康熙元年(662),内外官考绩皆用三年考满制。其制,外官大计以寅、巳、申、亥岁,四品以下官员以五等议叙(一等称职者记录,二等称职者赏赉,平常者留任,不及者降调,不称职者革职)。详《清史稿·选举志六·考绩》。

¹⁸杜门:闭门。指不与外界交往。杜,堵塞。

【译文】

又到了本省科考的时节,丁公在学使面前把叶生称赞了一番,于是叶生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取了参加乡试的资格。丁公对他的期望十分殷切。乡试结束后,他要来叶生的文稿读,读完后连连击节称叹。不料人受命运的限制,文章憎厌人的命运通达,等到放榜以后,叶生依然没有考中。叶生神情沮丧地回到家里,惭愧自己辜负了知己的期望,人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痴呆呆地像个木偶。丁公听说了,把他叫来劝慰了一番。叶生不住地掉眼泪。丁公很同情他,与他约好,等自己任职期满到京城去的时候,带着他一同北上。叶生更加感动,辞谢后回到家中,从此闭门不出。

【正文】

无何,寝疾¹⁹。公遗问不绝²⁰,而服药百裹²¹,殊罔所效²²。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²³。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传之卧榻。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²⁴,请先发。”使人返白,公不忍去,徐待之。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逆而问之。生曰:“以犬马病²⁵,劳夫子久待²⁶,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²⁷。”公乃束装戒旦²⁸。

【注释】

¹⁹寝疾:病倒在床。一般指大病。

²⁰遗(wèi)问:馈赠所需,慰问疾病。遗,赠予。

²¹百裹:吃了很多药。裹,指中药药包。

²²殊罔所效:竟然没有一点效果。殊,竟,竟然。罔,无,没有。

²³解任:解职,卸任。

²⁴疾革(jí)难遽瘥(chài):病重难望速愈。革,通“亟”。危急。瘥,病愈。

²⁵犬马病:对自己疾病的谦称。

²⁶夫子:先生,老师。旧时县学生员称本县县令为老师、老父师,自称学生、门生。

²⁷从杖履:随侍左右。古礼老人五十得拄杖。又,唯尊者得脱履于户内,晚辈有代为捉杖纳履的责任,所以“从杖履”是敬老事尊之词。《礼记·曲礼》:“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履;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

²⁸束装:整顿行装。戒旦:意思是警戒黎明贪睡,早起及时出发。

【译文】

没过多久,叶生就卧病不起了。丁公派人不断送来东西表示慰问,但叶生吃了很多药,都不见效。这时,恰巧丁公因为得罪了上司被免去了职务,将要解任离去。他就写了封信给叶生,大致内容是:“我本来已定下了东归回家的日期,所以迟迟不起程的原因,就是在等着你啊。你早晨到来,我晚上就出发。”丁公派人把信送到叶生床前。叶生拿着信哭泣起来,请送信人转告丁公:“我病重很难一下子就好,请您先出发吧。”送信人回去禀明,丁公不忍心先离开,仍然耐心地等着。过了几天,看门人忽然通报说叶生来了。丁公十分高兴,迎上前去问候他。叶生说:“因为我生病,有劳先生等待了这么久,我心中万般不安。现在幸好可以跟随侍奉在您的身边了。”丁公于是收拾好行装,准备一大早就出发。

【正文】

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²⁹。然绝惠,凡文艺三两过³⁰,辄无遗忘。居之期岁³¹,便能落笔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庠³²。生以生平所拟举子业³³,悉录授读。闱中七题³⁴,并无脱漏,中亚魁³⁵。公一日谓生曰:“君出馀绪³⁶,遂使孺子成名。然黄钟长弃³⁷,奈何?”生曰:“是殆有命。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³⁸,愿亦足矣。且士得一人知己,可无憾,何必抛却白纻,乃谓之利市哉³⁹?”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⁴⁰,劝令归省⁴¹。生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⁴²。公子又捷南宫⁴³,授部中主政⁴⁴。携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⁴⁵,竟领乡荐⁴⁶。会公子差南河典务⁴⁷,因谓生曰:“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⁴⁸,锦还为快⁴⁹。”生亦喜。择吉就道,抵淮阳界,命仆马送生归。

【注释】

²⁹文:这里指八股文。

³⁰文艺:指“闱墨”之类供科举士子揣摩研习的八股范文。过:量词。遍,次。

³¹期(jī)岁:满一年。

³²入邑庠:成为县学生员,俗称秀才。邑庠,县学。

³³所拟举子业:指叶生平日为应付科举考试而习作的八股文。拟,谓拟题习作。举子业,又称四书文,即八股文。

³⁴闱中七题:指乡试的头场试题。明清乡试、会试的头场试题大都是七题,其中“四书义”三题,“五经义”四题。头场成绩即能决定能否录取,二、三场成绩只作参考,所以再昌因头场七题作得好而取中亚魁。

³⁵亚魁:乡试第六名。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新科举人……第一名解元,第二名亚元,第三四五名经魁,第六名亚魁,馀曰文魁。”

³⁶出馀绪:拿出本人才学的微末部分。馀绪,微末,残馀。

³⁷黄钟长弃:比喻贤才被长期埋没。《楚辞·卜居》:“黄钟长弃,瓦釜雷鸣。”黄钟,古乐中的正乐,比喻德才俱优的人。

³⁸非战之罪:据《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垓下战败后曾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叶生借喻自己半生沦落,功名未成,是命运使然,而非文章庸劣。

³⁹何必抛却白纻,乃谓之利市哉:意思是说,何必一定以取得科举功名,才算作发迹走运呢。宋王禹偁《寄砀山主簿朱九龄》:“忽思蓬岛会群仙,二百同学最少年。利市襕衫抛白纻,风流名字写红笺。”白纻,一种质地细密的白夏布,借指士子取得科举功名前所着的白衣。取得科举功名后,就脱去白衣,改穿官服襕衫了。利市,语出《易·说卦》:“为近利,市三倍。”本指由贸易获得利润,后来比喻发迹、走运,俗称“发利市”。

⁴⁰岁试:各省提学使在三年任期内到所辖府、州考试一次生员课业,以六等定优劣,谓之岁试。在外地的生员须回原籍参加岁试,所以丁公劝叶生归省。

⁴¹归省:本义是回乡探望父母,这里实指回乡应试。

⁴²纳粟:明清设国子监于京城,国子监生员称监生,可直接参加乡试,不必参加岁试。自明景泰以后,准许生员向朝廷纳粟,享受监生待遇,后代循例纳粟(实际用银子)入监的生员,又称例监。

⁴³捷南宫:指会试中式,即考中进士。明清举人考进士,会试是决定性的一轮考试。捷,谓获胜,取中。南宫,汉代把尚书省比作南方列宿,称之为南宫。宋明以来则称礼部为南宫。会试由礼部主持,因称会试中式为“捷南宫”。

⁴⁴部中主政:明清于中央六部各设主事若干员。主政是主事的别称,职位低于员外郎。据下文所言“差南河典务”,“部”当指工部。《清会典·工部·都水清吏司》:“掌天下河渠关梁川途之政令,凡坛庙殿廷之供具皆掌焉。”

⁴⁵入北闱:指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乡试。明代在顺天府(北京)和应天府(南京)各设国子监,两处乡试应考生员多为国子监生,因而分别称为北闱和南闱。清代无南闱,而顺天乡试初仍习称北闱。

⁴⁶领乡荐:指考中举人。唐制,参加进士考试者,例由地方长官(刺史、府尹)考试荐举,称为乡举或乡荐。后代因称乡试中式者为领乡荐,或简称领荐。

⁴⁷差南河典务:奉派到南河河道办理公务。南河,清初自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四十四年(1705)前,河道总督所辖的江南省河道,包括今江苏、安徽两省民江以北的黄河、运河水系。

⁴⁸奋迹云霄:谓一举成名,前程远大。此即指中举人。

⁴⁹锦还为快:衣锦还乡,堪称快事。《汉书·项籍传》:“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译文】

到了家乡,丁公让儿子拜叶生为师,叶生日夜都与丁公的儿子在一起。丁公子名再昌,当时十六岁了,还不会做八股文。然而他聪明绝顶,一篇八股文看上两三遍,就不会再忘记。叶生在丁家住着教授了一年,丁公子就能一气呵成地写出文章了。又加上他父亲的关系,丁公子于是进了县学。叶生把他平日为准备应试而写的八股文都抄录下来,教丁公子诵读。丁公子参加乡试,考场上出的七道题,没有一道是平时准备不到而脱漏掉的,于是高中了第六名举人。丁公有一天对叶生说:“先生只拿出自己才学的微末部分,就让我这个儿子高中成名了。然而真正有才能的人却长久地被埋没,这又如何是好呢!”叶生说:“这大概是我命该如此吧。不过现在借您的福气恩泽为我的文章扬眉吐气,使天下人知道我半生沦落,并不是由于我能力低下,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况且读书人能得到一个知己,就已经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又何必一定要金榜题名,摆脱布衣身份,才说得上是交了好运呢?”丁公因为叶生离开家乡在外客居已经很久了,恐怕他耽误例行的岁试,劝他回家去应试。叶生听了郁郁不乐。丁公也不忍勉强他,嘱咐去参加会试的丁公子,到了京城为叶生花钱捐一个国子监监生资格。公子参加会试又报捷高中,获得了部中主事的职位。他带着叶生到任上赴职,两人早晚都在一起。过了一年,叶生参加京城举行的乡试,竟然考中了举人。正好此时丁公子被派到南河河道办理公务,于是对叶生说:“这一去离您的家乡不远。先生奋斗多年,终于直上云霄,现在是衣锦还乡的快慰之时了。”叶生也十分欣喜。选定了良辰吉日后,他们便起程上路了。到了淮阳县界,丁公子又命令仆人牵马送叶生回家去。

【正文】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生凄然曰:“我今贵矣。三四年不觌⁵⁰,何遂顿不相识?”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久淹君柩者⁵¹,以家贫子幼耳。今阿大亦已成立,行将卜窀穸⁵²。勿作怪异吓生人。”生闻之,怃然惆怅⁵³。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妻惊视之,衣冠履舄如脱委焉⁵⁴。大恸,抱衣悲哭。子自塾中归,见结驷于门⁵⁵,审所自来,骇奔告母。母挥涕告诉。又细询从者,始得颠末⁵⁶。从者返,公子闻之,涕堕垂膺⁵⁷。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⁵⁸。

【注释】

⁵⁰觌(dí):见。

⁵¹所以久淹君柩者:之所以迟迟没有埋葬你的原因。淹,拖延,迟滞。柩,棺木。

⁵²卜窀穸(zhūn xī):选择墓地,指安葬。窀穸,墓穴。

⁵³怃然:失意的样子。

⁵⁴舄:鞋。脱委:蜕落在地。脱,同“蜕”。委,丢弃,掉落。

⁵⁵结驷:拴着的马。驷,本指驾四匹马的车或驾同车的四匹马。也单指马。

⁵⁶颠末:过程原委。

⁵⁷膺:胸。这里指胸襟,上衣。

⁵⁸游泮(pàn):进学,指成为秀才。泮,指泮宫,周代诸侯所设的学校。代指府、州、县设各类官学。

【译文】

叶生回到乡里,看见自家门前一片破败萧条的景象,心中不禁十分难过。他徘徊着到了庭院当中,恰好他妻子端着簸箕出来,一看见他,扔下簸箕就惊恐地逃开了。叶生心境凄凉地说:“我现在富贵了。三四年不相见,你怎么就到了不认识我的地步?”妻子远远地说:“你已经死了很久了,还说什么富贵?我之所以这么长时间迟迟留着你的棺材没有下葬,实在是因为家里太穷、孩子太小。现在阿大已经长大成人了,就要找地方安葬你了。你可不要显灵作怪来吓唬我们活人呀!”叶生听了这话,显出失望惆怅的神色。慢慢地走进屋里,看见一具棺材赫然地摆在那里,就倒在地上一下子消失了。他的妻子惊恐地走近一看,只见叶生的衣服、帽子、鞋袜就像蝉蛇蜕下来的皮一样散放在地上。于是大为悲哀,抱着衣服失声痛哭起来。叶生的儿子从学馆回来,见有马系在家门口,仔细问明来由,就惊骇地跑去告诉母亲。母亲抹着眼泪向他诉说了刚才见到的情景。两人又细细地询问了外边跟叶生来的随从,才知道这一切的原委。随从叶生的仆人回去后,丁公子听说了这件事,十分哀痛,泪洒衣襟。他立刻让人驾车带着自己赶往叶家,在叶生的灵前哭祭,出钱为叶生操办了丧事,按举人的礼数埋葬了叶生。丁公子又送给叶生的儿子许多钱,为他请了老师教他读书。丁公子向学使推荐了一番,过了一年,叶生的儿子就中了秀才。

【正文】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同心倩女,至离枕上之魂⁵⁹;千里良朋,犹识梦中之路⁶⁰。而况茧丝蝇迹,呕学士之心肝⁶¹;流水高山,通我曹之性命者哉⁶²!嗟呼!遇合难期,遭逢不偶。行踪落落⁶³,对影长愁⁶⁴;傲骨嶙嶙,搔头自爱⁶⁵。叹面目之酸涩,来鬼物之揶揄⁶⁶。频居康了之中,则须发之条条可丑⁶⁷;一落孙山之外⁶⁸,则文章之处处皆疵⁶⁹。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⁷⁰;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⁷¹?抱刺于怀,三年灭字⁷²;侧身以望,四海无家。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⁷³,以听造物之低昂而已⁷⁴。天下之昂藏沦落如叶生其人者⁷⁵,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⁷⁶,而生死从之也哉?噫!

【注释】

⁵⁹同心倩女,至离枕上之魂:知心的情侣,可以离魂相随。唐陈玄祐《离魂记》:张倩女与表兄王宙相恋,遭父亲梗阻,倩女的魂魄便离开身体追随王宙出走。五年后夫妇同回娘家,倩女的离魂才与床上病体合而为一。

⁶⁰千里良朋,犹识梦中之路:真挚的友谊,可使远隔千山万水的良朋在梦中识路往会。《文选》南朝宋沈约《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李善注引《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中道,便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李善引文,不见于今本《韩非子》)这里是作者反其意而用之。

⁶¹而况茧丝蝇迹,呕学士之心肝:何况应举文章是我辈读书人精心结撰缮写,它是否能遇到真正的知音加以赏识,与读书人的命运紧密相连。茧丝,比喻文章章句妥帖。本《文心雕龙·章句》:“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蝇迹,即蝇头细字。宋陆游《读书诗》:“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比喻文章缮写工整。学士,学子,我曹,均意为“我辈读书人”。呕心肝,用唐代诗人李贺事。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写李贺作诗构思极苦,其母叹息说:“是儿要当呕出心肝乃已尔!”

⁶²流水高山,通我曹之性命者哉:真正的知音,才是和我们这些读书人性命相通的人呀。流水高山,俞伯牙鼓琴,不论“志在太山”还是“志在流水”,锺子期都能领会琴曲之意。见《列子·汤问》。比喻知音相赏或知音难遇。通,沟通,连接。性命,品性和命运。

⁶³行踪落落:行踪,踪迹所到之处。落落,孤单落寞的样子。晋左思《咏史诗》:“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⁶⁴对影:身与影相对,形容孤单。唐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⁶⁵傲骨嶙嶙,搔头自爱:生就嶙峋傲骨,不能媚俗取容,唯有自惜自怜。嶙嶙,用山石突兀形容傲骨坚挺。搔头,失意无计的样子。唐杜甫《梦李白二首》:“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自爱,自惜、自珍。又,《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方言》注引作“薆”,义为隐蔽。则“搔头自爱”谓抑志自持,不失其节。

⁶⁶叹面目之酸涩,来鬼物之揶揄:叹息穷厄潦倒,招致势利小人的嘲侮。面目,指服饰容止等外观表现。酸涩,寒酸拘执,不舒展洒脱。来,招致。鬼物揶揄,比喻势利小人的奚落。《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晋阳秋》:罗友为桓温掾吏,不得意。一日,桓温设宴送人赴郡守任,罗到席最晚。桓温问他,他回答说:“首旦出门,于中路逢一鬼,大见揶揄,云:‘我只见汝送人作郡,何以不见人送汝作郡?’”

⁶⁷频居康了之中,则须发之条条可丑:多次落榜的人,从人身到文章,都被世俗讥贬得一无是处。频居康了之中,指多次处于落榜境地。宋范正敏《遁斋闲览》:唐代柳冕应举,多忌讳,尤忌“落”字,至称安乐为安康。榜出,令仆探名,还报曰:“秀才康(落榜)了也!”

⁶⁸一落孙山之外:落榜,没考上。宋范公偁《过庭录》:宋代孙山滑稽多才,偕乡人子同赴举,榜发,乡人子落榜,孙山名居榜末。乡人问其子得失,孙山说:“解名(榜文名单)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后因又称落榜为“名落孙山”。

⁶⁹疵:毛病。

⁷⁰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得璞于楚山中,献之厉王、武王,皆以为诳,刖其左右足。文王立,卞和抱璞哭楚山下,王使人理其璞,得美玉。见《韩非子·何氏》。

⁷¹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举世贤愚倒置,谁是能识俊才的伯乐。逸群之物,超群的骏马。伯乐伊谁,谁是伯乐。伯乐,春秋秦国人,与秦穆公同时,姓孙名阳。其事略见于《庄子·马蹄》、《楚辞·九章·怀沙》、《战国策·楚策》等记载。伯乐善相马,后代因以喻善于识才的人。

⁷²抱刺于怀,三年灭字:《三国志·魏志·荀彧传》注引《平原祢衡传》:“衡字正平。建安初,自荆州北游许都……时年二十四。是时许都虽新建,尚饶士人。衡尝书一刺怀之,字漫灭而无所适。”又《古诗十九首》:“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刺,即后代的名帖、名片。明清时用红纸书写名帖,用于拜谒,又称拜帖。清赵翼《陔馀丛考》:“古人通名,本用削木书字,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则虽用纸,而仍相沿曰刺。”灭字,字迹磨灭。

⁷³合眼:闭上眼。这里有不理会是非曲直、不计较得失、不与别人比量等意思。放步:走自己的路,行心之所安。

⁷⁴造物:造物主,上帝。低昂:抑扬,升沉。意谓摆布。

⁷⁵昂藏:气概不凡的样子。

⁷⁶令威:借以指代淮阳县令丁乘鹤。《搜神后记》:丁令威,汉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冲天飞去。

【译文】

异史氏说:一个人的魂魄追随着自己的知己,竟然能忘记自己已经死去吗?听说这事的人都不相信,唯独我深信不疑。《离魂记》里的倩女能为心上人而使魂魄离开躯体,生死相随;张敏、高惠这对远隔千里的知心挚友也能在梦中相会。更何况笔下的文章,倾注着我们读书人的心血;锺子期那样的知音,才是和我们这些读书人性命相通的人呀!可叹啊!知音相遇是难以期望的事情,人还是常会遭逢独自一人不得知音的境遇。自己孤单流落,对着影子长久地忧怨;偏偏又生就了铮铮傲骨,难免不失意无计自爱自怜。可怜一副穷酸相的书生,甚至连鬼怪也要来嘲弄。只要屡考不中,就连每根须发都是丑陋的;一旦名落孙山,文章就处处都是毛病。自古至今以痛哭闻名的人,要数献宝被拒的卞和;而面对超群之才被埋没的良莠颠倒之事,谁是善识贤才的伯乐呢?身怀绝技,无人赏识,也只能像祢衡那样把名帖放在怀中,以致三年之后字迹磨灭;侧身四望,天下已经无处投奔。人生在世,只应该闭着眼睛放开步子走,服从上天安排下的富贵贫贱。天下不凡之士像叶生那样沦落一生的,还有不少,只是怎样才能让丁乘鹤那样的人再度出现,好去与他生死相随呢?唉!


焦螟四十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