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僧

字数:902

【题解】

蒲松龄对于货币的认识有着浓厚的商人意识,在《聊斋志异》中从不同的方面加以表达。他在《宫梦弼》中反对窖藏,称:“若窖金而以为富,则大帑数千万,何不可指为我有哉?愚已!”在《刘夫人》和《酒友》篇中强调货币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不竭。在《钱流》篇干脆以故事的形式阐述货币流通的本性。本篇则通过一个“俭啬封殖”的财奴和尚的可悲,从佛教“一文将不去,惟有业随身”的角度,阐述货币的遗世独立的特征。

【正文】

某道士,云游日暮¹,投止野寺²。见僧房扃闭³,遂藉蒲团⁴,趺坐廊下⁵。夜既静,闻启阖声⁶。旋见一僧来,浑身血污,目中若不见道士,道士亦若不见之。僧直入殿,登佛座,抱佛头而笑,久之乃去。及明,视室,门扃如故。怪之,入村道所见。众如寺,发扃验之,则僧杀死在地,室中席箧掀腾⁷,知为盗劫。疑鬼笑有因,共验佛首,见脑后有微痕,刓之⁸,内藏三十馀金。遂用以葬之。

【注释】

¹云游:行踪无定。往往指代僧道四处漫游。唐李公佐《谢小娥传》:“(谢小娥)爰自入道……后数日,告我归牛头山,扁舟泛淮,云游南国,不复再遇。”

²野寺:犹言荒寺。

³扃(jiōng)闭:关闭。扃,从外面关门的机关,如栓、钩等。

⁴蒲团:僧人用以坐禅及跪拜的一种蒲编圆垫。

⁵趺(fū)坐:盘腿打坐。

⁶启阖(hé):开门。阖,门扇。

⁷箧(qiè):箱子一类的器具。

⁸刓(wán):剜,用利刃抠出。

【译文】

有个道士,各处云游,一天傍晚在郊外一座寺庙借宿。只见僧房的门锁着,他就找来一个蒲团,在廊下打坐。夜深人静,道士听到开门的声音。旋即看到一个和尚走进来,浑身是血,好像没有看见道士,道士也装作没看见他。和尚一直走进殿内,登上佛座,抱着佛头而笑,过了好久才离去。天亮了,道士看看僧房,门照旧锁着。他感到很奇怪,到村里把见到的情况说了。村里人赶快到寺里来,打开锁一看,和尚被杀死在地上,屋里的箱子席子都被掀得乱七八糟,知道是被盗贼抢劫了。人们又怀疑鬼笑还有什么缘故,共同去查看佛像头,只见脑后有细微的痕迹,挖开一看,里边藏着三十多两银子。于是,就用这笔钱把和尚安葬了。

【正文】

异史氏曰:谚有之:“财连于命。”不虚哉!夫人俭啬封殖⁹,以予所不知谁何之人,亦已痴矣,况僧并不知谁何之人而无之哉!生不肯享,死犹顾而笑之,财奴之可叹如此。佛云:“一文将不去,惟有业随身¹⁰。”其僧之谓夫!

【注释】

⁹封殖:聚敛财货。殖,生利息。

¹⁰业:佛教名词。罪业,恶因。

【译文】

异史氏说:谚语说:“财和命相连。”这话真是不假啊!有人俭朴吝啬,拼命攒钱,却不知道留给什么样的人,也是太傻了,何况和尚连那个不知道的什么样的人也没有呀!活着的时候不肯享受,死后还看着那些钱笑,守财奴让人可叹到了这种地步。佛说:“死后一文钱带不走,只有罪孽随身带。”说的不就是这个僧人吗!


郭秀才阿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