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听

字数:1425

【题解】

《镜听》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小小说的典范。小小说不仅字数少,情节简明,尤其要有画龙点睛之笔,前面有铺垫,中间有细节,结末有包袱。其细节包袱要传神,有戏剧性。在这方面,《镜听》提供了范式。其中“次妇力掷饼杖而起,曰:‘侬也凉凉去!’”非常给力,把次妇长期郁闷于胸的不满释放了出来。

《镜听》虽是小小说,却能以小见大,把科举时代的世事人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正文】

益都郑氏兄弟¹,皆文学士²。大郑早知名,父母尝过爱之³,又因子并及其妇。二郑落拓⁴,不甚为父母所欢,遂恶次妇,至不齿礼。冷暖相形,颇存芥蒂⁵。次妇每谓二郑:“等男子耳,何遂不能为妻子争气?”遂摈弗与同宿。于是二郑感愤,勤心锐思⁶,亦遂知名。父母稍稍优顾之,然终杀于兄⁷。次妇望夫綦切⁸,是岁大比⁹,窃于除夜以镜听卜¹⁰。有二人初起,相推为戏,云:“汝也凉凉去!”妇归,凶吉不可解,亦置之。闱后¹¹,兄弟皆归。时暑气犹盛,两妇在厨下炊饭饷耕¹²,其热正苦。忽有报骑登门¹³,报大郑捷¹⁴。母入厨唤大妇曰:“大男中式矣¹⁵!汝可凉凉去。”次妇忿恻¹⁶,泣且炊。俄又有报二郑捷者,次妇力掷饼杖而起¹⁷,曰:“侬也凉凉去¹⁸!”此时中情所激¹⁹,不觉出之于口,既而思之,始知镜听之验也。

【注释】

¹益都:位于山东中部,即今山东青州,隶属于潍坊。

²文学士:读书而有文才的人。

³过爱:过分地爱溺。

⁴落拓:豪放不拘小节,穷困。此处指科举不顺利。

⁵芥蒂:细小的梗塞物。后比喻心里的不满或不快。

⁶勤心锐思:竭尽心思。指勤奋苦读。勤,劳。锐,锐敏。

⁷杀:衰减,不如。

⁸綦切:迫切。

⁹大比:明清时特指乡试。

¹⁰以镜听卜:用镜听之术来占卜。镜听,也称“听镜”、“镜卜”。在除夕或岁首的夜里抱着镜子偷听路人的无意之言,以此来占卜吉凶祸福。镜听的具体步骤,各地大同小异。清秦嘉谟《月令萃编》:“元旦之夕,洒扫置香灯于灶门,注水满铛,置勺于水,虔礼拜祝。拨勺使旋,随柄所指之方,抱镜出门,密听人言,第一句便是卜者之兆。”

¹¹闱后:考试之后。

¹²饷耕:给种地的人送饭。饷,送饭。

¹³报骑(jì):报马。科举时代,骑着快马报告考中喜讯的人。

¹⁴捷:胜利。此指中举。

¹⁵中式:科举考试合格。《明史·选举志》:“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

¹⁶忿恻:既气愤又伤心。

¹⁷饼杖:擀饼杖。

¹⁸侬(nóng):我。

¹⁹中情所激:内心感情的激发。

【译文】

益都有郑氏兄弟俩,都是善写文章的读书人。老大早就出了名,父母特别喜欢他,因此对他的妻子也格外的好。弟弟没什么名气,父母不是特别喜欢他,因此连他的妻子也看不上眼,乃至非常轻视。两个媳妇因受到不同的对待,彼此也产生了矛盾。二媳妇每每对丈夫说:“都是男子汉,你为何不能为妻子争口气?”于是赌气不让丈夫与她睡在一起。老二受到刺激,开始奋发图强,努力钻研,也出了名。父母对他也逐渐喜爱了,但还不如哥哥。二媳妇望夫成名心切,这年正赶上科考,就偷偷地在除夕夜出门捧着镜子以听街人偶语来占卜。这时有两个人刚刚起床,互相推着开玩笑,说:“你也凉快凉快去吧!”二媳妇回去后,弄不清这句话象征着吉还是凶,也就不再想了。科考过后,兄弟二人都回来了。当时天气很热,两个媳妇在厨房做饭,准备送给在田里干活的人,两人热得要命。忽然有骑马报喜的人来到门口,报告老大考中了。郑母来到厨房喊大媳妇:“老大考中了!你可以凉快凉快去了。”二媳妇又气又难过,一边哭泣一边做饭。不一会儿,又有人来报告老二也考中了,二媳妇用力把擀面杖一扔,抬起身就走,口中说道:“我也凉快凉快去!”这时由于内心情绪激动,不知不觉说出了这句话,后来一想,才知道用镜子占卜的事应验了。

【正文】

异史氏曰:贫穷则父母不子²⁰,有以也哉²¹!庭帏之中²²,固非愤激之地。然二郑妇激发男儿,亦与怨望无赖者殊不同科²³。投杖而起,真千古之快事也!

【注释】

²⁰父母不子:父母不拿儿子当儿子。

²¹以:故,原因。

²²庭帏之中:指家庭内部。庭帏,内舍,一般指父母居处。南朝梁萧统《文选》收录晋束晳《补亡诗》:“眷恋庭闱,心不遑安。”李善注:“庭闱,亲之所居。”

²³殊不同科:绝不能相提并论。科,品类,类别。

【译文】

异史氏说:人贫穷了,父母也不把儿子当儿子看待,是有原因的啊!家庭内部,固然不是闹意气的地方。然而郑老二的妻子激励自己的丈夫,与那些怨天尤人无理取闹的人大不相同。她投杖而起的情景,也真是千古以来的痛快事啊!


青娥牛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