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李颀

字数:686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白雪陇底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释

事长征:事是从事,长征即远征,意为从军远征。

七尺:指身躯,人身长约当古尺七尺,故称。南朝沈约《齐太尉王俭碑铭》有“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句。

猬毛磔(zhé):像刺猬毛一般张开来。

黄云白雪陇底飞:别本作“黄云陇底白云飞”。

解:懂得。

羌笛:传说横笛为羌族所创制,故名。

语译

男儿从军去远征,从小就是幽燕的北方豪杰。他和伙伴赛马驰骋,以赌胜负,向来就视死如归。他杀向敌阵,无人敢于靠近,须发如针,像刺猬毛一般奓了起来。陇上满地都是白雪,天空黄沙卷着浮云,但是男儿尚未报答君恩,所以不能回还。辽东的少妇才十五岁啊,惯弹琵琶,也懂歌舞,她如今用羌笛演奏这一曲出塞之歌,使我三军都泪下如雨。

赏析

此诗亦写征戍之苦,但前半段先描摹一位“幽燕客”的形象,他是如此英勇,因为从小生在北方而惯习弓马,他轻生忘死,在战场上所向无前,他又如此忠肝义胆,因为尚未报答君恩而不愿返乡。写到这里,突然凌空掷笔,转写“辽东小妇”。或谓前半段即此“辽东小妇”所为“羌笛出塞声”,但既已吹笛,如何再能吟唱,从而用歌声塑造这般雄伟男子的形象来呢?这是说不通的。

关键在于,这位“辽东小妇”究竟是何身份。若是歌舞乐伎,一般不会以“妇”字指代。“小妇”即“少妇”,疑或即此“幽燕客”之妻,辽东古属幽州,两人籍贯也合。应当是妻子来到前方探望丈夫,为丈夫弹琵琶、歌舞并演奏羌笛,因为曲中舞中寄托了太多的相思之苦,征戍之悲,故此使得丈夫以及他的同袍们全都伤心落泪。如此一解,则全诗贯通,前后段不再有隔离之感了。

前写男儿奋勇杀敌,后写女子相思之苦,并结之以“使我三军泪如雨”,可见这种征戍之苦并非“幽燕客”夫妇所独有,而是将兵们及其家眷的普遍的现象。由点而及面,由一家起而至三军收,笔法相当老练。


4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43送陈章甫-李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