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白居易

字数:5439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宫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释

汉皇:指汉武帝刘彻。此诗述唐玄宗、杨贵妃(即杨玉环)事,事涉宫廷秘辛,又多讽刺,故而不宜直言,借古咏今,借汉咏唐。

御宇:驾御宇内,即统治天下,西汉贾谊《过秦论》即有“振长策而御宇内”句。

六宫:周制,天子有六官,王后有六宫,后世乃借指后妃所居处为六宫。

华清池:即华清池温泉,在今天陕西省临潼县南的骊山脚下。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始建汤泉宫,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改名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扩建后改名华清宫。

步摇:古代女子所戴的一种头饰,用金银丝盘成花状,上缀垂珠之类,插于发鬓,行走时摇曳生姿,因而得名。

金屋:借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汉武故事》记载:“后长主(馆陶公主)还宫,胶东王(即后来的武帝刘彻)数岁,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曰:‘阿娇好否?’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长主大悦,乃苦要上(景帝),遂成婚焉。”

姊妹弟兄皆列土:列土即裂土,指分封官职和领地。此句指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后,其家人也都沾光受宠,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堂兄杨铣官鸿胪卿,杨锜官侍御史,杨钊赐名国忠,官至宰相。

骊宫:即华清宫,因在骊山脚下,故称。

渔阳鞞(pí)鼓:指安史之乱。鞞鼓即鼙鼓,是古代骑兵所用的小鼓,借指战争,渔阳在今天北京市平谷县和天津市蓟县一带,当时属于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区。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掀起安史之乱的序幕。

霓裳羽衣曲:舞曲名,据说为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经唐玄宗润色并制作歌辞后改用此名。

九重城阙:古代宫门有九重,此处借指唐都长安。

千乘万骑西南行:指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携杨贵妃等出延秋门向西南方向逃亡,行至马嵬驿(在今天陕西省兴平县一带)时,随驾禁军发难,请诛杨氏兄妹,遂杀杨国忠,赐死杨玉环。后玄宗遁入蜀中,757年十二月才始返回长安。

六军:据说周制天子六军,诸侯三军,此处指代禁卫军。

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起初用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后借指美女,南朝高爽《咏镜》即有“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句,这里是指杨贵妃。

翠翘金雀玉搔头:均指妇人头饰,翠翘是象翠鸟长尾一样的头饰,金雀指雀形金钗,玉搔头即玉簪。

萦纡:萦回盘绕。

回龙驭:皇帝的车驾归来,这里指玄宗返回长安。

太液:即太液池,汉宫中池塘名。

未央:即未央宫,西汉宫殿名。

西宫南内:皇宫之内称为大内,西宫即西内太极宫,南内为兴庆宫。玄宗返京后,初居南内,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权宦李辅国假借肃宗名义,胁迫玄宗迁往西内,并流贬其亲信高力士、陈玄礼等人。别本作“西宫南苑”。

椒房阿监:指宫中女官。汉代后妃居住之所,因以花椒和泥抹墙,故称椒房,阿监是侍从女官之称。

青娥:青春美貌。

耿耿:微明的样子。

鸳鸯瓦:屋顶上俯仰相对,合在一起的瓦片。

翡翠衾:绣有翡翠鸟的锦被。

临邛道士鸿都客:意指有位从临邛来长安的道士。临邛即今天四川省邛崃县,鸿都是东汉都城洛阳的宫门名,借指长安。

碧落:道家称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空,称为“碧落”,后泛指天上。初唐杨炯《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有“碧落三乾外,黄图四海中”句。

字太真:杨玉环原为寿王李瑁妃,后被唐玄宗看中,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玄宗令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为自己的母亲窦氏祈福,并赐道号“太真”,天宝四载(745年),册封杨太真为贵妃。

参差:仿佛,差不多。

扃(jiōng):门环。

转教小玉报双成: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自注说:“吴王夫差女小玉。”双成姓董,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这里小玉、双成都是指的侍女,指宫殿深邃,侍女层层通报。

九华:九指数多,华通“花”,这里是繁花重重之意。

裴回:即徘徊。

昭阳殿: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寝宫,此处借指杨贵妃住过的宫殿。

钿合:合通“盒”,指镶嵌金玉的首饰盒。

长生殿:在骊山华清宫内,建于天宝元年。

比翼鸟:传说中的异鸟,《山海经·海外南经》载:“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山海经·西山经》又载:“崇吾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两鸟各只一翼,须比翼才能飞行,故用来比喻夫妻和谐。

连理枝:指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比喻夫妻恩爱。

语译

汉朝天子最重美色,思念那倾国的佳人,登基以后很多年都无法求到。杨家有个女孩儿才刚成年,养育在深闺之中,名声还未传开。但是她那天生的美丽终究不会沉埋,终于有一天被挑选到君王身边。她回眸一笑,便生出千般娇媚啊,后宫所有嫔妃与之相比都黯淡失色。春寒料峭,君王赐她在华清池沐浴,那温泉之水如此润滑,正好洗涤她凝脂一般的肌肤。当侍女扶她起身的时候,她娇弱无力,这还是才刚受到君王宠爱时候的情景。她乌发如云、容颜似花,头上插着金步摇,在温暖的芙蓉帐内度过春日良宵。可惜春日良宵实在太短暂了啊,只好等红日高升才起床,于是君王从此就不再上早朝了。杨妃承受君王的欢爱,陪宴侍席,几乎没有闲暇,她春天跟随君王去春游,每晚都陪伴的君王身边。后宫虽有三千佳丽啊,但君王对三千佳丽的宠爱却全都集于她一身。

她在藏娇的金屋中侍奉君王,在美玉楼台上欢宴,醉意如春。她的兄弟姐妹全都得到分封啊,整个家族都光彩照耀,使人艳羡。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之心,从此不再重视生男,而重视生女了。请看那华清宫最高处直入云霄,天上仙乐一般的歌舞飘荡着,处处可闻。她缓缓地歌唱,慢慢地舞蹈,丝竹之声悠悠飘荡,君王整天整天地都看不够她啊。可是突然之间,从渔阳传来的鼙鼓声震动天地,惊破了《霓裳羽衣曲》。都城之内、皇宫之中,骤然卷入战乱,君王只好带着随从骑马离京,向西南方向逃窜。

天子的旌旗摇摆着,走走停停,离开城门向西才刚百余里地,禁军不肯再前进了,实在没有办法啊,因为他们的请求,杨妃缠绵悱恻地死在君王的马前。她头上的各种花钿,包括翠羽钗、金雀钗、玉钗,落在地上都没有人收拾。昏黄的尘沙漫漫啊,冷风萧瑟,君王通过如在云中的曲折栈道,进入蜀中,来到剑阁。峨嵋山下是如此荒凉,少人行走啊,天子的旌旗在昏暗的日光下也毫无光彩。蜀中的水如此碧绿,蜀中的山如此苍翠,君王朝朝暮暮都在缅怀着杨妃。他在行宫看到月光便伤心难过,夜间听得雨中铃响便愁肠百断。

终于天翻地覆,贼军退去,君王重回都城,在经过马嵬坡的时候,他踯躅着不忍离去。那马嵬坡下的泥土之中,杨妃遇难的地方啊,再见不到那美丽容颜。君臣互看,人人泪水沾衣,向东方望着都城的城门,只能茫然地信马而归。归来后看那些宫苑池塘,还和从前一样啊,那太液池中的芙蓉和未央宫前的柳树,芙蓉就像她的玉颜,柳叶就像她的秀眉,君王面对此情此景,又怎能不泪水涟涟呢?当桃李在春风中开花的时节,当梧桐在秋雨中落叶的时候,当西宫和南内都长满了秋草,当满地殷红的落叶无人打扫。昔日的梨园子弟已经生出白发,昔日的后宫女官已经容颜衰老。晚间的宫殿内秋萤飞过,引发君王多少难言的愁绪,他一遍遍挑亮孤凄的明灯,却始终未能入眠。从舒缓的更鼓声在傍晚时响起,直到银河黯淡,曙光将现,冰冷的鸳鸯瓦上凝结的寒霜越来越重,绣有翠鸟的锦被寒冷啊,有谁能够与之同盖呢?

杨妃死后,不知不觉好多年过去了,她的魂魄却始终不曾进入君王的梦中。幸亏有一位道士从临邛来到了都城,据说他能用虔诚的祈祷召来死者魂魄。道士感念君王辗转难眠的相思,君王就请道士仔细地前去寻访。道士驾驭着风云跃向空中,迅疾如同闪电,他升上高天,深入大地,处处都已寻遍。可是向上穷尽了天宇,向下穷尽了黄泉,这两处地方茫茫然地都不见杨妃魂魄的踪影。忽然,道士听说在海上有座仙山,那仙山位于虚无缥缈之地,玲珑的楼阁耸立在五色彩云之中,楼中有很多风姿绰约的仙子,其中一位小字叫作太真,如雪的肌肤、如花的容颜,与杨妃差相仿佛。

于是道士来到楼阁西厢,在黄金的门前,扣响了玉做的门环,从小玉到双成,侍女们一层层入内通报。听说是汉家天子派来的使者,高卧繁花锦帐中的美人从梦中惊醒,她披上衣服,推开枕席,起身徘徊,于是一道道珍珠帘幕和白银屏风就陆续被打开。美人如云的发髻还偏在一旁,明显是才刚睡醒,她都没有戴好花做的头冠就下得堂来。轻风吹起她仙衣的袖口,翩翩飞舞,就好像是跳起了《霓裳羽衣舞》。她美丽的容颜充满了寂寞,不禁热泪纵横,就像是一枝带着春雨的梨花。她含情脉脉地请道人向君王致意,自从分别以来,各自的音容渺茫难见。当初在昭阳殿中的恩爱已经终结了啊,如今她独自在这蓬莱仙宫中苦度漫长岁月。

她回转头来,向下凝望那凡俗人间,看不到长安城啊,却只见朦胧的灰尘和烟雾。只好用旧日的信物来表达深情吧,她想把一枚钿盒和一支金钗寄给君王。把金钗一分为两股,钿盒分开两扇啊,留下一股金钗和一扇钿盒。只要相爱的两人之心如同金钗和钿盒一般坚固,即便分属天上和人间,也总有相见的一天。临别之际,她又细致地再次托道人寄语君王,话中有些誓言只有相爱的两人才明白。那是曾经的七月七日,在长生殿中,在夜半无人之时,两人之间的私语:我们在天啊,就要做那比翼双飞之鸟,在地啊,就要做那连理而生之树。天长地久,即便天地也终有尽头吧,这般离别相思之恨却永无终结之期。

赏析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长篇叙事诗的传统,可以上溯到《诗经》中的“颂”,以及楚辞中的部分篇章,再以后,民间产生过《孔雀东南飞》、《木兰词》等乐府诗,同类型的文人诗则基本上阙如,白居易此作可以说是首开先河,为诗歌又开辟出一重全新的天地来。

这首诗的主题是李杨爱情,或谓以讽喻为主,恐怕不确。诗中确实隐含着相当多的讽喻内容,比如开篇就说“汉皇重色”,后来又说“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土”、“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等等,但讽喻之句不仅比之全篇所占数量绝少,而且多在前半部分,自马嵬驿杨妃殒命后便不再出现,字里行间所寄托的唯有满腔同情而已。作为一首长篇诗作来说,其用意自然不可能单一、纯粹,偶有别想别感,本是很正常的事情,要以这不足十句色彩较为鲜明的讽喻就推导出讽喻为其主题,恐怕不妥。况且若要讽刺李杨之荒淫,可供攻击的弹药正多,比方说杨贵妃本为唐玄宗亲子寿王李瑁之妃,“聚麀”二字一出,种种感人的柔情蜜意便尽化烟云,但白居易却故为尊者诲,并不点明这一点,由此可见,讽喻并非其诗作主题。

唐朝之前最强盛的中原王朝是两汉,同样力压北虏、经略西域,所以唐人写本朝事,往往喻之或托之于汉,岑参的边塞诗便见此特色,这首《长恨歌》也不例外。诗以汉武帝和李夫人之事来喻李杨爱情,开篇就说“汉皇重色思倾国”,这是指李延年向汉武帝推荐自己的妹妹,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诗歌的前半部分大抵为对史事之再创作,后半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起则纯出乎想象,但这想象也并非无因。《汉书·外戚列传》载:“上(武帝)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史记》记为少翁招王夫人之魂)。诗人能以一段故旧的方士骗局而引发出如此丰富、浪漫的联想,实足令人叹赏。

长诗的第一部分描述杨贵妃得唐玄宗宠爱,“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等句,对后世影响甚深。这一部分的中心思想就落在“从此君王不早朝”上,既状其情爱之浓,又逐步引出后面安史之乱事。“缓歌慢舞凝丝竹”句为之过度,歌便云缓,舞便云慢,丝竹之声状乎凝滞,则在李杨二人甚至是旁观者看来,这般恩爱缱绻似乎永无止境一般。然而诗人的笔锋迅即一转,舒缓过后便是激烈,“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句即托出惊天动地之大变。随后言马嵬驿事,但状杨妃之死则促,状玄宗哀伤则虚,给后面描摹玄宗数年如一日的哀恸、相思留出空间。

玄宗蜀中之哀,则有“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句,马嵬重游之哀则有“到此踌躇不能去”、“君臣相顾尽沾衣”句,返回长安后的哀伤,又有“孤灯挑尽未成眠”、“翡翠衾寒谁与共”句,层层渲染,重重深入,最终因“魂魄不曾来入梦”引出“临邛道士鸿都客”。其间更有“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等语,表现出诗人对安史之乱前盛唐气象的追慕和对乱后衰败景象的痛心疾首。

诗的后半部分想象奇诡、笔调雅俊,状已成仙的杨妃之仪态、形貌极生动、真实,“梨花一枝春带雨”句可谓千古绝唱。结尾虚拟二人定情私语,云:“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此时所状,正乃人间情爱,非关仙凡之隔,亦不关帝后恩泽,再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两句为结,言已至矣,情已深矣,自不必冗言慨叹,大可留给读者以无尽哀思去细细品味。古往今来,描写爱情的叙事诗作,当以此诗为最,别无拮抗。

唐诗常识

《长恨歌》属于“长庆体”诗,这一称呼始于宋人,所指的是叙事风情宛转、语言摇荡多姿、平仄转韵的七言长篇歌行。这一体例的名称来自于元稹编纂白居易诗文,定名为《白氏长庆集》,又编纂自己的文集,定名为《元氏长庆集》。此体例的代表性作品,除《长恨歌》外,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元稹的《连昌宫词》等。


65渔翁-柳宗元67琵琶行-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