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南朝齐、梁都出自兰陵萧氏,为何国号不相同?
南北朝时期,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齐、梁两朝的建立者来自同一个家族——兰陵萧氏。
齐和梁的官方史书说:兰陵萧氏是汉初丞相萧何和汉朝名臣萧望之的后裔,这多半是强行攀附。南北朝时代,世家大族在政治舞台上占支配地位,家族门第至关重要。这个官方口径本身有着致命的逻辑漏洞:萧望之和萧何并无血缘关系,萧何和兰陵毫无关系,萧望之虽然是兰陵人,但是入职中枢后,他的后裔从未有过返回兰陵的记载。
这种攀附有点像陈胜打出的“扶苏、项燕”大旗,把秦国失势皇子和楚国末代名将放到同一个阵营里,为自己造势。从唐朝开始,大部分史家对萧氏家族攀附的世系基本不认可。
当然,兰陵萧氏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两位汉朝名臣,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兰陵萧氏原先居住在东海郡兰陵县,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在晋朝担任县令的萧整带领全族南迁到今天的常州武进地区,后来一度被称为南兰陵。萧整有两个儿子一萧隽和萧辐(xid)O他们的后代,分别建立了南齐和南梁两个王朝。同一个兰陵萧氏为何会建立国号不同的两个王朝,而不是像两汉、两宋那样,即使经历巨变,仍会沿用同一个国号呢?
(箕掷®峡阳和H«扑置联卬。胆酬用刈H«gm工图)画照扫出根眯归
姗mul!㈣噩
■'-
授麻
-磐出m
%赢眼
Hn懒般,In
萧道成父子更像合伙人
萧整南渡后,萧氏家族门第并不高,家族成员在仕途上的发展并不快。萧隽和其父萧整一样,终其一生不过是个县令。但到了萧隽的孙子萧承之时,地位有了较大提高,成为多地的郡太守,并且担任到右卫将军这样较高的军职。在极为看重门第的南北朝,萧承之的崛起固然离不开自己的奋斗,但也得考虑历史的进程。
宋武帝刘裕自幼丧母,成以是由继母萧文寿带大的。刘裕最有能力、也最信任的弟弟刘道规就是她的亲生儿子。刘裕崛起后,萧文寿的亲弟弟萧源之也得到了重用,担任到徐、兖二州刺史的高位。萧源之对同宗的萧承之颇为欣赏,因此他的事业才得以起飞。所以,萧整后人能在晋宋易代时快速崛起,主要依靠了其刘宋王朝外戚萧文寿的同宗身份。
萧整的曾孙叫萧承之,萧承之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齐高帝萧道成。萧承之主要活跃于刘宋前期,即以“元嘉之治”闻名的宋文帝刘义隆时代,当时朝局还算平稳。刘义隆最终被亲儿子刘劭(shbo)弑杀。随后,刘宋内部争夺皇权的斗争愈发残酷和激烈,萧道成就在这样的局面下登上了历史舞台。
东汉灭亡后,皇权的神圣性逐步降低。刘裕出身贫寒,在世家大族当道的年代,完全靠自己的武功和时运登上了皇位。这更是应了后世军阀安重荣所说的,乱世时候的天子不过是“兵强马壮者为之”。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指望萧道成对刘宋王朝有什么忠心,显然是不现实的。
萧道成的创业史实在没太多好说的,无非是在刘宋皇室自杀性内战中,有一大群军政官员的权力急剧膨胀,其中之一的萧道成战胜了袁粲(cbn)、刘秉、沈攸之等竞争者,随后废黜并弑杀了刘宋的末代傀儡君主。
值得注意的是,萧齐的创立者与其说是萧道成一人,不如说是萧道成及其长子萧隘(z6)。古人结婚生育早,但是萧道成结婚生育的年龄哪怕在古代帝王中也少见。萧道成出生于公元427年,其长子萧啧出生于公元440年,也就是说,萧道成十二岁就结婚,十三岁时就有了长子萧麟。正因为如此,萧道成开始出人头地时,萧啧也已经一并出仕并迅速升迁。在萧道成得以逐步崛起的几次刘宋皇室内战中,萧畸都奋战在一线,对箫道成的发迹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们虽是父子,在建立王朝的过程中却更像创业伙伴。正因为如此,等萧道成控制实权,开始准备篡位的时候,萧麟第一时间被加封为齐公世子、齐王太子,确立了继承人地位。
按照史书的记载,成为太子后的萧晴处事作风更像一个强势的皇帝,而不是等待继位的太子——“上之为太子也,自以年长,与太祖同创大业,朝事大小,率皆专断,多违制度。”考虑到萧畸其实算半个开国之君,许多事情我行我素就不难理解了。
萧道成决定敲打敲打自己的儿子。
萧道成的亲信荀伯玉出面弹劾萧藤逾制,萧道成就势发怒(太祖怒,命检校东宫)。但是让萧道成心寒的是,他整治萧啧逾制的圣旨完全成了一张废纸。父子僵持了个把月,到最后,萧道成篡位时冲锋在前的绝对心腹王敬则出来劝解了。王敬则在萧道成夺权的关键时刻曾经在朝堂上拔出武器声称:“天下之事都应该听萧公的,谁敢不听,我就让你们血染我的刀刃!”后来他在萧鸾篡夺萧道成一系时起兵反抗,后败死,对萧道成一系绝对忠诚。但是,他劝解的方式竟然是对萧道成说:“官有天下日浅,太子无事被责,人情恐惧;愿官往东宫解释之。”瞧瞧这说的是什么话啊!皇帝统治天下没多久,位置不稳,太子无端被责怪,导致人心惶惶。哪怕在萧道成最可信的心腹看来,萧隋逾制那都不是事儿,反而是萧道成在没事找事。现在,作为绝对可靠的心腹,王敬则为了萧道成好,竟然要他前往太子那里主动解释。
更绝的事情还在后面。萧道成见到头号亲信也这么说,气得说不出话来,结果王敬则立刻把一切都安排上了:“太祖无言。敬则因大声宣旨,装束往东宫,又敕太官设馔,呼左右索舆,太祖了无动意。散则索衣被太祖,乃牵强登舆。”萧道成还在生闷气,王敬则帮他安排好了车马,看到他“了无动意”,直接拿了衣服披在他身上。萧道成硬着头皮动身去了太子家。在太子家,大家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但是这个其乐融融的前提是,萧道成在萧啧逾制,想敲打一下他的情况下,不但无法实施惩罚,作为君主和父亲,最后还要自己主动向作为臣子和儿子的萧质服软,表示和解。
看到萧腺的地位如此强大和稳固,萧道成在这次事件后更加不安,因此开始加强另一个嫡子萧嶷(y。的力量,试图制衡萧崎。但是,萧嶷自觉实力比起萧曦相差甚远,在萧道成加强他的权力后,反而主动去向萧啧示好,表示自己对亲哥哥丝毫不敢造次。到这个程度,萧道成无论是否还想打压萧啧,可以说是败局已定了。不久之后,萧道成病死,萧啧正式继位,就是齐武帝。通过打小报告、吹捧萧嶷等方式打压萧质的萧道成心腹荀伯玉等人遭到了清算,死于非命。
太子逾制,皇帝的绝对心腹觉得这不算个事情,反而是皇帝在没事找事,并劝皇帝主动找太子示好。皇帝不同意后生闷气,心腹竟然直接让左右安排车马把皇帝带到太子处。皇帝加强太子亲弟弟的权力以制衡太子,结果弟弟不喜反忧,不愿意接受父亲对自己的安排,赶紧找哥哥大表忠心。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一南齐的开国皇帝到底是萧道成还是萧陡?
两系级,实版上的改朝换代
作为半个开国之君的齐武帝萧崎正式继位后,南齐进入一段十多年的平稳发展时期。萧瞳的统治较为清明,社会较为安定,和北方的北魏基本处于和平状态,经济也得到了较好发展。这段时间在史书中被称为“永明之治”。但是,到萧蹑晚年时,由于他的太子萧长懋(mb。)早逝,齐王朝又将面临继承人的问题。
当时的形势是这样的:萧道成曾经用来制衡萧膝的萧嶷在萧长懋病死前不久去世,甚至有人怀疑他死于萧长懋的暗害。萧长懋的政治素质颇佳,但是偏偏在萧啧病死前半年先去世。萧长懋死后,继承权的主要竞争者是他的二弟一萧啧次子萧子良,以及他的长子、萧啧长孙萧昭业。最后,在萧道成的侄子、萧啧的堂弟萧鸾的支持下,萧昭业取得了皇位争夺战的胜利,萧子良争位失败后不久郁郁而终。从后来的结果看,萧子良争夺王位失败后不久病死,反而是一大幸事,不但自己逃过了杀戮,还帮助他的这一系逃脱了灾祸。
萧昭业继位之初,萧鸾只是辅政大臣之一。经过一系列政治斗争,萧鸾最终掌握了实权,并且废杀了萧昭业,改立其弟萧昭文为傀儡,随后又废萧昭文,自立为帝。他就是历史上的齐明帝。“明”的谥号来源于他在位期间对吏治的整顿,但是就他执政期间的内外成绩而言,萧鸾的统治和“明”实在没什么关系。
萧鸾作为皇族的旁支,由齐高帝萧道成抚养,并视同儿子一般带大。但他并非萧道成的后代,其继位的合法性是很成问题的。萧鸾面对合法性危机,应对的方式便是一个字:杀。他曾经叹息说:“我的儿子们年纪都还小,萧道成、萧麟的儿子们却都正值壮年,真让人睡不着啊!”叹息完,有时候他还会流泪。他流泪的时候左右就知道,他又要杀皇族了。我们并不能感慨他做事虚伪,甚至流泪伤感也很可能是他真实的情感,毕竟他是由萧道成一手带大的。但是篡位的事情,一旦迈出了脚步就实在没有回头路,萧鸾只能在这种挣扎中进行如此禽兽之事。
萧鸾执政时期,共有29位南齐亲王遭到了系统性屠杀。总的来说,萧鸾杀人的逻辑是,萧道成、萧啧和萧长懋所有在世的儿子都必须杀光,因为这些人的正统性远比他强。萧嶷、萧子良这些争夺王位失败、自己也早早病死的皇族,后代反而基本没有受到波及。无论如何,萧鸾是被萧道成当儿子般带大的,在萧道成、萧啧统治期间备受信任和重用,甚至还是萧啧托孤重臣之一的宗室旁系,在篡位之后却对萧道成、萧啧一系进行了残酷屠杀,实在是丧心病狂。
李世民杀兄弟、逼父亲,但是他统治时的政绩极度出色,世人对他上位的行径虽有所非议,但对他的统治整体都是认可的。但萧鸾统治时期,对内和对外的政绩都远不如其堂兄萧随。在内政上,虽然他有过澄清吏治的努力,但除此之外,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翦除萧道成、萧蹦等人后代的斗争上,比起萧啧的“永明之治”差距不小。
对外方面,萧鸾也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在他篡位自立的同年,北魏孝文帝向南迁都到洛阳,开始全面汉化之路。北魏王朝迁都到黄河以南,意味着南齐北方边境的压力大大增加,洛阳距离边境线实在太近了。偏偏萧鸾在军事上的能力也不如萧啧,在北魏迁都洛阳后的多次战事中,南齐相继丢失了南阳、新野、南乡等地区。
萧鸾给自己的儿子萧宝卷留下了一句遗言:“做事不可在人后。”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权力斗争中必须先下手为强。萧鸾死后,新继位的萧宝卷把老爹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多年在淮南寿春地区抵抗北魏的裴叔业受到萧宝卷的猜忌,干脆带着地盘投奔了北魏。淮南地区就这样被北魏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并且从此占据这里长达一代人的时间。
“做事不可在人后”这句话看似很有道理,但恰恰说明萧鸾一系的不自信和实力不足。齐武帝萧啧面对父亲萧道成的猜忌和对弟弟萧嶷的扶植,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依旧稳坐钓鱼台,最后父亲反被自己的亲信逼着服软,弟弟更是主动来输诚。萧酷继位后,萧嶷没有受到猜忌,在中央和地方历任实权在握的高官,这背后都是萧啧对自己实力的绝对自信。相反,如果没有足够的军政能力和实力做保障,一味靠先发制人的杀戮,在乱世中不可能长久。
萧鸾的作为很快将报应在其后代身上。
萧衍上位,为何抛弃齐的国号
萧整渡江后,长子萧隽的孙子萧承之因为和刘裕继母同宗得到重用,他的儿子萧道成因此发迹。萧隽之弟萧^的孙子萧道赐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崭露头角。
萧道成称帝时,和萧道成平辈、作为宗族远支的萧道赐之子萧顺之得到进一步重用,担任领军将军、丹阳尹之职。萧顺之的两个儿子萧懿、萧衍都在齐武帝萧磺之子萧子良门下。在萧啧死后的继承斗争中,身为萧子良嫡系班底的萧衍并不看好这位皇子,转而支持萧鸾,为萧鸾篡位立下了不小功勋。这次投机,让他积累了大量的政治资本。
萧鸾死后,信奉他“做事不可在人后”哲学的新君萧宝卷开始大力贯彻父亲的遗言,统治陷入了恶性循环。宿将裴叔业、崔慧景为了自保相继叛乱,裴叔业带着淮南之地投向北魏,崔慧景的叛乱最终被时任豫州刺史的萧懿平定。然而,平定大乱的萧懿马上成为皇帝新的猜忌对象,最终被赐死。我们实在很难说萧宝卷赐死萧懿的对错,当年刘宋皇帝刘昱猜忌了同样以平定内乱发迹、身在首都建康的萧道成,但是犹豫间没有先发制人杀掉他,最终被萧道成反杀后国破家亡。只能说,在那个时代,缺乏权力基础的少年皇帝怎么做都很难活下来,“先下手为强”的哲学,要么让他们苟延残喘一会儿,要么让他们提前送命。
萧懿死后,萧衍堂而皇之地打着“胞兄立下大功却无端被杀”的旗号,讨伐萧宝卷。他先是拥立萧宝卷的弟弟萧宝融为傀儡,在讨灭萧宝卷之后随即废黜萧宝融,自立为帝。到这个时候,萧衍(梁武帝)面临一个选择:
是继承“齐”的国号,还是另立一个新的国号?
当然,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他选择了“梁”。那么,萧衍为何要抛弃“齐”的国号,另立一个新国号呢?c
首先,萧衍和齐皇室的亲戚关系说远不远,但说近也不近,要以血统论继承权的话,则过于疏远。古代讲究“五服至亲”,萧衍之父萧顺之和齐高帝萧道成还在五服之内,可萧衍同平辈的齐武帝萧旗或者齐明帝萧鸾之间,则恰好出了五服。以“和齐高帝萧道成有血缘关系”作为继承南齐大统的依据,其合法性和优先级并不强。
其次,“齐”这个国号在法统传承上已经紊乱不堪。齐高帝萧道成和齐武帝萧鸾所建立的南齐王朝,在萧鸾篡位并尽杀他们在世子孙时事实上已经灭亡了。虽然萧鸾把自己过继为萧道成之子,但时人对这种自欺欺人的操作一向嗤之以鼻。萧宝卷继位后,齐王朝宗室就有人明确指出:“明帝取天下,已非次第,天下人至今不服。今若复作此事,恐四海瓦解。”萧鸾继位在大家看来就是不符合继位顺序的,所以天下不服。血统更为遥远的萧衍如果重走萧鸾老路、把自己过继为萧道成之子,其认可度只会更低,所以还不如另起炉灶。
梁武帝对萧嶷之子萧子恪说过一段话:“卿若能在建武、永元之世,拨乱反正,我虽起樊、邓,岂得不释戈推奉。”言下之意,齐王朝被不合法的萧鸾系篡夺后成了非法的伪政权,萧道成的后裔无力消灭萧鸾自救,萧衍行的是拨乱反正之举,是他建立新王朝的合法性来源之一。
基于这个理论,萧鸾的后代大部分遭到萧衍的严厉镇压,而幸存的萧道成、萧啧的后代们,在梁朝的处境普遍不错。
但是,这一切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还是天下人心。王莽统治时期,天下可谓“人心思汉”,所以同样和汉成帝出了五服的刘秀,选择把自己过继为汉元帝之子。但是,“齐”王朝这个招牌,在萧鸾篡位之后,在上至宗室大臣、世家大族,下至黎民百姓的心中,已经彻底烂掉了,除了萧鸾一系外,谁人认同?
萧鸾以旁支篡位后,对外,战争连连失败,被北魏不断夺地,战争失败又导致了财政的破产;对内,萧鸾篡位后法统的混乱导致了无休止的内战,天下也不堪其扰。在这种情况下,换掉破烂不堪的旧招牌,以全新的国号示于天下,反而有一种“咸与维新”的意味。就这样,萧衍最终建立了自己的梁王朝,兰陵萧氏连续开创了齐、梁两个王朝。
虽然梁王朝最终也和齐王朝一样走向灭亡,但兰陵萧氏却因此成长为中世纪中国的顶级门阀,在有唐一代就出了十位宰相。兰陵萧氏的传奇一直流传到今天,前些年异常火爆的《琅娜榜》,就以兰陵萧氏为原型,这也是萧氏家族仍具影响力的一大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