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隋炀帝的残暴是祖传的吗?
南北朝后期,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边的“魏”最后被北周取代,在此基础上衍生出隋朝。因此,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个王朝。隋文帝开创了又一个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崩溃以来近300年的国家分裂局面。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政治上,初创三省六部制、推行科举制、建立监察制和考绩制;经济上,开通大运河、清查户口,扩大了财政基础。
从大历史的视角看,这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王朝。
但是,隋朝国祚只有37年,这或许要从隋朝三代(含隋文帝的父亲杨忠)的“黑暗面”说起。与被称为。'变态王朝"的北齐相比,杨家三代是“理性的残忍”,尤其是在对待被征服的城市和俘虏、治理下的平民百姓,残暴程度远超北齐。
所以,隋朝速亡一点儿也不冤枉。
杨忠大烧大杀,恩将仇报
隋文帝的父亲杨忠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武将。出身一般的他,依靠自己的武力立下了许多战功,在关陇集团内部获得了一席之地,并在隋朝建立后被追封为隋太祖,也就是隋朝真正的创业者。后世史书中,他的形象却极度分裂,这大概是因为史官一方面要称颂他的天命和仁德,另一方面又对他的所作所为如实记载。
杨忠真正登上历史舞台,是在南梁名将陈庆之以7千人攻入北魏首都洛阳的传奇战事中。滞留南朝境内多年的杨忠参加了陈庆之所部,并在这次行动失败后加入了北魏军队。北魏分裂后,他投向西魏,长期跟随独孤信与高欢的东魏军作战。独孤信在史书上因为女儿分别嫁给北周、隋、唐三朝皇族而知名,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了战友杨忠之子杨坚,便是著名的独孤皇后。在一次战役中,独孤信和杨忠被东魏名将侯景打得一败涂地。身在荆州北部的两人甚至无力返回关中大本营,只好向南逃入梁朝境内。
虽然在梁朝并未立下功勋,梁武帝依旧给了独孤信、杨忠等人极为优厚的生活待遇,还给了他们官职和爵位。等这几个人想返回关中继续为西魏政权效力时,梁武帝不但同意,还亲自在南苑为他们饯行。对于梁武帝的恩德,独孤信、杨忠等人都非常感激。杨忠在打猎时多次惺惺作态,鸟向南飞就不射箭,以表达对梁武帝的感谢。然而,随后的事情,让我们见识了加强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回到关中后的最初十几年,杨忠活跃在东、西魏大战的舞台上。到梁朝爆发侯景之乱,内部陷入极度混乱时,西魏趁机南下,在荆州方向扩张,击败并俘获了梁朝名将柳仲礼,夺取了汉水以东的若干郡县,控制这一地区的梁元帝萧绎被迫求和。
杨忠在新征服的区域大肆烧杀抢掠,得到了大量金银财宝。但是杨忠并没有把这些战利品上交西魏朝廷统一分配,而是全部私吞了。杨忠这些年一直进行着“报答梁武帝”的感恩表演,因此对被俘的梁军大将柳仲礼以礼相待。柳仲礼在长安见到西魏实际控制人宇文泰,与其闲聊时,偶尔提到杨忠在远征中收益丰厚。宇文泰这才知道杨忠私吞了这么多战利品,一度想进行调查。最终,考虑到杨忠功劳不小,宇文泰就把他外调了事。但是,在杨忠畸形的观念里,他大肆抢劫后私吞财富是天经地义的。柳仲礼对宇文泰提到这个事情,不但是对他的背叛,也证明所有南朝人都该死。很快,这种愤怒产生了巨大的破坏力。
侯景之乱中,梁国内耗,实力大损。西魏派出杨忠向盘踞汝南的萧纶进攻。这个弱小的地方势力怎么可能是西魏军的对手,一番抵抗未果后,萧纶被俘。面对恩人萧衍之子萧纶,杨忠没有礼遇,也没有把他押送到长安交给宇文泰处置,而是选择把他和一批有身份的梁朝贵族就地处死。杀掉萧纶后,杨忠甚至把萧纶弃尸江上。
为了向萧衍报恩,连向南飞的鸟都不舍得杀的杨忠为何性情大变?后世的史书倒没有为杨忠遮羞。杨忠之前因为礼待柳仲礼,导致他见到宇文泰说漏嘴,暴露了自己私吞战利品的行为。在杨忠的可怕逻辑中,烧杀抢掠没错,私吞战利品没错,错的是柳仲礼不会管好自己的嘴巴。这次杨忠又抢到了大量金银财富,一方面愤恨之前被“出卖”,另一方面害怕萧纶见到宇文泰,再次暴露自己抢劫后私吞战利品的行为,因此干脆把萧纶在内的所有受害者杀光灭口了事。为了发泄被柳仲礼“出卖”的怨气,他还对萧纶弃尸。在这里,杨忠完全卸下了“感恩梁武帝”的伪装,彻底地恩将仇报,可以说是丧失了基本的人性。
几年后,西魏攻破了梁元帝所在的江陵城,当时的杨忠是西魏军的主要将领之一。江陵城沦陷后,遭受的破坏更是骇人听闻:
西魏军杀死萧绎一支全族,收取府库珍宝和其他有价值的物件,把其他王公贵族以及挑选出来的百姓男女数万口充作奴婢,分赏三军将士,随后把这些人驱赶到首都长安。剩下的老弱病残基本被杀光,只有三百多家人在这次大破坏后的江陵城幸存下来。掳掠来的人在被押送到长安的途中,因跟不上队伍被杀、被践踏而死和冻死的又有两三成。因创作《颜氏家训》而闻名于世的颜之推就在此时被掳掠为奴的人口中,他幸运地熬过了近20年的奴隶生涯,为我们留下了这场悲剧的详细记载。杨忠正是江陵大屠杀的元凶之一。
杨忠晚年还参加过与北齐的多次大战。在一次战役中,杨忠带领一支偏师负责为突厥人向导。《北史》的原文记载是“纵兵大掠,自晋阳至平城,七百余里,人畜无遗”。杨忠因这次为突厥人带路对北齐大破坏的功勋而升任太傅。
在杨忠身上,我们看到了加强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也可以看出此时刚形成的关陇集团极度野蛮、残暴。但是,杨忠的作为虽然恶劣,比起隋文帝杨坚的大破坏来,却显得微不足道。
W'l盟火曲大历史—城
杨坚是个极度幸运的人,老爸打下了家族基础,不太费力当了开国皇帝,后人评价“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隋朝后来总是说,北周皇族如何忌惮杨坚,但是注定是真命天子的杨坚吉人天相,得以逢凶化吉。事实上,杨坚的崛起恰恰是他女婿北周宣帝宇文赞(yM)打压宗室的结果。
宇文赞继承皇位后,极力打压宗室力量和父亲留下的托孤重臣。短短几年内,他相继除掉了宗室主要成员宇文宪、宇文神举、宇文孝伯,以及一批名臣。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出局,作为外戚的杨坚才能迅速崛起。宇文赞又早早地暴死,杨坚趁机控制了中枢。
控制了中枢的杨坚大肆屠杀宇文氏皇族,不但杀掉了宇文泰还活着的五个儿子,还把宇文泰的所有子孙辈杀尽,甚至把宇文泰的父亲这一系子孙也杀绝了。按照当时的惯例,篡位者一般只处死末代傀儡皇帝以及皇室近支,对旁支则不大为难。像杨坚这样向上追溯前朝皇族好几代,顺着族谱全部灭绝的残暴,堪称独一份。最终,杨坚篡位称帝,建立隋朝。
杨坚称帝后的猜忌心和刻薄寡恩可以说到了变态的程度,隋朝开国的大部分功臣都没有得到善终。帮助他篡位的刘昉(fdng)、王谊,带兵镇压外藩的宇文忻、梁士彦,外战名将史万岁、虞庆则,年轻时关系极好的旧友元谐,甚至同母胞弟杨瓒(zbn),都因为杨坚的猜忌和喜怒无常而死于非命,有许多朝臣甚至都不是被明正典刑,而是由于激怒了杨坚被打死在朝堂上。废太子杨勇虽然多活了几年,他的班底却在他被废时被杨坚杀光。以至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忍不住感慨“功臣故旧,无始终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敌”。
不过,无论是杨坚灭绝北周王室的残暴,还是对宗室和朝臣的滥杀,归根到底是统治阶级的倾轧,虽然恶劣,但和百姓关系不大。比起杨坚对普通百姓犯下的罪行,这些残暴又不值一提了。杨坚篡位过程中,控制邺城的北周宗室尉迟迥起兵反抗,被杨坚派出的军队击败。对于战俘的处置,按照杨坚派出镇压的韦孝宽传记的说法:“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尉迟迥传记中的记载要触目惊心得多:“余众,月余皆斩之。”唐朝僧人道宣在《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中对这次大屠杀有更详细的描述:“拥俘虏将百万人,总集寺北游豫园中,明旦斩决。围墙有孔,出者纵之,至晓便断,犹有六十万人,并于漳河岸斩之。流尸水中,水为不流,血河一月,夜夜鬼哭,哀怨切入。”这里百万人、六十万人的说法固然有所夸张,但是这次杀戮过于惨烈,以至于一向残暴的隋文帝都会良心不安,多年后在屠杀旧址上建立起了一座大慈寺超度亡魂。坑杀降卒固然残酷,可尉迟迥会撒豆成兵吗?为何屠杀他的余众竟要一个多月?
实际上,被屠杀人口中大部分是邺城及周边的百姓。
从曹魏时代起,邺城就是河北重镇,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此时是河北最繁华的大城。出征之前,杨坚就授意出征的将领们胜利之后把邺城从地图上彻底抹去。攻破邺城后,按照杨坚的命令,平民自然是要尽量屠杀的。另外,只有把更多的平民当作尉迟迥余党杀掉,才能抢到更多财物。
就这样,借着杨坚下令平毁邺城的命令和屠杀尉迟迥余党的机会,杨坚的军队在邺城犯下了可怕的罪行。这次破坏到底有多可怕?伴随一个多月的烧杀和之后对城市的平毁,邺城这座几个世纪的超级大城彻底从史书上消失了!后来唐朝的“邺城”(今河南的安阳),除了名称,已经与河北的历史名城没有关系了。
除了邺城,同样倒霉的还有六朝古都建康,这里是几百年来南朝的首都。隋灭陈统一南北后,建康城遭受了灭顶之灾。按照隋书的记载:“平陈,诏并平荡耕垦,更于石头城置蒋州。”杨坚下令将建康城内所有地面建筑全部拆毁,真正字面意义上的把这里夷为平地,随后开垦成田。《隋书•五行志下》记载:“及陈亡,建康为墟。”其中有多少人民的血泪不难想象。整个隋唐期间,南京地区基本默默无闻,地位被扬州取代。
面对隋文帝的倒行逆施,许多江南人民选择奋起反抗,杨坚派出以凶残著称的杨素进行镇压。按照《北史》中杨素传记的记载:“帝命平定日,男子悉斩,女妇赏征人,在阵免者从贱。”身为皇帝的杨坚亲自下令对反抗的江南平民进行血腥镇压。
隋文帝的一大功绩是兴建了大兴城,也就是后来的唐长安城。这个工程在宇文恺的主持下只花了九个月就建成了。在依靠人力的古代,这么庞大的工程以这么快的速度完工,背后同样是人民的血泪。根据《资治通鉴•隋纪》的记载,仅是修建一个仁寿宫,就“役使严急,丁夫多死,疲屯颠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为平地。死者以万数”。
可笑的是,隋文帝听说为他修造宫室的民夫死亡惨重,假装勃然大怒,怪监工的杨素为了讨好他得罪了天下。杨素开始还很害怕,另一个大臣封德彝却对他说:“放心吧,这只是做做样子,独孤皇后劝他一下就好了,你等封赏吧。”果然,杨素不但没有受罚,反而因为督工得力被赐钱百万和绸缎三千匹!从此,杨素受到的宠信更胜从前。杨坚在这件事情上堪称极度虚伪,不愧是对萧衍恩将仇报的杨忠亲生的儿子。
综观隋文帝的一生,堪比十六国时代后赵的暴君石虎。但是因为他捡到便宜,抢了本属于北周的功劳——“重新统一南北终结大分裂时代”,因此在历史上被大大过誉,他的暴行也被后世忽略。
杨广:蓄意消耗的战略动机
继承隋文帝皇位的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暴君隋炀帝杨广。隋炀帝当然是个非常暴虐的君主,但是就史书记载的具体事迹而言,他的残暴并没有超越其父亲和祖父,虚伪程度更是远远不如他们。如果说作为开国之君的隋文帝经常得到额外美誉,那么作为亡国之君的隋炀帝往往会被丑化到不可理喻的程度。隋炀帝一些被历史证明是错误的决策,动因往往会被单纯地归咎于他个人品质或瞎折腾,忽视了原始决策背后的政治和战略考量。
隋炀帝统治时修建大运河等一系列措施,给华北和中原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却因此加强了南北经济联系,进一步促进了南方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中原王朝对南方地区的控制,时常被后世称为“罪在当代,功在千秋”。隋炀帝攻伐高句丽的战事,由于功败垂成,还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因此基本被否定。这两个政治决策本身是一回事。在执行过程中隋炀帝不惜人力物力的蛮干,导致华北和中原的人民大量死亡和流离失所则是另一回事,最终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在隋炀帝如此蛮干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个时常被人忽略的战略意图:蓄意削弱原先北齐控制区的人力、物力。
北周吞并了梁朝西部领土后的人口有700—800万人。到隋文帝篡位的公元581年,官方掌握的户口大约460万户,共2900万人。其中,经历了战乱、邺城大屠杀等残酷的事件后,原北齐境内户籍人口大约2000万,原北周领土人口约900万。灭南陈时,陈朝官方在册人口大约300万。隋文帝后来实行“输籍之法”,清查隐藏人口,但是各区域的大致人口比例却不会相差太大。
也就是说,原先北齐境内的人口甚至远远超过了北周和南朝境内人口总数之和。
北齐灭亡于比自己弱许多的北周,是因为皇族内江过于激烈,偏偏遇到一个胆大又有武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几乎是豪赌一般的以弱吞强。对于以关陇集团为基本盘起家、“关中本位”的隋朝来说,北齐故地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对自己的统治是极度危险的,必须尽可能多地消耗一些。隋炀帝开辟大运河,并且善待原来的南朝士族,自己也以萧梁皇族后裔作为皇后,也有着联合南朝力量压制北齐故地的因素在里面。所以,杨广在修建大运河时如此不恤民力,很大程度就是为了削弱北齐故地的人力财力优势而蓄意为之。
高智商的隋炀帝,在讨伐高句丽时,劳民伤财如同“脑残”。但是,如果这是刻意为之的,就说得通了。隋炀帝一点都不“脑残”,却极度地腹黑。只有这种超大规模的总动员,加上长途物资运输中造成的损耗,才能最大限度削弱华北地区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内心希望的,是北齐故地和高句丽的两败俱伤。当年,北魏南下进攻刘宋时,也用过类似的策略。当时北魏在一次围攻战中让大批士兵送死,随后在写给南朝刘宋守将的信里说得比较直白,堪称隋炀帝这些折腾的注解:
“我现在派出去的攻城军队,都不是我们本国本族人,城东北的是丁零人和匈奴人,城南的是氏人和羌人,假设让丁零人死了,可以减少常山、赵郡的贼寇;匈奴人死了,正好减少了并州的贼寇;氏人、羌人死了,当然也就减少了关中的贼寇。你杀了他们对我们也没什么不利的。”
对隋炀帝来说,攻伐高句丽时劳师动众,消耗的绝大部分物资和人力都来自北齐故地。高句丽固然是个威胁,但实际上北齐故地一旦整合出强势反隋势力,对隋朝威胁更大。派去攻打高句丽的北齐故地壮丁死得多了,这些地方造反的潜力就小了。
因此,隋炀帝的确堪称暴君,但是他暴政中导致百姓死亡最多的两件:修建大运河时不恤民力、一味蛮干和不惜代价地动员百万壮丁多次远征高句丽,其中的折腾却很可能是刻意为之,目标都在于削弱北齐故地过于强大的人力和物力。把自己治理下的关东地区人民视为假想敌的隋炀帝最终玩火自焚,在遍地反隋起义的打击下滞留南方的江都,死于自己最信任的关中人组成的近卫军之手。隋朝,这个对百姓无比残暴的政权终于倒台了。然而,隋炀帝削弱北齐故地的努力,却残忍地以另一种方式取得了成功。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和远征高句丽给北齐故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损失,随后隋末天下大乱,这里也成为群雄混战的主要战场,关中地区和江南地区遭到的破坏相对小许多。到唐太宗末期,北齐故地的精华部分也是唐朝最富、人口最多的河北和河南两道,登记人口数分别只有隋朝巅峰时期的17%和10%。当然,唐朝户籍政策较松,存在着严重的漏籍现象。但是相较隋末,人口下降比例是最店害的。
不过,隋炀帝这种刻意削弱北齐故地的行为,使得李渊统一天下时十分顺利,这可真是替他人做了嫁衣。
二十二、北魏实行了“子贵母死”制,为什么反而出现太后专权的情况?二十四、在李世民与武则天的双主角光环下,李治真的柔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