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解释偶然性事件的倾向
我们大脑的进化方式,让我们不懈地寻求世界中的各种模式。我们从身边发生的事物中寻找关系、解释和意义。对人们这种寻找事物结构的强烈倾向,心理学家已经有所研究。它是人类智力的特征,能解释许多人类在信息处理和知识获取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然而,人类认知过程的这种极具生存适应性的方面,有时也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例如,当环境中没有什么可以概念化的东西时,我们还一味地寻求概念性的理解,这就是一种适应不良的行为。那么,到底是什么在破坏人类认知这一显著特征?是什么干扰了我们对结构的寻求并阻碍了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你猜对了,是概率。说得更具体些,是偶然性和随机性。
偶然性和随机性是我们所处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然界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系统的、可解释的因素与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回想一下前面谈到的吸烟导致肺癌的例子。生物学的一个系统的、可解释的方面,将吸烟与这一疾病联系在一起。并不是所有吸烟者都会患肺癌,这种趋势是概率性的。或许最终我们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吸烟者不会患肺癌,但在现阶段,这种可变性必须归因于大量的偶然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患某一疾病。
这个例子说明,当我们说一件事是出于偶然时,并不一定表示它是不确定的,只是说它目前是无法确定的。掷硬币是偶然事件,但并不是说在对抛掷的角度、硬币的金属成分以及许多其他变量加以测量之后,也不可能确定抛掷的结果。实际上,这些变量确实决定了抛掷的结果。我们称掷硬币为偶然事件,是因为在每一次抛掷时,我们没有简单快捷的方法来测量所有这些变量。一次抛掷的结果并不是在原则上具有不确定性,只是在当下无法确定而已。
世界上的许多事件不能完全以系统性的因素来解释,至少现在还不能。然而,当一个特定的现象没有现成的系统性解释时,我们喜欢寻求结构的头脑不会因此停止运作,它会将无意义的理论强加在原本随机的数据上。心理学家对此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一个实验情境中,研究者要求被试观察一系列在多个维度上有所变化的刺激物,并告诉他们其中的一些刺激物属于一类,其余的则属于另一类。被试的任务是去判断连续出现的每一个刺激物属于这两类中的哪一类。实际上,刺激物是研究者随机归类的,因此除了随机性,并没有任何其他规律。但是,被试很少敢做随机猜测。相反地,他们通常会绞尽脑汁地虚构一个复杂的理论,以解释他们对刺激物的分类。
许多金融分析师的想法表明,在某些领域中,要想承认随机性的巨大影响是多么困难。金融分析师通常会对股市价格的每一次小的波动都做出精心的解释。事实上,这种变动大多只是随机波动[1]。我们在晚间电视节目中听到的应该是这样的报道:“由于一个复杂的交互系统出现随机波动,道琼斯指数今天上涨了27个点。”但你永远听不到这样的新闻标题,因为金融分析师想让你以为他们可以解释一切——市场行为的任何一个小动静。他们继续向其客户暗示(也许他们自己也相信)他们可以“打败市场”,即使有大量证据表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过去几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如果你购买了标准普尔指数的所有500只股票,然后放任不管(我们可以称之为“无脑策略”——实际上你只需购买一个跟踪该指数的互惠基金就行了),那么你的回报率将超过华尔街3/4的理财经理[2]。你还将击败80%的财经通讯杂志,这些杂志每年的订阅费就高达1000美元。
但是,我们要如何看待那些确实打败了无脑策略的经纪人呢?你可能想知道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具有某些特殊的才能。我们通过设想这样一个思想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有100只猴子,每只猴子手中握有10支飞镖,它们都向一面写有标准普尔500种股票名称的墙上掷飞镖,飞镖扎中的股票就是猴子那年要买的股票。那么,一年后它们的业绩如何呢?有多少只猴子能打败标准普尔500指数呢?你答对了。大概有一半的猴子。那么,你会不会愿意付钱给这一半打败标准普尔500指数的猴子,让它们在下一年帮你选股票呢?
将这个财经预测例子延伸一下就可以说明,是什么样的逻辑让纯粹随机的一系列事件看起来像是由可以预测的因素造成的。假想你收到一封信,告诉你有这样一份关于股票市场预测的简报。这个简报并不收费,只是要求你测试一下它的预测是否准确。它告诉你IBM的股票会在下个月攀升。你把这封信随手一扔,之后你注意到下个月IBM的股票果真涨了。如果你读过一本与本书类似的书,你就知道这并不代表什么,只会将其视为一次侥幸的猜中。后来你又收到另一份来自同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简报,该简报说IBM股票会在下个月下跌。当股票确实下跌时,你仍将其视为侥幸,但是这一次你可能就有点儿好奇了。当这家公司寄来第三份简报,预测IBM下个月会再次下跌时,你发现自己对报纸上财经内容的关注度提高了,并且发现这个简报又一次做出了准确预测,IBM这个月确实又下跌了。当来自这家公司的第四份简报说IBM下月会涨,而且股票的走势再次与简报的预测一致时,你难免会觉得这份简报还真神,不由自主地想花29.95美元订阅一年的简报。这种冲动难以抵挡,除非你能想象:此时在一个简陋的地下室里,某人正在准备下周要寄出的1600份简报,其中800份预测IBM下月上涨,800份预测下跌。当IBM在下个月真的涨了,这个人就继续把简报只发给上月接收到正确预测的800位客户(当然,其中还是400份预测涨,400份预测跌)。然后,你可以想象,这个“锅炉房”——可能背景中还有人在打诈骗电话——正在向第二周接收到正确预测的400位客户发送第三个月的预测简报(还是200份预测涨,200份预测跌)。是的,你就是连续四次收到正确的随机预测信息的100个幸运儿之一!这100个幸运儿中,有不少人会为了能继续收到简报而支付29.95美元。
现在看来这就像是一个玩弄众人于股掌之上的可怕骗局。实际也是如此。而当那些“受人尊敬”的财经杂志或电视节目推出“连续四年击败多半同行的股票经纪人”时,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请回想一下猴子掷飞镖的场景,设想这些猴子是年复一年挑选股票的经纪人。很明显,第一年它们之中有50%会击败同行。第二年,这50%的猴子中又有一半——按照随机水平——会击败同行,即总共有25%的猴子能连续两年击败同行。之后第三年又有一半——按照随机水平——能击败同行,即总共有12.5%的猴子连续三年击败同行。最终到第四年,又有一半(也就是所有猴子的6.25%)能击败同行。因此,100只猴子中大概有6只能取得像财经节目和报纸所说的“连续四年击败其他经纪人”的骄人成绩。那么,既然这6只猴子击败了一起扔飞镖的同伴(正如你所见,也将击败大多数现实世界中的华尔街经纪人[3]),它们当然有资格在财经电视节目中亮相,你不觉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