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的态度与电子工程学

字数:1183

20世纪60年代末,李·费尔森斯坦从工程学校退学,随后去了一家名叫Ampex的公司任初级工程师。Ampex公司不需要费尔森斯坦与计算机打交道,对此,费尔森斯坦倒也没什么意见。自从因为自己眼高手低,在高中时代动手制作计算机吃了苦头后,费尔森斯坦对计算机的态度就释然了。费尔森斯坦在享受Ampex公司工作的同时,又不愿意为美国商界的工作不遗余力。1969年,费尔森斯坦离开了Ampex公司,开始为《伯克利芒刺报》(BerkeleyBarb)撰写文章,《伯克利芒刺报》是著名的反主流文化报刊,极具影响力。有一段时期,费尔森斯坦在头版的文章署名为“星期五”,显然,该署名出自《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忠实仆人。

李·费尔森斯坦 使得个人计算机界早期所拥有的技术领悟力和反主流文化精神具象化。图为1971年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一台小型计算机的合影。(资料来源:李·费尔森斯坦)

后来,费尔森斯坦又回到了Ampex公司。1970年,费尔森斯坦为数据通用公司的Nova设计了一个接口,他开始觉得计算机可能也没有什么不好。费尔森斯坦节衣缩食,存了些钱,1971年,他重新回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取得工程学学位。1972年,费尔森斯坦捡起了自己的工程学知识,加上反主流文化的阅历,他加入了“资源一号”项目。

“资源一号”项目是一个试图用计算机网络将旧金山湾区的非营利组织和激进团体联合起来的项目,由一个名为“旧金山交换台”的自发性职业咨询机构和一些离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抗议美国入侵柬埔寨的计算机发烧友一同管理。像群居城市公社那样,“资源一号”项目的众多参与者群居在旧金山一家工厂的大楼里。这幢大楼像磁石一般吸引着许多反主流文化的工程师,其中就包括费尔森斯坦。

令人惊讶的是,“资源一号”项目竟然有一台计算机,那是一台价值12万美元、巨大的XDS940!XDS940是施乐公司试图进入大型计算机产业未遂的遗腹产物。“资源一号”项目从斯坦福研究所接手了这台计算机,最早用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沙基就是斯坦福研究所操纵的。费尔森斯坦是作为第二代迁入者搬入那幢大楼的。他受雇作为总工程师来管理这台XDS940,做的是一份“月薪350美元却要遭受各式各样责备”的工作。这份工作十分令人沮丧,但费尔森斯坦相信这个项目,后来他还常对人谈起有关该项目的事情。费尔森斯坦回忆到,两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生查克·格兰特和马克·格林伯格不愿退出系统让自己进行维护工作,这让他十分反感。

“资源一号”项目使得费尔森斯坦有机会接触到加州大学的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其他研究人员。费尔森斯坦参观了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看到了一些令他眼花缭乱的创意。然而,相对于那些渐欲迷人眼的技术乱花,费尔森斯坦更愿意支持一场日益发展壮大的、向大众普及计算机的草根运动。

这场草根运动能在旧金山湾区发展起来,得益于当时的时代精神以及像费尔森斯坦这样对计算机威力有所了解的人对彼时计算机行业的不满。少数人掌握着计算机的强大威力,他们却存戒剔之心,将计算机的威力保护得严严实实。计算机技术革命者对此感到愤愤不平,他们积极致力于推翻IBM公司以及其他巨头在计算机行业中的霸权地位,试图打破程序员、工程师和计算机操作人员等把守计算机入门门槛的人在计算机界“白袍祭司”的形象。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技术革命者当中的许多人原本就是那些“白袍祭司”中的一员。


向大众普及计算机对抗白袍祭司卫道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