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
这是启蒙时代的尾声。MITS公司、以姆赛公司和ProcTech公司的失败只是淘汰的先兆,现在这种淘汰赫然出现在众多创业公司眼前。当时的个人计算机公司总数超过300家,由计算机发烧友创办的许多公司开始担忧两年后是否还能继续经营。就连市场上的大公司也在IBM的压迫下重新审时度势。
唐·马萨罗说,施乐公司认真考虑过IBM生产个人计算机的可能性。“我们做了最坏的打算,获批启动(施乐820)项目。我们说,‘IBM会怎么做?我们怎样做会失败?’我们认为可能发生的情况是,IBM将用一款从技术上淘汰我们的产品进入市场,他们会通过经销商的渠道来销售产品,并采用开放式操作系统。”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可能发生。“IBM从来没有那样做过,从未通过经销商来销售产品,显然也从未采用过开放式操作系统。我认为IBM会采用自己的专属操作系统,为其编写自己的软件,并通过自己的商店销售计算机。”然而,施乐公司最大的恐慌变成了现实,一切细节都令人痛苦,而“整个世界都朝那个方向倾斜了。IBM通杀一切”。
并非所有人都被通杀,但是关注圈收窄了。现在所有人都在关注两家个人计算机公司:苹果以及让所有人感到陌生的IBM;用约翰·德雷珀的话来说,一家发现了开放系统的“沃兹原则”的IBM。
IBM和其他大型企业的存在动摇了这个产业的计算机发烧友根基。Tandy公司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因此并未受到太大影响。Commodore公司则一直专注于欧洲市场和低成本家用计算机的销售。
然而,那些曾经引领个人计算机风潮的企业开始退出了。淘汰是有预兆的。复兴的以姆赛公司是第一家离去的企业。托德·费舍尔和南茜·弗雷塔斯在流行电影《战争游戏》中醒目地展示了IMSAI计算机以示支持,这实际上也是这家公司的最后一招。之后不久,费舍尔和弗雷塔斯为这家微型计算机的先驱公司举办了一场体面的葬礼。(但并非永远:为了迎合怀旧计算机的风潮,费舍尔和弗雷塔斯将会在1999年再次销售IMSAI计算机。)
1983年年底,就连计算机发烧友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些最成功的个人计算机和软件公司也受到打击。北极星、矢量图形和Cromemco等公司都感受到了危机。大规模的裁员潮开始出现,为了阻止利润下滑,一些公司转向海外制造。曾经负责PET的查克·佩德尔在整个行业都很活跃,在半导体设计方面曾任职于MOS科技公司,在计算机领域则任职于Commodore公司,并在苹果公司待过一小段时间,现在他管理着自己的Victor公司,旗下有一款类似于IBMPC的计算机。面对IBM的挑战,Victor公司很快就由于销售疲软而不得不大幅裁员。Morrow'sMicrostuf公司考虑过发行股票,但随着IBM的市场影响力与日俱增,他们放弃了这个想法。
1983年9月13日,奥斯本计算机公司宣布破产,这家公司在试图追赶苹果和IBM的过程中负债累累。在个人计算机产业有史以来所有的公司失败案例中,这个案例被分析得最为透彻。奥斯本计算机公司曾经飞得又高又快,其跌落也令人震惊。在奥斯本计算机公司最成功的时候,公司高管曾在电视节目《60分钟》里出镜,预言他们很快会成为百万富翁。从账面上看,他们的确是百万富翁,但公司财务的监管太过松懈,因此那些数字毫无意义。关于这家公司破产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但是相关的分析研究却是相互矛盾的。奥斯本计算机公司的硬件的确存在问题,但大多数公司都有硬件方面的问题,而且奥斯本计算机公司处理了这些问题。公司高管在产品发布的时机和新产品定价方面犯了严重错误。
5月,奥斯本计算机公司推出了Executive计算机,这款计算机包含大尺寸屏幕等优化配置。但是公司新的“专业化”管理层将其售价定为2495美元,并且不再销售原来的产品。销量立刻下滑了。“如果我们将OsborneI留在市场上,那么管理层就会看到错误,因为还会有人继续购买OsborneI。”公司的一位文档作者迈克尔·麦卡锡说。然而,那些喜爱OsborneI套件及其价格的首次购买者现在转向了别处。
显然,为了跻身亚当·奥斯本曾预言会在一年内主宰个人计算机技术的三大公司之列,奥斯本计算机公司过快地发展了,以至于公司管理者无法控制公司。正如行业分析师约翰·德沃夏克所言:“这家公司从白手起家到身价一亿美元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你到哪里去聘请拥有这样发展经验的人呢?没有这样的人。”奥斯本计算机公司的成功危害到了其自身。
奥斯本计算机公司的最后一个故事对其员工来说是个苦乐参半的讽刺。有一天,他们去上班,当场被要求离开办公场所。拖欠他们的工资尚未支付,安保人员站在门口,确保他们不会带走属于奥斯本计算机公司的财产。但是没人告诉安保人员,这家公司生产的是便携式计算机,于是员工还是带着奥斯本计算机公司的库存离开了。
其他公司也倒在IBM的阴影之下。EduWare和闪电软件等小型软件公司同意被大企业收购,所有的软件公司都学会了为任何新的软件产品首先开发“IBM版本”。就连大公司也调整了自己的行为。雅达利公司和德州仪器公司试图用低成本的家用机打入个人计算机市场,却吞下了数百万美元亏损的苦果。雅达利公司遭受重创。虽然德州仪器公司的低成本TI-99/4比其他公司的产品走进了更多家庭,但它还是在1983年秋天宣布要降低损失,退出了个人计算机制造领域。
IBM的进入也影响了杂志、展销会和商店。离开MITS公司后,戴维·巴纳尔创办了《个人计算》杂志,1982年,他又推出了《个人计算机》杂志以响应IBM的到来。《个人计算机》是一本很厚的出版物,主要针对IBMPC的用户。大型出版社很快开始争夺巴纳尔的杂志。韦恩·格林在1983年已经将《千波特》杂志创办成计算机杂志界的帝国,他将杂志卖给了东海岸的一家企业集团。亚瑟·萨尔斯伯格和莱斯利·所罗门让《大众电子学》平稳过渡为《计算机与电子学》(ComputersandElectronics)。吉姆·沃伦在1983年年底举办了一场IBMPC展,然后将他的策展公司——计算机展会——卖给了普伦蒂斯霍尔出版社,沃伦声称业务规模太大,自己管理不了。
计算机天地和独立计算机商店发现自己要和西尔斯百货以及梅西百货展开竞争,因为IBM开拓了新的个人计算机销售渠道。
1983年年底,IBM推出了第二款个人计算机。这款机器名为PCjr,没有什么技术创新。也许是为了防止商业用户购买这款更便宜的新机器来代替IBMPC,IBM给PCjr配备了质量很差的“小姑娘”键盘,这种键盘不适合用于长时间的正规用途。虽然PCjr在技术设计方面毫无特色,反响平平,但是IBM表明,通过这款计算机,它发现了一个广阔的、尚未大量开发的家用计算机市场。IBM也想成为那个市场的主导力量。
为迎接与IBM之间难以避免的短兵相接,苹果公司采取了很多重大举措。1983年,苹果公司聘请了百事公司的前高管约翰·斯卡利担任新总裁,以便应对和IBM之间已经处于劣势的竞争。
那时候的苹果公司已不再是产业原始阶段的主导企业,能够吸引巨型企业百事可乐的总裁接班人得益于乔布斯的说服力。“你可以留在那里卖糖水,”他对犹豫不决的斯卡利说,“也可以和我一起来改变世界。”斯卡利跟他走了。
然后,1984年1月,苹果公司推出了麦金塔计算机。
IBM选择强调它的名字——计算机行业中最著名的三个字母。苹果公司决定提供最先进的技术。麦金塔计算机立刻因其引人注目的设计而广受赞誉,其中包括使用鼠标的高级软件技术、高级的图形用户界面以及包装轻巧、性能强大的32位微处理器。
苹果公司喜欢将当时的情形描述为老大哥和任性新贵之间的对抗,但其实苹果公司已经不再是到处找钱的嬉皮士车库商店了。计算机产业已经成为大买卖,苹果是一家资金充沛的正规公司。
商人的目的是追逐利益,这个根植于发烧友群体的产业所取得的财务成功切断了它与其根基之间的联系。但李·费尔森斯坦等人试图捍卫的那种“让大众享有计算机力量”的精神并未消亡。就连坚定的保守派IBM也向它屈服,采用了开放式架构和开放式操作系统。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IBM公司策略通常是租借计算机而不鼓励销售。对于当时制造的像房间那样大的计算机来说,这种方法是恰当的。这些机器有着专用架构和软件,它们的力量的确不属于使用者,而属于制造它们的公司。
最早的苹果麦金塔计算机 拥有128K内存。(资料来源:苹果公司)
但在个人计算机出现后的第一个十年里,情况发生了变化。1984年,个人计算机及其所驾驭的、不断增长的力量似乎属于大众了。
跟你打交道的大多是创业者。自大狂,一堆自大狂。
——爱德华·法伯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