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就业与工资
根据马克思的思想体系,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工人的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如同一件可以在市场上用货币进行买卖的东西。获得自由的条件之一就是取消劳动力的商品属性。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官方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特别强调社会主义已经取消了劳动力的商品属性,一个人的劳动能力再也不是一件商品。①把这个概念转换为本书的语言,那就是劳动力的配置将不再由市场机制协调。
本章考察了经典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劳动力配置问题。②在结尾部分,我们还会再回到上面官方所宣传的观点,看一看经过本书的分析之后,这种观点在多大程度上还能站得住脚。
本章首先介绍劳动力配置的长期特征,然后是其短期特征,接着研究短期劳动力配置参与者的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章只涉及公有制部门(国有企业,非企业性质的国有单位,合作社)的就业问题。③前文已经说明,在经典社会主义体制下,其他社会部门几乎微不足道,因此,我们将在后面改革阶段时再讨论其他部门的就业问题[19.2,22.2,23.1]。
①下面一段文字引自斯大林时代的官方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社会主义的工资与资本主义的工资有本质的区别。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力已经不再是一种商品,工资也不是劳动力的价格。它不是反映着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关系,而是反映了由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所代表的整个社会与为了自己和社会而工作的个体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1954,第452页)。
②一般性综述,见参见J. Adam(1982,1984)、A.Bergson(1944)、J. G.Chapman(1963)、M. Ellman(1985,第9章),以及A. Kahan 和B. Ruble 等(1979)。
③本章在使用诸如“就业”和“劳动需求”等词汇时,就是指公有制部门的就业和劳动需求,此后就不再进行特别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