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欧洲和美国
相当遗憾的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政府,其中包括那些在口头上同美国危险的走极端的政策划清界限的政府,最后还是屈服于压力,从而对加强军备竞赛和加剧国际紧张形势承担了责任。
现在举个具体的例子。1986年4月美国飞机轰炸了的黎波里、班加西和利比亚领土上的其他目标。这是一次公然的侵略行动,其借口是经不起文明社会一驳的。美国飞机从英国的基地上起飞,穿过了西欧的领空。可西欧怎么样呢?实际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各国的政府是看着所发生的一切而默不作声,不敢阻拦美国的这次行动。当时我对瑞典首相说(我同他谈话是在收到这次袭击的消息后几小时进行的),这种态度使我想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对侵略者实行的“绥靖政策”。要是美国军界突然“想要”用轰炸来惩罚华沙条约组织的一个成员国,那怎么办呢?还是“溜之大吉”吗?要知道,这可是战争啊!在我们这个核时代,每个人所负的责任都空前地增大了。
古希腊有个关于欧罗巴被劫走的神话。[3]这个故事情节忽然具有现代意义了。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欧罗巴还在原地未动。但是,有时令人感到西欧国家的独立政策似乎被人劫走了,并被运到了大洋彼岸。这是在保护安全的借口下出卖民族利益。
欧洲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种威胁来自大洋彼岸汹涌而来的“大众文化”。西欧的知识分子对此感到不安,我们是理解的。的确,思想深邃、人情味浓厚的欧洲文化,正在被恣意宣扬暴力和淫秽的低级作品、被到处泛滥的庸俗感情和无聊思想所代替,这只能使人感到惊奇。
当我们强调欧洲的独立自主立场的意义的时候,人们常常就此指责我们,说我们想要挑起西欧和美国的不和。这样的想法我们过去和现在都没有。我们决不想忽视或者低估西欧和美国之间存在的历史联系。把苏联的欧洲政策解释成某种“反美主义”的表现是荒谬的。我们不打算在外交上走钢丝,不想引起国际关系中的混乱。这不符合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促进建立在各国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基础上的稳定而持久的和平。
我们关于“全欧大厦”的想法,绝不意味着打算把某个人关在大厦的大门之外。当然,我们并不希望谁一脚把欧洲大厦的大门踹开,坐在并非他自己家餐桌的上首席上。不过,这是住宅主人自己的事。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对美国以及加拿大参加赫尔辛基进程范围内的活动,反映是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