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字指示
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临近尾声时,邓小平选择落实他早就计划的退休。20世纪80年代,他采取了很多措施结束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此前只有在位者死亡或丧失天命,权力才会易手。而这两条标准既模糊不清,又容易招致混乱。邓小平成立了一个由元老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安排让那些不肯放弃权力的人退休,然后去该委员会。邓小平告诉来访客人,包括我在内,他打算很快退下来,担任这一机构的主席。
自1990年初起,邓小平开始逐渐淡出高层。他是近代以来第一位这样做的中国领导人。1989年事件也许更促使他下决心退下来,确保在过渡期间一位新的领导人能站稳脚跟。1989年12月,斯考克罗夫特是邓小平接见的最后一位外国客人。与此同时,邓小平不再出席公众场合的活动。一直到1997年去世为止,邓小平深居简出。
邓小平从公众视野中消失后,决定给他的接班人和下一代领导人留下几句指示,作为他们的工作指南。他向共产党官员作出这些指示时,选择采用了中国历史的传统文体,文字言简意赅。其中被广为人知的一项是24字指示,而另一项是12字说明,传达对象仅限于高级官员。24字指示如下:
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38]
寥寥几行的指示并没有具体指明中国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敌人,很有可能是因为邓小平自知,听取他指示的人已本能地认识到自己的国家处境维艰,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尤其是在国外。
想想中国历史上被潜在的敌对势力包围的年代。中国强盛时期,会镇抚四邻;衰微时期,则以拖待变,争取时间,坚信凭借它的文化和政治知识的沉淀,中国终将恢复其大国地位。外部世界一向难于与中国这一独特的国家打交道——它若即若离,但又遍及四海;恢弘威严,又偶尔陷入混乱。现在,感到四面受敌的危险,这个国家正在试图自我改革。邓小平本来可以轻而易举地靠煽动情感或中国的民族主义去号召本国人民,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求助于中国古老的价值观:面对困难镇定自若;注重调研;目标专一。邓小平看到,最大的挑战不是挺过困难时期,而是眼前的危险过去后为未来作好准备。
24字指示用意何在?是作为困难时期的指南,还是一条永恒的箴言?当时,中国的改革受到国内动荡和外国压力的双重威胁。然而在下一阶段,待改革胜利后,中国的增长也许会引起世界新的关注,那时国际社会也许会设法抵制中国迈向大国地位。面临重大危机之时,邓小平是否预见到,对中国的最大威胁或许在它最终崛起之后?据此,邓小平敦促本国人民“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换言之,不要因为过分自信而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在中国处于动荡和孤立的低潮时期,邓小平很可能担心两件事:一是中国也许会在这场危机中自我毁灭;二是中国的未来也许取决于下一代领导人是否有足够的眼光,认识到过分自信的危险。此时,邓小平的思想是针对中国眼前的困难,还是针对中国强大到无须低姿守拙后是否仍会这样做?中美关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对以上问题的回答。
——XX——
[1]. 史景迁指出,1989年是几个饱含政治含义的周年的汇集点:“它是法国大革命200周年、中国五四运动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40周年以及与美国恢复外交关系10周年。”史景迁,《追寻现代中国》(纽约:诺顿出版社,1999年),第696页。
[2]. 黎安友,“平装版前言:天安门文件集——一位编辑的思考”,张良、黎安友和佩里·林克编,《天安门文件集》(纽约:公共事务出版社,2001年),第8页。
[3]. 理查德·鲍姆,《埋葬毛泽东:邓小平时代的中国政治》(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54页。
[4]. 黎安友,“这批文件及其重大意义”,引自《天安门文件集》序言,第4页。
[5]. 试图施加附加条件的一个例子是克林顿将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同中国改变其人权记录挂钩。详见本书第十七章“又一次和解:江泽民时期”。
[6]. 戴维·M·兰普顿,《同床异梦:处理1989~2000之美中关系》(伯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05页。
[7]. 老布什、斯考克罗夫特,《改变的世界》(纽约:诺普夫书局,1998年),第89~90页。
[8]. 同上,第97~98页。
[9]. 国会和白宫均担心,在美国公开参加抗议活动的留学生返回中国时会受到惩罚。总统表示,对要求延长签证的申请将予以照顾。与此同时,国会争取不经申请即可延长签证。
[10]. 老布什、斯考克罗夫特,《改变的世界》(纽约:诺普夫书局,1998年),第100页。
[11]. 同上,第101页。
[12]. 同上。第102页。
[13]. 同上。
[14]. 戴维·M·兰普顿,《同床异梦》(伯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02页。
[15]. 老布什、斯考克罗夫特,《改变的世界》(纽约:诺普夫书局,1998年),第105~106页。中国外长钱其琛在其回忆录里不同意这一说法,坚称这架飞机始终很安全。钱其琛,《外交十记》(纽约:哈珀·柯林斯出版社,2005年),第133页。
[16]. 老布什、斯考克罗夫特,《改变的世界》(纽约:诺普夫书局,1998年),第106页。
[17]. 同上。
[18]. 钱其琛,《外交十记》(纽约:哈珀·柯林斯出版社,2005年),第134页。
[19]. 老布什、斯考克罗夫特,《改变的世界》(纽约:诺普夫书局,1998年),第109页。
[20]. 同上,第107页。
[21]. 同上。
[22]. 同上,第107~108页。
[23]. 同上,第107~109页。
[24]. 同上,第110页。
[25]. 邓小平说得很明白,他打算很快退休。1992年,他的确这样做了。不过他仍被视为一位具有影响力的政策决策者。
[2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4年印度和中国谈判达成的,其内容是信奉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共存并互不干涉。
[27]. 1989年10月尼克松对北京进行私人访问时,邓小平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请转告布什总统,让我们结束过去。美国应该带一个头,只有美国才能带头,因为美国强,中国弱,且受到伤害的是中国。如果你们想让中国乞求你们,中国做不到。即使拖上100年,中国人也不会求你们结束(对中国的)制裁……无论中国领导人是谁,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肯定要下台,因为中国人民不会饶恕他。”兰普顿在《同床异梦》一书中引用,第29页。
[28]. 白宫有些人认为,邀请方励之与他批评的中国领导人同台出席美国总统举办的宴会是不必要的挑衅行为。他们指责美国驻华大使馆未能事先提醒他们即将发生的争执。而美国驻华大使洛德当初把方励之列入宴会客人名单时,实际上曾说明方励之是一位直言不讳的持不同政见者,邀请他可能会激怒中国政府,但仍应向他发出邀请。
[29]. 美国驻华大使馆发给华盛顿美国国务院的函电,SITREP No.49,6月12日,当地时间1989年6月11日。见杰弗里·T·理查森、迈克尔·L·埃文斯编,《天安门1989:解密历史》,国家安全档案电子版简报第16号,1999年6月1号,第26号文件。
[30]. 老布什、斯考克罗夫特,《改变的世界》(纽约:诺普夫书局,1988年),第99页。
[31]. 美国驻华使馆电报,“中国和美国——持久接触”,1989年6月11日,机密,载于《美国天安门文件集:新文件透露美国对1989年中国政治危机的看法》,迈克尔·L·埃文斯编,国家安全档案电子版简报(2001年6月4日),第11号文件。
[32]. 老布什、斯考克罗夫特,《改变的世界》(纽约:诺普夫书局,1988年),第101~102页。
[33]. 钱其琛,《外交十记》,第140页。
[34]. 老布什、斯考克罗夫特,《改变的世界》(纽约:诺普夫书局,1988年),第174页。
[35]. 同上,第176~177页。
[36]. 最终方励之及其夫人搭乘一架美国军用运输机离开中国去英国,之后在美国安家。方励之成为亚利桑那大学的物理教授。
[37]. 理查德·埃文斯,《邓小平和现代中国的形成》(伦敦:哈米什·汉密尔顿出版社,1993年),第304页(援引《争鸣》杂志,香港,1990年5月1日)。
[38].“邓小平新政策的‘指导方针’”,FBIS-CHI-91-215。一并参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根据国防授权法案2000财政年度向国会提交的报告”(2007),美国国防部国防部长办公室,7,http://www.defense.gov/pubs/pdfs/070523-china-military-powerfina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