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
桑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他们的“非—非洲人”外貌。当然,非洲人的外貌有着巨大的差异,任何企图按照“非洲人”和“非—非洲人”来把人分类的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当我们大多数人一想到非洲人,我们脑海里浮现的画面是中部非洲人和(经过欧洲奴隶贸易到达美洲的)非裔美国人以及非裔加勒比人身上的典型班图人特征。而桑人的个头小很多,肤色较浅,头发更卷曲,眼睛上有一层更厚的皮肤,被称为“内眦赘皮”(epicanthic fold),这也是东亚人的特征。正是这种特征使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内眦赘皮是我们物种的一个先祖级特征,在西部欧亚人(western Eurasian)和班图人种群中完全消失了。这一假说在内眦赘皮的遗传基础被破译之前纯粹是推测,但它肯定与来自桑人的证据是一致的。那么,我们是否能从桑人身上看到我们那生活在与基因亚当同时代的祖先呢?
想象我们共同的男性祖先和女性祖先的长相是很困难的。我们只能根据我们观察到的当今人类群体的多样性,并参照人类形态演变过程,做出一些有依据的猜测。在这个意义上,它就像任意一门历史学科一样,只能根据现存的线索来了解从前发生的未知事件,以简克繁。不幸的是,我们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评估我们画出的肖像是否准确无误,所以我们只能无条件地相信。
我们的非洲祖先不大可能像博物馆里描绘的那种毛茸茸的野蛮原始人类,我们对尼安德特人的先入之见影响了我们的判断,尼安德特人可能是相当多毛和野蛮的。相反,至少与尼安德特人相比而言,他们有可能是相当瘦弱和优雅的。原因很简单,尼安德特人体型巨大,外表多毛,才能适应寒冷的欧亚气候,而我们最早的祖先生活在非洲南部和东部相对温暖的气候中,他们不需要多毛的外表来保暖。
他们可能有内眦赘皮。虽然这一特征有可能在世界其他地区再次出现,但更有可能是我们共同的祖先身上的一个特征,而这一特征在那支演变成中部和西部欧亚人的人群谱系中完全消失了。当然,唐氏综合征的每一个病例都会出现内眦赘皮,所以这可能是比较容易产生的。不管怎么说,这仍是一个很好用的假设:内眦赘皮是一种祖先的特征。
早期人类可能有着较深的肤色。这是因为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是阳光灿烂的非洲大草原,在那里,黑皮肤在抵御太阳辐射方面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保护,这是个明显的优点。这也是因为在欧洲人和东北亚人中存在的一些浅肤色基因变异来自祖先的偏深色基因(被称为MCiR或促黑细胞激素受体),这种基因在当前的非洲只发现了一种。因此,非洲人更有可能保留了较深的肤色,而不是从浅色进化到深色的。
我们6万年前的祖先大概和你我一样高。当然,这种说法毫无意义。现代人类的平均身高在世界各地差异很大,荷兰人是欧洲人口中最高的,年轻男子平均身高超过6英尺(1.83米),女性则低几英寸。日本人稍微矮一些,男性平均身高约为5英尺6英寸(1.7米)。非洲中部的特瓦俾格米人明显是最矮的,男性平均身高只有5英尺(1.5米)。这种身高的变化反映出了人类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我们的直立人和东非直立人(Homo ergaster)祖先也是如此。
因此,在我们脑海里浮现的应该是一个皮肤黝黑的人(虽然可能不像今天的一些非洲人那样黑),比较高,很瘦,或许有着内眦赘皮。如果这样一个人穿着西装乘坐火车并坐在你对面,不会让你觉得特别不协调。我想这并不奇怪,毕竟他生活在你之前的2500代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