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脚石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尼安德特人在现代智人抵达欧洲后的几千年内消亡。从距今3万年开始,在欧洲发现的人类遗存只有现代智人的,他们通常被称为克罗马农人(Cro-Magnons)。该命名源自法国西南部克罗马农地区,1868年该地区的洞穴首次出土了欧洲人祖先的一些骸骨。这些早期欧洲人的体型比他们的尼安德特邻居更为纤细、颀长。相对于尼安德特人约165厘米的典型身高来说,克鲁马农人的一般身高超过180厘米,四肢也长。对于埃里克·金考斯(Erik Trinkaus)这样的古人类学家而言,这样的身体比例表明他们来自气候更为温暖的地区。由于长期生活在较为寒冷的欧洲,尼安德特人拥有更加矮壮和肌肉更为发达的身体结构。这意味着克罗马农人是从更温暖的地方来到欧洲的。
正如我们所知,尽管我们希望找到非洲谱系经由中东传入欧洲的直接证据,但是在欧洲根本找不到中东族群的谱系类别。起源于3万年前的基因标识M173,在今天一些相对来说与外界隔绝的欧洲人群中出现的频率也会很高(包括凯尔特人和巴斯克人),而它出现的年代大体相当于考古学家推断的现代智人在欧洲定居的时间。欧洲其他几个主要的Y染色体谱系都比M173时间短,原因应该是它们在欧洲出现的时间要晚于M173,或者是从M173衍生出来的。如此说来,M173是第一个现代欧洲人的可能标识,可以以此定义欧洲其他谱系。当然,它只是基因演变链的某个节点,顺着这条基因演变链条我们可以回溯到M168,甚至M168以上的更为古老的非洲亚当。尽管如此,事实上是M173之上倒数第二的节点标识M45解决了最早的欧洲人的来源之谜。M45是M173的垫脚石,它表明了欧洲人实际上是中亚部落民的一个亚类。
正如前面我们讨论过的,距今3万到4万年时,干草原带一直延伸到了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带。在上旧石器时代的猎手眼中,这里的食物资源丰富得犹如天赐。沿着干草原带,现代智人既可以向西进入欧洲,也可以向东进入朝鲜和中国。在这个时期,这条干草原带有可能扩展到今天的德国境内,也可能包括法国。从在法国山洞发现的3万年前的动物骨头,我们可以知道驯鹿在当时的法国很常见,而驯鹿适合生存在寒冷的干旱草原和欧亚北部的冻原。气候变化为中亚干旱草原上的狩猎者打开了大门,让他们得以进入欧洲。而后来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在区区几千年内他们迅速上位,并在欧洲取得支配地位。
干草原带的生活经历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这里磨砺了他们的狩猎技能,促进了他们工具制作的技术提升,相对于他们刚刚出走非洲之际,这些经历确保了他们在与尼安德特人的生存较量中占据优势。当然,在中亚草原生活的数千年里,为了适应艰苦的生活环境,他们肯定形成了一种适应环境的文化模式。这个模式在数千年间战胜了尼安德特人在数十万年中形成的生物适应性——短小、粗壮的体型。作为来自非洲热带地区的最新移民,上旧石器时代的人一开始极有可能相当不适应北半球的气候,缺乏适应的装备。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中亚的干旱草原给了他们一个学习期,好去适应这个星球上最不适合居住的环境。相对于冰封的、狂风呼啸的哈萨克草原,西欧的山洞温和舒服得多。
这一磨炼过程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早期中东的移民没有立即进入欧洲。巴尔干半岛的山峦和森林对于适应了干旱草原生活的人来说多少有一点障碍,但是显然当时有一些人直接越过这里。通过他们的Y染色体的低频分布我们可以推测出他们并没有很好地适应西欧严酷的气候——但这仅仅是猜测而已。确凿无疑的事实是,绝大多数的欧洲男性,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可以将我们的祖先追溯到3.5万年前的中亚。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这也把我们和为数不多的西伯利亚猎人联系起来了,正是这些猎人,在上一次冰期的极度深寒中,顶着风暴走进了亚洲东北部的冻土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