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译本 >
- 科学的隐忧-汪婕舒译 >
- 第6章 什么科学入你耳?
媒体上的科学会影响科学家吗
目前我们已经讨论了科学生态系统的一个反馈机制,这个机制将科学与媒体和公众连接起来。接下来,我们将看到,这个机制如何间接将压力反馈回科学界。那么,科学家们愿意读到什么样的科学新闻呢?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它会影响科学家对彼此工作的评价。
在科普作品中浸淫多年,我变得越发警觉,因为每篇故事背后都暗藏着一些目的,在字里行间“不经意”地浮现出来,而我不愿意轻易受其影响。现在,我尽量避免阅读我自己领域的科普作品,而是刻意寻找较为陌生的学科来阅读,这样我能够获得更多乐趣,而无须介意文章背后的政治游说目的。多年以前曾激发我兴致的作品,现在正在侵蚀我的兴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到处进行哗众取宠和故作姿态的“表演”,只是为了突出自己的研究很重要,刻意造势。许多科学家和我一样,对这种现象忧心忡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现在的科学生态系统的核心具有一种竞争文化。但这种文化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几百年前,科学家们在各自的国家研究院内争先恐后地进行科学发现,那时的情况可能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是科学家的数量。今天,科学家的数量激增,这使得竞争变得白热化。
优秀的科学记者应该具备启迪人心的能力,既对普罗大众,也对科学家。尽管科学家们可能在背景知识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他们通常来自完全不同的研究领域。由于科学界不断“生产”巨量的科研成果,我只能心无旁骛地聚焦在我自己的领域,关注我自己领域的科研成果,无法分心来关心其他领域。因此,科学新闻的一大功能就是为科学家提供来自其他领域的反馈。它们为科学家提供了不一样的研究目标,能激发出新思想,建立新连接。对我而言,当我读过了某个领域的新闻,我便能以此为基础,与该领域的科学家展开对话。如果没有科学新闻,在我们的交谈中,某些话题可能永远无法被提及。因此,科学新闻对科学界的健康大有裨益,对科学内部的生态系统十分重要。
除此之外,科学新闻对推动科学进步并无多大用处。我心中对一项研究的敬重程度并不会因为它被媒体大肆报道而增加半分。经验丰富的科学家知道,当别人告诉他们某些研究“很重要”时,必须抱有怀疑的态度。本章所提出的所有冲突,均来自科学家们心中评判科学故事的“那杆秤”。科学家目睹了科学报道走红的过程。身处这个系统中,他们对它所带来的压力与奖赏心知肚明。
20年前,我在日立公司工作。作为团队一员,我研究了金属块吸收光的短脉冲的机制。我们的实验展示了光的类波性质如何“印刻”在金属块的电子中;并且,通过波干涉,我们能在1/1013秒的时间内,将所有光能吸收回来。我们将几种建造极快光开关的方法申请了专利,但日立公司还想要我们在媒体上造势,以向公众展示他们在高科技研究方面的投资是成功的。
他们聘请了一家优秀的通讯社。我们这些科学家便被赶鸭子上架,参与了将科学翻译给大众的过程。我们为通讯社准备了许多背景材料。在伦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我们用声波来模拟光波的行为,进行了漂亮的演示。通讯社运用他们在科学媒体圈的人脉关系,请来了许多主流科学记者。在我们官方发布的信息之外,这场盛会在全世界的各种媒体(包括报纸和杂志)上制造出了许多(几乎完全相同的)科学故事。
由于日立公司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他们对科学的投资,这个事件在媒体上获得了大量报道。尽管这个故事还排不上“年度最佳科学故事”,但它传递的信息是很好的:它向人们展示了大型工业企业投资的基础科学研究也可能带来惊人的技术进步(日立将这种研究称为“北极星”式研究,而不是毫无方向的“蓝天”式研究)。这些媒体报道也可能进一步影响了日立公司的管理层,促使他们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投入更多资金。但是,我不是很赞同这种烧钱(这可是好几万美元)将科学简单地“翻译”成大众媒体内容的行为。在科学界,我们常认为,曝光度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影响力。在科学界,人们对科学思想的评判方式是不同的。一项科学是死是活取决于它在社会中是否被广泛使用以及它为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我在日立做出的“光开关”成果后来被运用在很多地方,最初的故事早已被遗忘(正如其他众多有用的科学进展一样,它们的目标是变得无处不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当初那场新闻发布会并没有起到什么重要的作用。
那么,科学新闻故事的普通读者呢?他们能从中汲取什么养分呢?他们会不假思索地接受故事中的所有信息吗?如果是这样,他们会吸收哪些部分呢?我确实相信故事中精心打磨过的信息,我相信颠覆性的科技通常来自尚处于发展初期的科学领域,我相信电子的类波性质对技术发展十分重要,我也相信日立公司在进行领先的技术研究。但是,金钱确实可以让某个科研项目在当下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将其不加鉴别地“翻译”给大众媒体。没人深入地去了解这些科学成就真正会带来什么影响,它的应用是否切实可行(这些都是非常有趣、实实在在的问题)。日立公司想要的只是一篇好的科学故事,他们信任科学记者们的判断,这确实能做出一篇好文章。那么,赶快卷起袖子,放手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