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概述谷精变成动物的风俗

字数:1303

在北欧的民间风俗中,把动物当成谷精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风俗里的收获晚餐明显带有圣餐仪式的性质。在人们的观念中,某种动物就是谷精,收获时农民杀掉它并分食了它,如公鸡、兔子、猫、羊、牛,就是被当成谷精以圣餐的形式被吃掉的;而在春天播种时节,猪就成了圣餐食物。人们还把面包或饭团做成动物的形状,代替真正的动物的肉,当作圣餐吃掉,比如,收获者吃猪形饭团,春天播种的人和牲畜吃公猪形的麦饼(“圣诞公猪”)。这里的麦饼或饭团就是圣餐。

读者可能注意到了,在谷精这个概念里,人形的谷精和动物形态的谷精完全同等。这里我们再简要阐述一下。人们看到谷物在风中起伏,有的说是“五谷妈妈”在地里走,有的说是“五谷狼”在走,大人还因此告诫孩子不要在谷地里玩耍。在收割或打谷时,人们不是说“五谷妈妈”,就是说“五谷狼”藏在最后一捆谷物里;最后一捆谷物还被叫作“五谷妈妈”或“五谷狼”,有时做成女人的形状,有时做成狼等动物的形状。而割、捆、打最后一捆谷物的人也会根据谷物的种类被叫作“老太婆”“狼”等等。有些地方把谷物做成人形,叫作“女儿”或“玉米妈妈”等等,为了一直得到谷精的庇佑,这些人形的谷物会被一直保存到来年的收获时节。有些地方保存的是“收获公鸡”,有些地方则是“山羊”,其实它们被从一个收获季保存到下一个收获季都是出于同一个目的。有些地方为了求得丰收,春播时把从“五谷妈妈”上打下的谷粒掺进谷种里;有些地方出于同样的目的,在春播时把公鸡毛——在瑞典用的是“圣诞猪”——掺进谷种里。人们一直留着“五谷妈妈”或“五谷女儿”,在圣诞节时,取一部分给牛吃;在春播时,取一部分给马吃。有些地方是留一块圣诞猪的肉在春播时给马或牛吃。最后,人们会真的或假装杀死一个动物来表示杀死了谷精,并把它当圣餐吃掉。当然,他们吃的或者是谷精化身的真肉,或者是做成它的形状的面包。

很多其他动物,比如狐狸、獐子、绵羊、鹿、熊、驴、老鼠、鹌鹑、鹳鸟、天鹅、鸢鸟也会被人当成谷精。为什么人们会把动物,而且是很多不同的动物当成谷精?可能是因为,当某种动物出现在田地里时,原始人就认定它们和谷物之间有某种神秘的联系。但其实,古代的田地之间是没有围栏的,动物可以在其间自由奔走。而现在我们能认识到这一点,对于能在田地里看到牛、马这么大的动物,自然不会感到奇怪。在现代英国几乎看不到牛或马跑到田地里去,当然个别情况除外。为什么人们认为谷精变身为动物之前藏在最后的谷物里?在收谷物时,田里的很多野生动物,比如野兔和鹧鸪也会随着收割工作的推进被驱赶到还没收割的谷地里,当收割到最后一块谷地时,它们就逃出去了。因此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在收割最后一块谷地时,收割者和其他人会把它围起来,当快收割完时,这些动物避无可避就往外冲,人们就挥舞棍子或用枪打死它们。原始人认为,谷精是以成熟的谷穗为家的,收割时它就被人从家里赶了出来,自然要变成动物逃跑。而且,他们认为谷精既然是谷物的精灵,有变成动物的巫术也是完全可信的。在割最后一块地的谷物时会蹿出一只动物来,他们并不觉得奇怪。而把动物当成谷精和把过路人当成谷精,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在原始人的观念中,田地或是打谷场旁边突然冒出一个陌生人,那他无疑就是从割下或脱粒的谷物中逃出来的谷精。同理,在割下的谷物中突然跑出一只动物,那就是家园被毁而逃跑的谷精。任何解释都难以抹掉两种说法之间的等同关系。如果想要用其他原则来解释把动物当成谷精的现象,那这个原则必须同时也能解释把陌生人当成谷精这个问题。

注释

[1]基督教纪念耶稣在人面前显现神性的节日,教会规定该节日为1月6日。——译注


第九节 谷精变成猪第四十九章 以动物形象现身的古代植物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