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天下才子必读书 - 金圣叹选批 >
- 卷十 唐文
上张仆射书
韩愈
前幅条畅,后幅酣态。
九月一日,愈再拜:(通名。)
受牒之明日¹,在使院中²,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³。(吏示故事十余。)其中不可者⁴,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其中此一事不可。)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不敢言,先作小曲。)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⁵。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不得不言。下去,皆畅言之也。)
凡执事之择于愈者⁶,非为其能晨人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人而夜归,其所取犹在也。(笔势反复,却又甚径直。)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⁷。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笔势反复,却又甚径直。)《孟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⁸。”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笔势反复,却又甚径直。)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且作结束,下去再说。)
愈蒙幸于执事⁹,其所从旧矣。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¹⁰;加待之,使足以为名。寅而人,尽辰而退。申而人,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申己意。)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¹¹,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五“执事……如此”,笔酣墨恣,目中无人。)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¹²,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三“韩愈……如此”,笔酣墨恣。)则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一落。此一,是正落。)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¹³。(一执事云云而已耳,一韩愈云云而已耳,笔酣墨恣。)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又一落。此一,是反落。)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¹⁴,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收。又连下四“其”字,总是笔酣墨恣。)
愈恐惧再拜。
【注释】
¹受牒:接受任命。牒,公文,这里是指任命书。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公元795年)正月至三月,韩愈三上宰相书未得理睬后,即离京东归河阳故乡。贞元十二年被宣武军节度使董晋任命为节度推官。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董晋去世,汴州军人叛乱,韩愈得脱,由洛阳到达徐州。这一年秋天,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任命韩愈为节度推官。张建封,字子立,兖州(今山东兖州)人。贞元十二年在徐州任上,朝廷曾加他检校右仆射的官衔,所以韩愈称他为张仆射。
²使院:节度使办公的处所。
³故事:成例。即使院的旧制度。节目:条目。
⁴不可者:不应有的、难以遵循的。
⁵抑:压抑、压制。
⁶执事:原指帝王、大臣左右侍从之辈,写信时称对方为执事,意思是不敢直接与对方交谈,故向执事者陈述,表示尊敬。
⁷不一其事:不一,不应统一、划一。其事,那件事,指“下之事上”或“上之使下”。
⁸“《孟子》有云”四句:无大相过,无大差别,指国力强弱相去不远。以其:因为他(诸侯)。好臣其所教:喜欢任用听自己的话的人为臣。不好臣其所受教:不喜欢任用能使自己获得教益的人为臣。臣,用做动词。这四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引文与原文稍有出入。
⁹紫幸:受宠。
¹⁰性:本性。
¹¹不枉其性:不压抑他的本性。枉,弯曲,引申为压制、压抑。有容:有度量。
¹²谄屈:谄媚、屈从。
¹³利之:图其利。14矜:哀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