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天下才子必读书 - 金圣叹选批 >
- 卷十 唐文
讳辩
韩愈
前幅,看其层叠扶疏而起;后幅,看其连环钩股而下。只是以文为戏,以文为乐。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¹。(既自欲作辩,便从自承认起。)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²,(争名。)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³,和而唱之⁴,同然一辞⁵。(“不察”,轻轻只下四字,便早定此案。下辩,固余文也。“和”者,转更唱之也。)皇甫湜曰⁶:“若不明白⁷,子与贺且得罪。”(作辩之由,看“子与贺”句。子字在贺字上,又贺不作辩、公作辩之由。)愈曰:“然。”(先用一“然”字接住,下方起。)
律曰:“二名不遍讳⁸。”释之者曰:“谓若言微不称在,言在不称徵(释毕。)是也。”(言释者是也。)律曰:“不讳嫌名⁹。”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邱与营之类(释毕。)是也。”(言释者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上引律文,此入叙事。)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贺父名进肃,律尚不偏讳;今贺父自名晋肃,律岂讳嫌名乎?只此是正辩毕。以下,俱以文为戏,以文为乐。)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其辞甚戏,其旨甚辣。)
夫讳始于何时?(提笔更端起。)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¹⁰,孔子不偏讳二名¹¹,《春秋》不讥不讳嫌名¹²,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¹³,曾参之父名晢,曾子不讳昔¹⁴。(此引周公、孔子,最似拉杂不整,不知其周公只是一句,孔子却是四句。盖《春秋》为孔子之书,曾子为孔子之徒也。“康王钊”句,又只在“春秋”句中,所谓文章虚实繁省之法也。)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又一样辩,妙辩云兴。)汉讳武帝名彻为通¹⁵,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机也¹⁶;(又一样辩。)惟宦官宫妾,(特指出一项人。)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¹⁷;(还他不察唱和缘故。)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¹⁸?(要不察者细察也。以上拉杂辊掷而下,至此又毅然反复之。)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¹⁹,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辞甚婉,旨甚辣。)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²⁰;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²¹。(忽作袅袅余文。)今世之士,(唱和人。)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²²,亦见其惑也²³。(以文为戏,以文为乐。)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²⁴;(忽然忘曾参,忽然带曾参。)胜周公、孔子、曾参²⁵,乃比于宦官、宫妾;(以文为戏,以文为乐。)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于其亲²⁶,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以文为戏,以文为乐,不图篇终又作如此袅袅数转。)
【注释】
¹举进士:去参加进士科考试。唐承隋制,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材,设进士、明经、明法、明书、童子等科,其中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人所重视。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参加考试的有乡贡(州县选送)、生徒(学馆生员)等。
²毁:诋毁。
³不察:不加分析,不知底细。
⁴和:附和。唱:同“倡”,倡导、传播的意思。
⁵同然一辞:众口一辞。
⁶皇甫湜(shí石):字持正,睦州(今浙江淳安)人,曾从韩愈学古文,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之一,官至工部郎中。
⁷若:假若,如果。明白:公开申辩清楚。白,辩白。
⁸律:唐律,这里指唐律中的有关条款。先秦时期,《礼记·曲礼》中就已有“二名不偏讳”的话,这句话后来载入《唐六典》中,遂成为讳律之一。偏讳,是说两个字的人名不必一—避讳,仅避讳其中一字即可。
⁹不讳嫌名:不讳同音字。
¹⁰周公作诗不讳:《诗经》中旧说为周公姬旦所作的诗中有“克昌厥后”、“骏发尔私”一类句子,而周公父名姬昌(文王)、兄名姬发(武王),所以说他写诗时不避讳父兄之名。
¹孔子不偏讳二名:孔子母名徵在,孔子则言在不言微,或言微不言在,只是避讳其中的一个字。在《论语·八佾》中有“杞不足徽也”、“宋不足徵也”的话,《论语·卫灵公》中有“某在斯,某在斯”。的话,韩愈以此证明孔子不偏讳。
¹²讥:讥剌。
¹³康王钊:周康王姬钊。昭王:周昭王姬瑕。钊、昭两字同音,这是说不避嫌名讳。
¹⁴曾参(shēn申):字子舆,春秋末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人。他是孔子的学生,以孝行著称,《大戴礼记》中的《曾子本孝》《曾子立孝》、《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等篇中载有曾子论孝道的言论。不讳昔:曾参的父亲名皙(xī晰),面《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中》内有“昔者舜匹夫也”、“昔者伯夷叔齐死于沟浍之间”等语。
¹⁵汉讳武帝名彻为通:汉武帝姓刘名彻,避彻字讳,所以称彻侯为通侯、改蒯彻为蒯通。
¹⁶不闻讳滸、势、秉、机:没有听说又讳浒、势、秉、机字样。唐太祖李虎、太宗李世民、世祖李昞、玄宗李隆基的庙讳为虎、世、昞、基,与浒、势、秉、机音同。
¹⁷“乃不敢言谕及机”二句:才不敢说“谕”字和“机”字,认为这是触犯了唐代宗(李豫)、玄宗(李隆基)的庙讳。
¹⁸宜:应当。何所法守:遵循什么样的法则。
¹⁹典:典章。
²⁰讥:这里是批评的意思。
²¹止:尽善尽美。
²²胜:胜过,超过。
²³惑:糊涂。
²⁴“夫周公”句:指周公等圣贤的德行是怎样也超不过的。卒,终于。
²⁵“胜周公”句:指在避讳多寡的问题上超过周公等人。
²⁶孝于其亲: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