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天下才子必读书 - 金圣叹选批 >
- 卷十一 唐文
送杨少尹序
韩愈
送杨少尹,却劈空忽请出二疏,又偷笔先写自己病不能送,便生出无数波澜。
昔疏广、受二子¹,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帐祖道都门外²,车数百辆。道旁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³,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叙二疏事毕。)
国子司业杨巨源⁴,方以能诗训后进,(五字,补写杨君在官时事,必不可少。)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丞相去归其乡⁵。(叙杨君事亦毕,以下发论。)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随手先作一总。)
余忝在公卿后⁶,遇病不能出,(借“病不能出”,生出“不知”二字。)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三“几”字。)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⁷?不落莫否⁸?(三“否”字。)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变。)然吾闻杨侯之去,丞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⁹,不绝其禄。(疏事外,添出一杨事。)又为歌诗以劝之¹⁰,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疏事外,又添出一杨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前云“不知杨侯去时”,此云“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其笔势如疾风之左踅右踅。)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随手再作一总。)
中世士大夫¹¹,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不是骂人,是反衬下文。)杨侯始冠¹²,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¹³。(宾句。)今之归,(主句。)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画七十老人,却画作童子时,奇情妙笔。)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¹⁴。(又添出二疏未有事。)古之所谓乡先生殁而可祭于社者¹⁵,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感叹不尽。)
【注释】
¹疏广、受:疏广、疏受。疏广,字仲翁,西汉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人,宣帝时曾任太子太傅。疏受,字公子,疏广之侄,宣帝时曾任太子少傅。二人在位五年,后同时称病辞官返乡。
²供帐:同“供张”,陈设帷帐等供设宴之用。祖道:饯行。都门:指长安(今西安)东郭门。
³汉史:指班固所著《汉书》。疏广、疏受辞官返乡,离开长安时公卿大夫故人在东郭门外设宴送行的情况,曾载入《汉书·疏广传》内。
⁴国子司业:国子监的副长官,位在祭酒之下,协助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杨君巨源:杨巨源,字景山,贞元五年(公元789年)中进士第。巨源有诗名,白居易、张籍均有诗作赠他。
⁵白:禀告,告语。
⁶余忝在公卿后:韩愈时任吏部侍郎,所以说“忝在公卿后”。忝,有愧于,谦词。
⁷太史氏:指史官。
⁸落薁:寂寞,冷落。
⁹白以为其都少尹:禀告皇上,用杨巨源为河中府少尹。其都,指中都。唐以河中府(治所在河东,即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为中都,设大尹、少尹。杨巨源是河中府人。
¹⁰劝:劝勉。
¹¹中世:中古时期,这里指股、周时期。
¹²冠(guàn贯):古礼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之称。
¹³《鹿鸣》:《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鹿鸣,燕(宴)群臣嘉宾也。”可见《鹿鸣》是周代国君举行宴会时的乐歌。唐代州县宴请中举士子,亦奏《鹿鸣》曲,称为鹿鸣宴。
¹⁴诚:告诫,教育。不去其乡;不忘记自己的家乡。去,弃。
¹⁵乡先生:古时人们对辞官居乡的老人的尊称。社:里社,祀社神的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