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

字数:2955

韩愈

情辞痛恻,何必又说?须要看其通篇凡作无数文法,忽然烟波窗渺,忽然山径盘纡。论情事,只是一直说话,却偏有如许多文法者,由其平日戛戛乎难,汨汩乎来,实自有其素也。

年月日¹,季父愈²,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³,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⁴,告汝十二郎之灵⁵。(序。)
呜呼!吾少孤⁶,(从自说起。)及长,不省所怙⁷,惟兄嫂是依⁸。(兄嫂,即十二郎父母。公于郎,虽叔侄,犹兄弟,其情谊尽在此。)中年,兄殁南方⁹,吾与汝俱幼,(始入十二郎。“俱幼”,只二字,读之早酸从中动。)从嫂归葬河阳¹⁰。既又与汝就食江南¹¹,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叔侄犹兄弟也。)吾上有三兄¹²,皆不幸早世¹³。承先人后者¹⁴,在孙惟汝,在子惟吾,(只是直话,却甚精炼。)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常抚汝(酸。)指吾(酸。)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画尽零丁孤苦。)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上说俱幼,此又略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虽略分,又不甚分,妙,妙。)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¹⁵。(与郎别。)其后四年而归视汝¹⁶。(与郎会。)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¹⁷,(与郎别。)遇汝从嫂丧来葬¹⁸。(与郎会。)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¹⁹,(与郎别。)汝来省吾²⁰。(与郎会。)止一岁,请归取其孥²¹。(与郎别。)明年,丞相薨²²,吾去汴州²³,汝不果来。(与郎不复会。)是年,吾佐戎徐州²⁴,(与郎别。)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²⁵,汝又不果来。(与郞不复会。)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图久远者,莫如西归²⁶,将成家而致汝²⁷。(图与部长会。)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与郎永别不会。)吾与汝俱年少,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与相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²⁸。(曲折写出。)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²⁹,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曲折写出。)

去年,孟东野往³⁰,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³¹,而视茫茫,而发苍苍³²,而齿牙动摇。念诸父与诸兄³³,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³⁴。”(反写作波澜,俱是至情、直话,却又妙文。)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跌,正。)呜呼!其信然邪³⁵?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汉武《李夫人歌》变作无限烟波。)信也³⁶,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³⁷?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³⁸?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纯是烟波,笔无停姿。)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³⁹,何为而在吾侧也?(纯是烟波,笔无停姿。)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⁴⁰,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⁴¹!(纯是烟波,笔无伴姿。凡作三、四翻,下方转。)

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⁴²!(又将前反写作正写,笔笔无停姿。)死而有知⁴³,其几何离⁴⁴!(妙。)其无知,悲不几时⁴⁵,(妙。)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妙,妙。)汝之子始十岁⁴⁶,吾之子始五岁⁴⁷,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⁴⁸?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忽然于郎前写自家不保,忽然又于郎后写二子不保,笔笔无亭姿。)

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⁴⁹,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又作一样曲折。)呜呼!其竞以此而殒其生乎⁵⁰?(曲折。)抑别有疾而至斯乎⁵¹?(曲折。)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又作一样曲折。)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⁵²。耿兰之报无月日。(曲折。)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曲折。)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耳⁵³。其然乎?其不然乎⁵⁴?(曲折。)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⁵⁵。彼有食可守以待终丧⁵⁶,则待终丧而取以来;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⁵⁷。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吾力能改葬,终葬汝于先人之兆⁵⁸,然后惟其所愿⁵⁹。(一段,叙家事。)

呜呼!(自此以下,一往恸哭而尽。)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⁶⁰,敛不凭其棺⁶¹,窆不临其穴⁶²。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⁶³。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⁶⁴!彼苍者天,曷其有极⁶⁵!(更不能分句,何况分段、分字?直是一恸而尽。)自今已往⁶⁶,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颖之上⁶⁷,以待余年。(再叙自家。)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⁶⁸;长吾女与汝女⁶⁹,待其嫁,如此而已!(再叙后人。)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结。)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再结。)呜呼哀哉!尚飨⁷⁰。

【注释】

¹年月日:这是一般祭文开头的习惯用语,即某年某月某日。祭奠的具体时间,刊刻成书时往往作了省略。
²季父:年龄最小的叔父。
³衔哀致诚:怀着哀痛的心情向逝者表达诚意。
⁴建中:人名。时羞:应时的新鲜食品。莫:这里作名词,指祭品。
⁵十二郎:名老成,韩愈的侄儿。因老成在同族兄弟中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老成是韩愈次兄韩介的次子,过继给韩愈的长兄韩会为嗣。韩愈自父亲亡故以后,一直由韩会夫妇抚养,与老成较长时间生活在一起,故两人感情极深。
⁶吾少孤:我幼小时就成了孤儿。韩愈三岁时,父亲仲卿即已弃世,见《新唐书·韩愈传》。
⁷不省(xīng醒):不知道。怙(hù护);依靠,凭恃。《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后来人们往往用“怙”作为父亲的代称。
⁸兄嫂:指长兄韩会及其妻郑氏。依;依靠。
⁹中年,兄殁南方:中年,韩愈长兄韩会死于韶州刺史任上,年仅四十二岁,故称“中年”。韶州治所在今广东曲江县,地处岭南,故云“南方”。
¹⁰河阳:今河南孟县,是韩愈的故乡。
¹¹既:不久。就食:谋食。江南:指宣州(今安徽宣城县),韩家置有田宅在此。
¹²吾上有三兄:三兄,指韩愈的三位哥哥,除韩会、韩介以外,尚有一位姓名未详。
¹³早世:早死。
¹⁴先人:祖先,这里是指韩愈的父亲韩仲聊。
¹⁵吾年十九,始来京城:唐德宗贞元二年(公元786年)韩愈由宣州赴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时年十九。
¹⁶归视汝:回到宣城看望老成。
¹⁷又四年:指贞元十一年。这一年韩愈三上宰相书求仕未得答允,遂东归河阳。省坟墓:祭扫先人坟墓。1遇汝从嫂丧来葬:意思是说这次东归,恰巧遇见老成奉其母亲郑氏的灵柩来故乡安葬。韩愈的长嫂郑氏死于贞元九年。
¹⁹吾佐董丞相于汴州:佐,佐助。董丞相,即董晋,贞元十二年,他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任宣武军节度使,汴、宋、亳、颍等州观察使。韩愈于贞元十二年到达汴州(今河南开封),后曾在董晋属下做过节度推官。
²⁰省:探望。
²¹归:返回宣城。孥:妻子儿女。
²²明年:指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丞相薨(hōng轰):董晋病故。薨,古代称诸侯或二品以上的官员死亡为薨。
²³去:离开。
²⁴吾佐戎徐州:贞元十五年秋,韩愈应召为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的节度推官。节度使治所在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佐戎,协助处理军务。
²⁵罢去:罢职离去。因与张建封意见不合,韩愈于贞元十六年五月辞去节度推官的职务,离开徐州去洛阳。
²⁶西归:指回到河阳。
²⁷致汝:让你来。
²⁸旅食京师:到京城去谋食求生。韩愈于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由洛阳入京选官,贞元十八年春授四门博士,贞元十九年迁监察御史。斗斛(hú户)之禄:微薄的俸禄。斗,十升。斛,十斗。
²⁹乘(shèng剩):一车四马。公相:公卿宰相,泛指地位极高的官职。
³⁰去年:指贞元十八年。孟东野:孟郊字东野。孟郊时由长安选官,出任溧阳(今江苏溧阳县)尉,溧阳和宣州相距不远,所以托他捎信。
³¹吾年未四十:托孟东野捎信时,韩愈年三十五岁。
³²发苍苍:头发斑白。
³³诸父:指伯叔父。
³⁴无涯:无边无际。戚:悲哀,悲痛。
³⁵其信然邪:是确实的吗?
³⁶信也:如果真的是这样。
³⁷嗣:后代。
³⁸纯明:纯正贤明。不克:不能。泽:恩惠,德泽。
³⁹耿兰:人名。报:指报告老成死亡的信。
⁴⁰宜业其家者:应是继承先人事业的人。
⁴¹寿者不可知:人寿的短长是难以预知的。
⁴²几何不从汝而死:过不了多久就要随你死去。几何,若干,这里指时间不多。
⁴³死:死者,指韩老成。
⁴⁴其几何离:即“其离几何”,指离别的时间不会长了。
⁴⁵悲不几时:悲痛的时间也不会很长了。
⁴⁶汝之子:指韩湘。
⁴⁷吾之子:指韩昶。
⁴⁸又可冀其成立邪:又能希望他们长大成人有所作为吗?
⁴⁹比:近来。软脚病:脚气病。
⁵⁰殞(yūn允)其生:丧失生命。殒,死亡。
⁵¹斯:此,指死亡。
⁵²以:于。
⁵³妄称:信口胡说。应之;应付东野。
⁵⁴其然乎:是这样吗?其不然乎:还是不是这样呢?
⁵⁵吊:慰问。孤:指韩老成的儿子。
⁵⁶彼:他们,指韩老成的儿子及乳母。终丧:古礼,父母去世后,须守孝三年,期满,称为终丧。
⁵⁷遂取以来:就立即接他们回来。
⁵⁸先人之兆:祖先的墓地。兆,墓地。
⁵⁹然后惟其所愿:意思是待老成移葬河阳以后,宣城韩家的奴仆的去留则听其自便。
⁶⁰抚汝:抚着你的遗体。
⁶¹敛:同“殓”,给死者换衣服称小殓,安放死者入棺称大殓。凭:扶。
⁶²窆(biǎn贬):棺木入穴。
⁶³相养以生:指生前的相互照应。相守以死:指老成死时自己未能守在他身边。
⁶⁴其又何尤:又能怨恨谁呢!尤,埋怨责怪。
⁶⁵彼苍者天,曷其有极:苍天啊,悲痛又何时才有尽头呢!这二句语出《诗经·小雅·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诗经·唐风·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⁶⁶自今已往:从今以后。
⁶⁷伊、颖:伊水、颖水。伊水在河南西部;颖水在河南东南部,入安徽流入淮河。
⁶⁸幸其成:希望他们长大成为有用之材。
⁶⁹长:抚养。
⁷⁰尚飨(xiāng享):祭文的结束语,意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


新修滕王阁记祭田横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