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生产以「副」业起家
纵观军队搞农副业生产的历史,就是一部斗争的历史,全军的生产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从一九六〇年至一九六一年的时间里,军队生产是搞农副业生产,可以称之为以「副」业起家。这是生产的第一阶段。一九六一年,军委发出了电文指示,全军都要执行农副业生产,生产时间由部队自己安排,但主要的是在操课之外的时间进行。生产项目以种菜、养猪为主,以求得迅速解决部队的副食供应,切实解决长期不见「油水」的生活。
军队搞生产,对后勤工作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特点是:后勤工作成了国家经济工作的一部分,要以经济工作的方法来管理后勤工作。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全体后勤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学会做经济工作,在当前我们就要通过领导组织全军生产的实践,来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和办事能力。军队搞生产,后勤部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就是当好参谋,负起责任。这就是说军队生产是部队的行动,其决定权是属于各部队党委和首长,但决定之后,主办是后勤,责任也落到后勤了。
当时,我向全军后勤人员提出:鼓足干劲,负起责任,深入实际,总结经验,把生产搞好。我们一定要发扬我军后勤工作的光荣传统,贡献我们聪明才智,为全军渡过灾荒努力奋斗。在军委搞生产的统一号令之下,全军都行动起来了。同长征过草地一样的,千军万马自己动手搞饭吃。第一,全军大搞代食品,以解决迫切的不够吃的问题。搞代食品,是动手即可获益的劳动,对这种比较容易搞,可以解决迫切问题的劳动,部队是喜欢搞的,如搞木耳和蘑菇。第二,全军大搞种菜养猪。第三,部队的农场生产。全军除了业余生产之外,也注意到了农场的生产问题,当时,部队都称之为大生产。
连队业余生产搞起来之后,从一九六一年夏季开始部队填饱肚子就基本上解决了问题。特别是秋收之后,基本上解决了吃不饱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胜利,不仅改善了部队的生活,也解决了继续生产的积极性问题。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各种问题也出来了,主要对搞生产有临时观点。
对军队的生产有两个前途:稳步发展起来,成为军队的财富;逐步下降,慢慢取消了。我们争取第一个前途。这主要靠军委决策的力量,减少空头政治阻碍的力量,加强后勤部门组织领导的力量。军委内部对搞生产都是支持的,但当时空喊「突出政治」的口号喊得也很响。「突出政治」和「空头政治」完全是两回事,减少空头政治的阻力,是最严重的问题,搞空头政治在我军是不可估计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由人的因素决定的,有些人把「突出政治」提高到了建军路线的高度,突出空头政治也有强大的组织力量,因此突出空头政治是整人的手段。我军的政治工作,有提高人的思想觉悟的好传统,也有整人的坏传统,有的人对突出空头政治只要眨个眼,摇个头,都有大祸临头,甚至灭顶之灾的可能,这是极大多数人不敢碰的禁区。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空头政治压倒生产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的,另外,部队对搞空头政治并不感兴趣,相比之下愿意搞生产。
至于我个人,对搞生产是决心负责到底的,在搞生产的问题上,同空头政治斗争,不怕挨整。军队搞生产之后,专讲空话的空气有些变化,这种变化的基本情况是,突出政治要落到实处的讲法多起来了。这里,我不泛泛的谈论这个问题,只谈还记得起来的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某军举行军生产会议,请军政治部主任去讲话。军政治部主任说:搞生产是两条建军路线的尖锐斗争,搞生产比单纯军事观点还严重,优裕的物质生活是修正主义的温床。大家当场反击了军政治部主任的讲话,指出他的讲话不仅是反对生产的问题,而且是把矛头向上的问题,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某主任当面下不了台。
第二个例子,步兵某团有四个连的部队在西南边境农场搞生产。团政治处主任公开号召突出政治要落实到搞好生产上,生产开始之时,他在动员会上说:「生产部队要坚持突出政治,这是根本问题。突出政治的目的就是为了落实到完成生产任务上去,如果不是这样,我们突出政治就没有目的了。」这个政治处主任被别人打了小报告,接着也就以「深造」为由调去上学了。
总政治部某些人,创造的空头政治特点是:为政治而政治,会讲空话就是一切,目的是没有的。他们极力回避政治的真实含义。他们从来不会说,突出政治要落实到战斗、工作、生产中去的。政治工作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搞空头政治的人,正是举着这面大旗做虎皮,在装腔作势吓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