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五七指示》

字数:1311

一九六六年四月间,总后向林总写了一个《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他把报告转送给毛主席了。五月七日,毛主席就是在那个报告上做了批示,《五七指示》即从此而来。

我们写给林总报告的主要内容是,全军农副业生产情况的简要报告。报告的内容,除了略谈了全军农副业生产的概括情况之外,主要讲了海南岛和云南西蒙山驻军的生产情况。对上述两地驻军的生产情况:海南岛在解放前是基本上不种菜的。人民解放军进驻海岛之初,各种蔬菜都是由大陆运去的,并且主要是干菜。因为部队长年吃不到新鲜蔬菜,就自己开始种菜。使人预料之外的是,种的各种蔬菜都长得很好。在军队的影响下,当地群众也种菜吃菜了。种菜是一件小事,但通过种菜,更加密切了军民关系,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群众有史以来的生产习惯。

云南西蒙山在边境地区,该处土地多,土地也肥沃,气候很好。过去,驻军按上级的命令不准种菜,部队所需蔬菜都购买。自然灾害开始时,部队没有蔬菜就吃咸菜,甚至盐水就饭。从一九六一年,部队开始种菜了,也种了粮食和养了猪。现在不少部队都有十余亩粮食地,庄稼长的绿油油的,菜园子长势都好。养猪十余头,还有几十头羊的羊群,部队的伙食很好。西蒙山是云南少数民族所在地,解放前后都还是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更不种菜不吃菜。在驻军的带动和帮助下,现在群众也种菜吃菜了。由于生产发展,同海南岛一样,群众的生活习惯都改变了。

对毛主席五月七目的批示,我是知道比较早的。当时,杨成武同康生乘专机去杭州两次,参加讨论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五月中旬,杨第二次回京后,我就看到了批示全文。

一九六六年五月中旬,中央军委举行常委会,其中内容之一是传达毛主席的批示。杨成武读了批示全文。各位副主席都以兴奋的心情说了话,但总政有一群主任,一个讲话的也没有。我也当了闭口道士,一句话都未说。最后,叶剑英说了话。

叶副主席说:「毛主席的批示是对军队最重要的指示,这是对军队极大的鼓励。我们军队应当很好传达,认真学习,继续创造出更大的成绩来。」稍停了一下,叶帅对着萧华说:「怎么办?」萧华只「嗯」了一声,反而接着对着我说:「邱部长,你替军委起草一个指示,文件发到全军,要全军很好学习,并提出贯彻执行方案来。」

我带着微笑的声音说:「我起草指示?这是不分油盐柴米,总后不能办。」

接着聂帅说:「这是中央军委的事,还是由办公厅办为好。」军委办公厅承担了这一任务。

散会时,萧华走到我面前,竟拍着我肩膀说:「恭喜你得了大奖!」在中央军委开会的当天晚上,我就以总后勤部的名义向全军后勤部门发了指示。

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果,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人民日报》对《五七指示》做了连续的报导。一九六六年夏季,《人民日报》以「共产主义宏图」为题,对《五七指示》发表了社论。据说,那篇社论是中宣部起草的,陈伯达修改后,经毛主席审阅定稿的。那篇社论的内容记不起了,主要精神是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是个「大学校」,以一业为主「兼学别样」是建设社会主义、迈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这同总政治部的态度,就无法比了。《五七指示》在全社会产生了很大的效果。后来总政认识到这并不是对我的批示,宣传《五七指示》的工作很快就跟了上来。

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全民动手,是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的。《五七指示》正是解决全民动手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人民日报》「共产主义宏图」的社论也正是着力宣传了这个问题。正确的思想变为广大群众的行动就是伟大的物质力量,这是真理。「五七」道路就是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

毛主席去世之后,《五七指示》同毛主席的无数光辉著作一样,都成了他的殉葬品。


军队的生产效益附:《五七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