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生产以「自」业传家
军队的农副业生产,从一九六四年以后就转为搞生产基本建设为主了。从一九六一年开始,只要把这些家产建设得好,就可以代代相传。
军队有大量的农场。这些大小不等的农场,有数以千计,耕地面积可能有五百万亩。凡是比较大型的农场,都是自己新建的,例如广东汕头牛田洋农场是围海的。
军队凡是条件比较好的农场,都建设得比较好。第一,对农场都下了大功夫搞农田基本建设。土地平整,道路和收割场地等都配套齐全,基本上实现了田园化。第二,水利灌漑条件比较好。第三,基本上实行了机械化。这种农场,一年只有播种(插秧),锄草,收割三个季节需要比较多的劳动力,平时只需少数人管理就行了。建设好了的农场所需劳动力是越来越少了。
连队的生产建设是以保证自己的生活进行建设的。全军极大多数连队都有了一块菜地,一个猪圈,一个作坊。这里简要回忆我自己亲自去看过的几个连队,就可以看到全军的一般情况了。
(一)辽宁南部的一个连队。一九六四年十月间,我们进到连队之后,我就信步走进了连队的伙房。进去之后,真是使我大吃一惊!伙房的贮藏室,不仅米面满缸,食油满桶,鸡蛋一大筐子,猪肉一大盆,各种蔬菜应有尽有。不到一个小时,就给我们开饭了,那天是周末,连队改善伙食,主食是烙饼和面条,副食有一大盆猪肉炒辣子,一大盆炒鸡蛋,一大盆炒蔬菜,一大盆豆腐炖西红柿,我们根本吃不完。他们还想挖一个小鱼塘,养上鱼生活就更丰富了。
(二)海南岛一个海防连队。这个岛离榆林港大约只有十海里,驻在岛上的部队是以任务定编的,全连不足百人。部队因地制宜搞生产,鸡、羊完全各自吃野食,自生自长,要吃鸡蛋,上山随便拾就是了,石岩里、路旁边随地都是鸡蛋。想吃鸡等晚上,拿着手电筒去捉,用手电一照鸡就不动了,要大要小随便挑选就是了。羊群更有意思,战士们只要发出一种哨子音,全岛的羊都全自动「集合点名」,到时候,该判谁「死刑」都是可以的。连队给我们表演了一次,战士出去发出哨音,约半小时左右,连部门口就集合了黑呼呼的活蹦乱跳一群山羊。
为了在岛上种菜,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建了一小块不足一亩的菜地。这块菜地是先造出一块平地出来,然后就向平地上填土,岛上自身的土不够,就由大陆上运来,干部、战士探家,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从陆地上带一包土回到岛上,经过很长的时间,才把菜地里的土填有一尺多厚。由于淡水不够,又自己动手造了一口大蓄水池,这样就自己种菜了。这个守岛连队,经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搞好了生产建设,自己的生活就完全有保障了。
(三)云南边防一个连队。这个连队是西盟佤山中部边境一个以任务定编的大连队。全连有一百六十余人。这个连队所处的生产条件是得天独厚的,土地多,气候好,一年可种两季粮食,常年都可种菜。该连养了一群羊,可能有近百只,该连还有一个大猪圈,存栏猪经常有三十头左右。驻在西盟佤山上的这个连队是个老连队,在那里多年了,这里要加以说明的是,该连也是害过「恐饿病」的。难道过去他们就不知道地里可以长庄稼吗?当然不是的,而是种庄稼要受批判,过去他们随便种点蔬菜,或几个南瓜都是不许可的。上面政治机关来的工作组,经常批判连队搞生产,说不注意思想纯洁,只注意物质生活,前途就是修正主义。搞空头政治的人是一伙蠢猪,连什么是修正主义都不懂,真可怜!
我军所有连队都有自己规模不同的生产建设,全军又有数以千计的农场,这是我军一项很大的财富,也是我军后勤工作注重生产的主要依据。古今中外军队的后勤工作都是懒懒散散,吃吃喝喝的,平庸形象很普遍,在士兵和群众中的影响并不好。但是我军自己搞生产,参加经济建设,把后勤工作与国家的经济工作结合在一起之后,后勤工作的社会地位提高了。
在这里还可以顺便讲一下,我军创造四好连队时,「四好」的形成过程。四好连队是政治思想好,三八作风好,军事训练好,生活管理好,这是经过反复研究才形成的。开始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提出过若干个好,就是没有提出过连队生活问题。在军委办公会议谈论这个问题时,我提出过要把有关连队生活的问题上也加去。萧华说了一句:「把做饭好也写上?」刘志坚补了一句:「炒菜好也加上?」很显然,他们的话对我有讽刺之意,我没有多加思考立即反击就说:「两位主任的指示十分精彩,应当在《解放军报》上发表出去。」接着,正式讨论时,我又提出:创造四好连队,要有生活方面的内容。罗总长表示同意我的意见。在四好连队「四好」中,有「生活管理好」就是这样来的。后来,林总说:在创造四好连队中,生活管理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把连队的「生活管理好」纳入四好之内了,连队工作也就全面了。
全军农副业发展起来了,自己是消耗不完的,必须找到出路。另外,当时国家的食品工业还很不发达,各种副食品加工工业销路都很好,因此,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是利军利民的事业。
军队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发展很快,各种大小的加工工厂已经发展到数以千计,各种粮食和副食都可以加工成成品。我记得粮食加工品、肉食加工品、鲜菜加工品,多数部队都可进行生产,例如压缩干粮,脱水菜,过去要专门工厂进行加工,现在部队自己就可以加工了,而且质量都很好。
部队的农副产品加工的同时,还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一些出口产品和特种产品的生产。
第一个例子,种香茅草。在南方特别在海南岛可以种植香茅草,这是做高级香水的最好原料,这也是一种出口的高价原料。这种原料很容易生产,在路边地头都可以种植。
第二个例子,种木薯。在两广多数地区可以生长的高产木薯,房屋前后,路旁地角都可以种植。这种薯类除了可以做淀粉之外,还可以做猪饲料,也可以代人口粮,连队只要种上就有收成。
第三个例子,种蓖麻。这是一种全国到处都可以种的作物,路旁、田边、地角都可以种,是一种高产植物。其用途主要是用来做机器润滑油,也可以用来做肥皂,当时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原料。
部队所需物品是多种多样的,不少也是自己动手可以解决问题,这里只说部队自己动手解决了的几个问题。
第一,做草垫子。部队过冬每人都需要一个草垫子,特别是北方部队是不可少的。这种物品,过去需要通过国家计委下达计划到各省统一收购,并由总后军需部统一供应。草垫子的收购费加上运输费,在当时每个就不是几毛钱可以购到。为了鼓励部队搞生产,在供应标准上,由供应实物,改为供应费用。这样部队获利,总后则可减少了工作量,也减少了开支。
第二,打马草。部队所需马草数量很大,驻有团级部队单位以上的地方都有牲口,都需要马草,部队所需饲草都由部队在当地购用,少数不出草的地方,还要调运。后来,由部队打马草,解决自己的问题。每年到了秋收打草季节,部队都要用一定的时间打三草:垫草,马草,猪草。
第三,维修营房营具。营房和营具经常有小的维修,一定时间之内还有大的维修。过去,所有维修业务都请各种工匠进行,要花费很大的费用。后来改为部队自己维修,费用改为部队的生产费,这样对营房和各种营具的维修能及时进行。
第四,修理生活用品。部队的生活用品很多,如炊事用品,还有一些公用品等。过去,对这些用品的修理都要拿到市镇去修理才能解决问题,后来改为自己修理,既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又增加了生产自给这项劳动,不少单位都是组织随军家属担任的。
部队的生产,当时限制在种和养两个方面,商业是禁区。种和养都是「生财」,对部队生活有直接的利益,对国家也是有利的。商业是「分财」,这对部队经济收入有利,但对部队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商业是最容易毒害干部和部队的,同时,军队经营商业对国家是极为不利的。为了部队生活上的方便,在当地商业部门的支持下,部队建立过自己的军人服务社,这是为了服务,并不是商业,我是始终反对部队经营商业的,在当时的情况下,我认为我的主张和做法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