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626

摩者,揣之术也①。内符者,揣之主也②。用之有道,其道必隐③。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④。其所应也,必有为之⑤。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⑥。摩之在此,符应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⑦。

注释

①术:方法,手段。

②内符:符于内,即见外符而知内情,指通过观察对方的外在表现而准确地判断出其内在的心理因素。主:主旨,目的。

③道:方法,基本规律,一定的准则。隐:隐秘,指暗中行事。

④微:微暗,暗地里。

⑤为之:此指会有所行动。

⑥去:离开,指巧妙地保持一定的距离。塞窌匿端:堵起洞口,藏起头绪。此指把自己摩意的手法和目的隐藏起来,琢磨透了别人还不让别人察觉。窌,方形地窖。患:忧虑,祸患。

⑦符应:符合响应。此指由于我们的摩意而发觉的对方相应的外在表现。

译文

摩意,是与揣情紧密相连的一种预测手段。通过寻绎、琢磨那些外在表现而准确地判断出其相符合的内在心理因素,是揣情的主旨。运用摩意术时要遵循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必须在暗中行事而不被人察觉。暗地里对人实施摩意术,顺着对方的欲望去探测他的内心世界,其内心想法一定会以相符合的形式反应出来,为我们所掌握。一旦反应出来,必然会有所作为。在我们掌握了外在信息和内在心理之后,就要藏起这种摩意术,有意而微妙地保持距离,以免被对方察觉,这就是所谓的堵住洞口、藏起头绪,或者叫做隐藏表象、掩饰真情,使别人不知道我们对他实施摩意术并且已经从外到内都掌握了他,故对我们无所戒备,我们就可以在毫无阻力的情况下达到目的而不留下后遗症。我们在这里对对方实施摩意术,对方在那里必然有所反应而被我们掌握其心志欲望等内在心理因素,然后我们把察得的这些信息运用到决策中,使用到行动中,便没什么事情办不成功的。

原典


摩篇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