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字数:511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①。平者,静也②。正者,宜也③。喜者,悦也。怒者,动也④。名者,发也⑤。行者,成也⑥。廉者,洁也。信者,期也⑦。利者,求也⑧。卑者,谄也⑨。故圣人所以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⑩。
注释
①平:平和。正:正面,直率。喜:使之欢喜。怒:激怒。卑:谦卑。此指用平和态度对待欲摩意者。
②静:此指以静为特征。
③宜:适宜,相宜。此指中正平和。
④动:动怒。
⑤发:发扬,张扬。
⑥成:成全,使之成功。
⑦期:与人相约,此指承诺必行。
⑧求:贪求。
⑨谄:谄谀。
⑩故圣人……有之:意谓圣智之士所使用的摩意之术,都是取之于众人,从众人身上总结出来的。
⑩用之非:即用之非其道,用得不恰当,没用到关键处。
译文
在运用摩意之术时,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有用平和态度的,有用正言相告的,有用讨好方式的,有用愤怒激将的,有时利用名声,有时采取行动,有时讲廉洁,有时讲诚实,有时讲利益,有时讲谦卑。平和就是让对方平静,正言就是直言相斥,欢喜就是让对方喜悦,愤怒就是激怒对方,名誉是为了飞扬对方的名声,采取行动是为了促成他,廉洁就是用清廉感化对方,使用信义是为了让对方明智,讲利益是为了让他追求,讲谦卑是为了迎合对方。上述手法,都是圣智之士十分明了并暗中使用的手段,都是从普通大众身上吸取总结而来的。但众人运用这些手段却难以奏效,是因为他们用得不恰当,不能像圣智之士那样用到点子上,该用什么手段就用什么手段。
原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