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古代漢語:文選注 - 王力(主编) >
- 第十單元 韓愈 >
- 柳宗元
愚溪詩序
愚溪詩序¹
灌水之陽有溪焉²,東流入於瀟水³。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餘以愚觸罪,謫瀟水上⁴。愛是溪,入二三裡,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穀⁵,今餘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猶齗齗然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累石,塞其隘,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餘故,鹹以愚辱焉。
¹這篇文章是愚溪詩的序言,詩已亡佚。文中流露出被埋沒受屈辱的牢騷,以及不得不愚的憤懣情緒。愚溪,在今湖南省零陵縣西南。
²灌水,湘江的支流,在今廣西省全州、灌陽一帶。
³瀟水,也是湘江的支流,源出九疑山,在零陵縣入湘江。灌水、瀟水都在當時永州境內。
⁴指遭貶為永州司馬事。
⁵《水經注·淄水》:“……西北逕黃山東,又北曆愚山。山東有愚公塚。時水又屈而逕杜山北,有愚公穀。”《說苑·政理》:“齊桓出獵,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見一老公而問之曰:'是為何穀?'對曰:'為愚公之穀。'桓公曰:'何故?'對曰:'以臣名之。'”按谷在今山東臨淄縣西。
⁶齗齗(yín yín)然,爭辯的樣子。這幾句是說當地的居民,有的主張叫它冉溪,有的主張叫它染溪,在那裡爭論不休。
--------------------
夫水,智者樂也¹;今是溪獨見辱於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²,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³,蛟龍不屑⁴,不能興雲雨。無以利世,而適類於餘,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⁵。
¹樂(yào),喜愛。《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²坻(chí),水中小洲。
³邃(suì),深遠。
⁴不屑,等於說不屑居住。
⁵愚,用如動詞,愚之,叫它做愚。
--------------------
甯武子“邦無道則愚”¹,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²,睿而為愚者也³。皆不得為真愚。今餘遭有道而違於理,悖於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餘得專而名焉。
¹甯武子,名俞,諡武,春秋時衛國大夫。《論語·公冶長》:“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指佯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²《論語·為政》:“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退,顏回退。省,指孔子觀察。私,指顏回的言論行為。發,指能把孔子所講的道理加以發揮。)
³睿(ruì),聰明。
--------------------
溪雖莫利於世,而善鑒萬類¹。清瑩秀澈,鏘鳴金石²。能使愚者喜笑眷慕,樂而不能去也。餘雖不合於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³,牢籠百態⁴,而無所避之。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⁵,昏然而同歸⁶,超鴻蒙⁷,混希夷⁸,寂寥而莫我知也。於是作八愚詩于溪石上。
¹鑒,照。萬類,即萬物。
²鏘,金玉的響聲。這是說水聲像鐘磬聲。
³漱(sòu),洗滌。
⁴牢籠,包括。
⁵不違,指不違於外物。
⁶同歸,指與外物同歸於一體。
⁷鴻蒙,自然之元氣。超鴻蒙,等於說出世。
⁸《老子》:“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混希夷,指與自然混同,物我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