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仲連義不帝秦(趙策)
魯仲連義不帝秦(趙策)¹
秦圍趙之邯鄲²。魏安厘王使將軍晉鄙救趙³,畏秦,止于蕩陰⁴,不進。
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⁵,因平原君謂趙王曰⁶:“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湣王爭強為帝⁷,已而複歸帝,以齊故⁸;今齊湣王已益弱⁹,方今唯秦雄天下¹⁰,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¹¹,秦必喜,罷兵去¹²。”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¹事在趙孝成王八年(西元前258年)。魯仲連,齊人,一生不做官,好為人排難解紛。義,根據正義,名詞用作狀語。不帝秦,不尊秦王為帝。帝,用如動詞。本文生動地刻劃了反對妥協投降及功成不居的魯仲連、國難當頭束手無策的平原君和只圖名利毫無政治遠見的辛垣衍,從而也揭露了趙魏統治階級的腐朽無能。
²邯鄲(hán dān),趙國國都,今河北邯鄲縣。
³魏安厘(xī)王,魏昭王的兒子,名圉(yǔ)。厘,通“僖”。晉鄙,魏國的大將。
⁴蕩陰,今河南湯陰縣,是趙魏兩國交界的地方。
⁵客將軍,別國人在魏做將軍,所以稱客將軍。辛垣,複姓。間(jiàn)入,指偷偷地進入。
⁶因,靠,通過。平原君,趙孝成王的叔父,名勝,封平原君,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當時為趙相。趙王,指孝成王,名丹。
⁷周赧王二十七年(西元前288年),齊湣王(宣王子,名地)稱東帝,秦昭王(名稷)稱西帝。
⁸已而,過了不久。歸帝,歸還帝號,也就是取消了帝號。以,因。蘇代勸齊湣王取消了帝號,秦昭王因之也取消帝號,所以說“以齊故”。
⁹秦圍邯鄲時,齊湣王已死二十餘年,此句疑有誤。意思可能是“今之齊比湣王時益弱。”益,更加。
¹⁰方今,現在。雄,稱雄,用如動詞。
¹¹誠,真,這裡含有假設的意思。
¹²去,指離開邯鄲。
--------------------
此時魯仲連適游趙¹,會秦圍趙²,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奈何矣³?”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百萬之眾折於外⁴,今又內圍邯鄲而不去⁵。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⁶。勝也何敢言事?”魯連曰⁷:“始吾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⁸,吾乃今然後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⁹。梁客辛垣衍安在¹⁰?吾請為君責而歸之¹¹!”平原君曰:“勝請為紹介而見之于先生¹²。”
平原君遂見辛垣衍曰:“東國有魯連先生¹³,其人在此,勝請為紹介而見之于將軍。”辛垣衍曰:“吾聞魯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¹⁴。衍,人臣也,使事有職¹⁵,吾不願見魯連先生也。”平原君曰:“勝已泄之矣¹⁶。”辛垣衍許諾¹⁷。
¹適,副詞,正巧,恰在這時。
²會,副詞,正巧碰上。
³奈何,怎麼辦。
⁴趙孝成王六年(西元前260年),秦將白起大破趙兵于長平(在今山西高平縣西北),坑趙降兵四十余萬人。折,挫敗。
⁵內,狀語,指深入國內。去,離開,使動用法,指打敗秦軍使之離開。
⁶其人,那個人。其,指示代詞。是,指示代詞,等於說“這裡”。
⁷魯連,即魯仲連。
⁸始,當初。
⁹乃,這才,副詞。
¹⁰梁,就是魏。見《馮諼客孟嘗君》注。安在,在哪裡。安,疑問代詞。
¹¹歸之,使之歸,就是叫他回去。
¹²紹介,即介紹。原文作“勝請為召而見之于先生”,今據《史記·魯仲連傳》校正。見(xiàn)之,使之見。
¹³東國,指齊國。因齊在趙的東方,所以稱東國。
¹⁴高士,品行高尚而不做官的人。
¹⁵使臣的事,有一定的職守。
¹⁶泄,洩露。之,指辛垣衍到趙國來這件事。
¹⁷許諾,答應。
--------------------
魯連見辛垣衍而無言。辛垣衍曰:“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視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¹?”魯連曰:“世以鮑焦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²。今眾人不知,則為一身³。彼秦者⁴,棄禮義而上首功之國也⁵,權使其士⁶,虜使其民⁷;彼則肆然而為帝⁸,過而遂正於天下⁹,則連有赴東海而死耳¹⁰,吾不忍為之民也¹¹!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¹²。”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魯連曰:“吾將使梁及燕助之,齊楚則固助之矣¹³。”辛垣衍曰:“燕,則吾請以從矣¹⁴;若乃梁¹⁵,則吾乃梁人也,先生惡能使梁助之耶¹⁶?”魯連曰:“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也¹⁷;使梁睹秦稱帝之害¹⁸,則必助趙矣。”辛垣衍曰:“秦稱帝之害將奈何?”魯仲連曰:“昔齊威王嘗為仁義矣¹⁹,率天下諸侯而朝周。周貧且微²⁰,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居歲余²¹,周烈王崩²²,諸侯皆吊,齊後往。周怒,赴于齊曰²³:'天崩地坼²⁴,天子下席²⁵,東藩之臣田嬰齊後至²⁶,則斮之²⁷!'威王勃然怒曰²⁸:'叱嗟²⁹!而母³⁰,婢也!'卒為天下笑³¹。故生則朝周³²,死則叱之³³,誠不忍其求也³⁴。彼天子固然³⁵,其無足怪³⁶。”
¹曷(hé)為,為什麼。曷,何,疑問代詞。
²世人中凡是認為鮑焦由於心地狹隘而死的那些人,都不對(意思是都認識錯了)。按:魯仲連說這話,在於說明鮑焦不是為個人利害而死。以,以為(認為)。鮑焦,周時隱士,相傳因不滿當時政治,抱木餓死。從容,指胸襟寬大。無從容,指心地狹隘。
³一般人不瞭解鮑焦,以為他是為個人打算。隱喻魯仲連不是為個人打算。《史記》沒有“今”字。
⁴彼,指示代詞,那個。者,語氣詞,表提頓。
⁵上,通尚,崇尚。首功,斬首之功。秦制:爵二十級,作戰時斬得敵人的首級(腦袋)越多,爵位越高。這就是獎勵作戰時多殺敵人。
⁶以權詐之術來使用他的士。權,詐術,名詞用作狀語。
⁷把他的人民當作奴隸來使用。虜,這裡當奴隸講。古人把俘虜做為奴隸。虜也是名詞用作狀語。
⁸那秦國假如毫無忌憚地自稱為帝。則,假如,假設連詞。《史記》作“即”。肆然,放肆地,毫無忌憚地。
⁹這句話不好懂,疑有誤字。《史記》作“過而為政於天下。”司馬貞《索隱》:“謂以過惡而為政也。”以備參考。
¹⁰有,含“只有”的意思。赴,奔向。耳,原作“矣”,今從《史記》。
¹¹等於說我不忍於給他當老百姓。原句是雙賓語句。
¹²我見你的原因,就是想藉此幫助趙國。為(wèi),介詞。所為,表示原因。以,介詞。
¹³固,本來,副詞。
¹⁴燕國嗎,那麼請您允許我認為它是會聽從你的。請,客氣語,有請求允許的意思。以,以為,認為。
¹⁵若乃,至於。
¹⁶惡(wū),怎麼,疑問代詞做狀語。
¹⁷睹(dǔ),看見。
¹⁸使,假如,假設連詞。
¹⁹齊威王,名嬰齊,宣王的父親。為仁義,等於說行仁義。
²⁰微,弱小。
²¹等於說過了一年多的時間。
²²周烈王,名喜。崩,封建時代帝王死的專稱。
²³赴,使人奔告喪事,即報喪。後代寫作“訃”。
²⁴天崩地坼(chè),比喻天子死。坼,裂開。
²⁵天子,這裡指繼承烈王的新君顯王(名扁)。下席,指孝子離開原來的宮室,寢在苫(shān,草墊子)上守喪。
²⁶東藩,指齊國。藩的本義是籬笆,引申為遮罩的意思。古代封建諸侯,為的是屏藩王室,所以稱諸侯為藩國。齊國在東方,故稱東藩。
²⁷斮(zhuō),斬殺。
²⁸勃然,生氣時變了色的樣子。然,詞尾。
²⁹叱嗟(chì juē),怒斥的聲音。
³⁰而,代詞,你的。
³¹卒,終於。為,介詞,表被動。
³²生,指周烈王活著的時候。
³³死,指周烈王死後。叱,大聲斥駡。
³⁴忍,忍受。求,指苛求。
³⁵固然,本來這樣,指憑自己是天子,隨便作威作福。
³⁶不值得奇怪。其,語氣詞,表示委婉語氣。
--------------------
辛垣衍曰:“先生獨未見夫僕乎¹?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耶²?畏之也。”魯仲連曰:“然梁之比于秦³,若僕耶⁴?”辛垣衍曰:“然⁵。”魯仲連曰:“然則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⁶!”辛垣衍怏然不悅⁷,曰:“嘻⁸!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⁹!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魯仲連曰:"固也¹⁰!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¹¹,紂之三公也¹²。鬼侯有子而好¹³,故入之於紂¹⁴。紂以為惡¹⁵,醢鬼侯。鄂侯爭之急,辨之疾¹⁶,故脯鄂侯¹⁷。文王聞之,喟然而歎¹⁸,故拘之於牖裡之庫百日¹⁹,而欲令之
--------------------
秦將聞之,為卻軍五十裡¹。適會魏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²,秦軍引而去³。
於是平原君欲封魯仲連,魯仲連辭讓者三⁴,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⁵,酒酣⁶,起,前⁷,以千金為魯連壽⁸。魯連笑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⁹;即有所取者¹⁰,是商賈之人也¹¹。仲連不忍為也。”遂辭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¹²。
¹卻軍,退兵。
²魏公子無忌,就是信陵君,魏昭王的少子,安厘王的異母弟,也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他托魏王的愛姬如姬盜出兵符,假傳魏王的命令奪得晉鄙軍去救趙。事詳《史記·魏公子列傳》。
³引,向後退。
⁴三,多次。
⁵置酒,設置酒宴。
⁶酒酣,酒喝得很暢快的時候。
⁷前,動詞,指走到魯仲連面前。
⁸為魯連壽,等於說祝魯連長壽。這裡是雙賓語結構。
⁹排,排除。釋,消除。解,解開,也有除去的意思。這三個詞在這裡是同義詞。
¹⁰即,假如。
¹¹是,指示代詞,做主語。商賈(gǔ),商人的統稱。古代以販賣貨物者為商,藏貨待賣者為賈。
¹²不再來見平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