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讋說趙太后(趙策)

字数:1741

觸讋說趙太后(趙策)¹

趙太后新用事²,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³,兵乃出⁴。”太后不肯,大臣強諫⁵。太后明謂左右⁶:“有複言令長安君為質者⁷,老婦必唾其面⁸。”

¹事在趙孝成王元年(西元前265年)。觸讋(chù zhé),趙國的左師(官名)。《史記·趙世家》、一九七三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戰國策》作“觸龍”。趙太后,就是趙威後,孝成王的母親。本文寫愛國的觸讋針對趙太后的自私心理,巧妙地說服了趙太后。

²新,剛開始。用事,這裡指執政。西元前266年,趙惠文王死,子孝成王立,年幼,所以由趙太后執政。

³長安君,趙太后最小的兒子的封號。質(zhì),抵押。當時諸侯間結盟,常常把自己的子孫交給對方做抵押,以取得信任。

⁴乃,這裡當“才”講,副詞。

⁵強(qiǎng)諫,竭力諫諍。

⁶明謂,明明白白地說給。

⁷者,代詞,這裡代人,相當於“的人”。

⁸老婦,趙太后自稱。唾其面,吐口水在他的臉上。




--------------------

左師觸讋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揖之¹。入而徐趨²,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³,曾不能疾走⁴,不得見久矣,竊自恕⁵,而恐太后玉體之有所郤也⁶,故願望見太后。”太后曰:“老婦恃輦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乎⁷?”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⁸,乃自強步⁹,日三四裡,少益耆食¹⁰,和於身¹¹。”太后曰:“老婦不能。”太后之色少解¹²。

¹太后很生氣地等著他。揖,《史記·趙世家》作“胥”。“揖”當是“胥”字傳寫之誤。“胥”通“須”,等待。

²徐,慢慢地。趨,快步走。當時臣見君,按禮當快步走,只因觸讋腳上有毛病,所以只能徐趨,其實只不過作出“趨”的姿勢罷了。

³病足,腳上有毛病。

⁴曾,放在“不”字前面,加強否定的語氣。疾走,快跑。

⁵自恕,自己原諒自己。

⁶玉體,等於說貴體。古人把玉看成貴重的寶物,這裡用玉來表示貴重。郤(xì),不舒適。

⁷日,每天,時間名詞做狀語。得無,類似現代漢語的“該不會”。衰,減少。

⁸今者,這裡當“近來”講。殊,很。

⁹自己卻勉強散散步。乃,這裡當“卻”講。步,慢慢走,動詞。注意它和“趨”的區別。

¹⁰少(shǎo),副詞,稍稍。益,副詞,更加。耆,通嗜,喜愛。

¹¹和,這裡指舒適。

¹²太后的怒色稍稍地消了一些。解,消。




--------------------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¹,最少,不肖²;而臣衰³,竊愛憐之⁴,願令得補黑衣之數⁵,以衛王宮。沒死以聞⁶。”太后曰:“敬諾⁷!年幾何矣⁸?”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⁹。”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¹⁰?”對曰:“甚於婦人¹¹。”太后笑曰:“婦人異甚¹²!”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¹³,賢于長安君¹⁴。”曰:“君過矣¹⁵!不若長安君之甚¹⁶!”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¹⁷。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¹⁸,念悲其遠也¹⁹,亦哀之矣。已行²⁰,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²¹!'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²²?”太后曰:“然。”

¹賤息,對人謙稱自己的兒子。息,子。舒祺,觸讋兒子的名字。

²不肖,見《魯仲連義不帝秦》注。

³衰,衰老。

⁴憐,愛。古漢語裡,“憐”和“愛”在親愛這一意義上是同義詞。

⁵希望讓他得以補充衛士的數目。這是客氣的說法,意思就是請求讓他當一名衛士。得,表示客觀情況的容許。黑衣,衛士的代稱,因當時王宮的衛士都穿黑衣。

⁶冒著死罪把這話告訴你。沒死,就是昧死(昧通冒)。以,介詞,省略了賓語“之”。聞,使聞,即稟告的意思。

⁷敬諾,等於說遵命。

⁸幾何,多少。

⁹及,趁。填溝壑(hè),指死後沒人埋葬,屍體被扔在山溝裡。這裡是謙虛的說法,就是指死。

¹⁰丈夫,男子的通稱。

¹¹比婦人厲害。於,介詞,在形容詞後表比較。

¹²異甚,特別厲害,異是狀語。

¹³媼(ǎo),對年老婦人的尊稱。燕後,趙太后的女兒,嫁到燕國為後,所以稱為燕後。

¹⁴賢,勝,超越。

¹⁵過,動詞,錯。

¹⁶不像〔愛〕長安君那樣厲害。

¹⁷計深遠,等於說作長遠打算。計,動詞,打算,考慮。

¹⁸握著她的腳後跟為她而哭。持,握。踵(zhǒng),腳後跟。大概女兒登車後,趙太后在車下,只能摸著女兒的腳後跟。

¹⁹惦念著她而且傷心她遠嫁於外。

²⁰已經走了之後。

²¹一定別讓她回來。古代諸侯的女兒遠嫁到他國,只有被廢或亡國後才回到本國,所以趙太后祭祀時祝女兒別回來。反,回來。這個意義後來寫作“返”。

²²難道不是作長遠打算,希望燕後有子孫世世代代相繼為王嗎?也哉,都是語氣詞,“也”表判斷,“哉”表反問,語氣的重點落在“哉”字上。




--------------------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¹,至於趙之為趙²,趙主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³?”曰:“無有。”曰:“微獨趙⁴,諸侯有在者乎?⁵?”曰:“老婦不聞也⁶。”“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⁷,而挾重器多也⁸。今媼尊長安君之位⁹,而封之以膏腴之地¹⁰,多予之重器¹¹,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¹²,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¹³?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¹⁴。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¹⁵。”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¹⁶!”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齊兵乃出。

¹三世,就是三代,父子相繼為一世。這裡的“三世以前”,指趙肅侯時。

²上推到趙氏開始建成趙國的時候。指趙烈侯由晉國的一個大夫成為萬乘之國的國君。

³繼,指繼承人,就是後嗣。

⁴微獨,不僅,不但。

⁵這句話的主語不是“諸侯”,而是“諸侯之子孫侯者,其繼”。

⁶不聞,沒有聽說。

⁷奉,通俸,指俸祿。勞,功勞。

⁸挾,持。重器,貴重的寶物,指金玉珍寶鐘鼎等。

⁹尊長安君之位,使長安君的地位很高。

¹⁰膏腴(yú),肥沃。

¹¹予,給。

¹²山陵崩,比喻君死,是一種委婉的說法。這裡比喻趙太后死去。

¹³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寄託身軀呢?

¹⁴以,認為。

¹⁵其愛,指對長安君的愛。

¹⁶任憑你怎樣支使他。恣,任憑。




--------------------

子義聞之¹,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²,無勞之奉,而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

¹子義,趙國的賢士。

²猶,還。尊,指尊高的地位。


魯仲連義不帝秦(趙策)常用詞(二) 6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