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完璧归赵
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¹,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²。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³,非欲以窥赵也⁴。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⁵。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⁶;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⁷,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⁸,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⁹,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¹⁰,而责璧与信¹¹,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¹²,柔廉颇¹³,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¹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大臣。机智有胆识,识大体。
²信:确实如此。
³情:真实意图。
⁴窥:窥探,观察其动向。
⁵曲直:对错。
⁶曲:理亏。
⁷九宾:九位迎接使者的傧相,皆立于朝廷上,是战国时期隆重的外交礼节。
⁸绐(dài):欺骗,欺诈。
⁹僇:通“戮”,杀。
¹⁰武安君:秦将白起的封号。邯郸: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
¹¹责:求,这里指索取。
¹²劲渑池:指蔺相如在渑池(今河南林州)迫秦王为赵王击缶之事。
¹³柔廉颇:指蔺相如对赵大将廉颇委曲容让,终使廉颇感悟并负荆请罪之事。
【译文】
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我不敢认为这一看法是对的。
秦国以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诈赵国以勒索和氏璧。这时说它要得到璧是实情,而不是借此以窥视赵国。赵国知此实情就不给,不知此实情就给;知此实情而惧怕秦国就给,不知此实情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了,为何既惧怕它而又去激怒它呢?
况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赵国送去玉璧而秦国不给城,其曲在秦。秦国给城而赵国收回了玉璧,其曲在赵。要想使秦国理屈,则不如放弃玉璧;害怕失去玉璧,则不如不给。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划给了城池,又设九宾之仪典,斋戒之后才接受玉璧,其势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如果秦王得到了璧而不给城,相如便可上前陈述:“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这璧不就是赵国的一块玉璧吗?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现在假如大王以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像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赵国的璧,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失信于天下,我请求死在这里,以表明大王的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玉璧。而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呢!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关系破裂啊。假如秦王怒斩相如于市上,再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第二次获胜玉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
因此我说,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那是天意。至于他在渑池对秦国的强硬较量,以柔软的策略而使廉颇惭悟,就越来越显得高妙了。而他能够保全赵国的原因,的确是上天在成全他啊!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