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长传

字数:2926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¹,声名籍甚²。薛公蕙校越时³,奇其才,有国士之目⁴。然数奇⁵,屡试辄蹶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⁷,客诸幕⁸。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⁹,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¹⁰,威镇东南,介胄之士¹¹,膝语蛇行¹²,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¹³。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¹⁴,表上,永陵喜¹⁵。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¹⁶,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¹⁷。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¹⁸,遂乃放浪曲蘖¹⁹,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²⁰。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²¹,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²²。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²³。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²⁴。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²⁵,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²⁶,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²⁷。间以其余²⁸,旁溢为花鸟²⁹,皆超逸有致³⁰。

卒以疑杀其继室³¹,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³²,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³³。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³⁴,托以钞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³⁵: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³⁶。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³⁷,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³⁸,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梅客生尝寄予书曰³⁹:“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¹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诸生:经过考试获取最低资格的学生,俗称秀才。

²声名籍甚:名声非常大。

³薛公蕙:薛蕙,明武宗朝进士,官至吏部考功郎中,但他未担任过浙江学官。据记载,薛应旂担任过浙江提学副使,并表扬过徐渭。当是误记。

⁴国士:国家杰出人物。

⁵数奇(shùjī):命运不好。

⁶蹶:跌倒,比喻失败。

⁷中丞:胡宗宪时任浙江巡按御史,明朝制度,巡按例带副都御使官衔,雅称中丞。

⁸客诸幕:以客卿的身份在胡宗宪幕府。

⁹葛衣乌巾:粗布衣裳,黑色头巾,乡野隐者之服。

¹⁰督数边兵:统领几个边的军队。

¹¹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指武将。

¹²膝语蛇行:跪下说话,爬着行走。

¹³刘真长:东晋简文帝时任宰相,为人清简,不拘小节。杜少陵:即唐代诗人杜甫,在严武幕府也不受拘束。

¹⁴表:古代大臣给皇帝上奏章中的一种。

¹⁵永陵:明世宗即嘉靖皇帝庙号永陵。

¹⁶谈兵多中:谈论军事问题多次切中要害。

¹⁷不偶:命运不好。

¹⁸有司:有关部门的官吏。

¹⁹曲蘖:造酒原料,这里代指酒。

²⁰朔漠:西北方之大漠。

²¹嗔(chēn):怒。

²²羁人:客居他乡之游子。

²³巾帼: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后代指妇女。

²⁴韩、曾:指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曾巩。流亚:同类。

²⁵时调:当时文坛的主流情调。

²⁶骚坛:文坛。

²⁷欧阳公:欧阳修。妖韶:艳冶妩媚。

²⁸间:偶尔。

²⁹旁:附带。

³⁰超逸有致:超脱飘逸而有情趣。

³¹卒(cù):突然。

³²张太史:张元汴,徐渭同学张天复之子,曾任翰林院编修,故称太史。

³³周望:陶望龄字周望,明万历年间曾任国子祭酒。

³⁴同年:科举中同年中进士者都可以称作同年。

³⁵石公:袁宏道自号。

³⁶囹圄:监狱。

³⁷间世:世上罕见。

³⁸礼数:礼节。

³⁹梅客生:徐渭朋友。

【译文】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秀才,声名很盛,薛公蕙做浙江试官时,对他的才华感到震惊,视之为国士。然而他命运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中丞胡宗宪听说后,聘请他做幕僚。文长每次参见胡公,总是身着葛布长衫,头戴乌巾,挥洒自如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赞赏。当时胡公统率着几支军队,威镇东南沿海,部下将士在他面前,总是跪下回话,侧身缓步,不敢仰视。而文长以帐下一生员对胡公的态度却如此高傲,好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恰逢胡公猎得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很满意。胡公因此更加器重文长,所有疏奏计簿都出自他手。文长深信自己才智过人,好出奇制胜,谈论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他恃才傲物,觉得世间的事物没有能入他眼目的,然而却总是没有机遇施展身手。

文长既然不得志于有关部门,于是乃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他游历了山东、河北各地,又饱览了塞外大漠的风光。他所见的山势如奔马、海浪壁立、胡沙满天和雷霆千里的景象,风雨交鸣的声音和奇木异树倒伏的形状,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怪鱼珍鸟,所有前所未见,令人惊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他都一一化入诗中。他胸中一直郁结着一种强烈的愤懑不平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所以他的诗有时怒骂,有时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满蓬勃的生机。有时他的诗像寡妇在深夜的哭声那样凄厉,有时像逆旅行客冲寒启程那样无奈。虽然他诗作的格调,有时比较卑下,但是匠心独运,有王者的气概。那种如同以色事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诗作是难以望其项背的。徐文长于为文之道有真知灼见,他的文章气象沉着而法度精严,他不为墨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不漫无节制地放纵议论以致伤害文章的严谨思路,真是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地抨击,所以他的文字没人推崇,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文长喜好书法,他用笔奔放犹如他的诗,在苍劲豪迈中另具一种妩媚的姿态跃然纸上,欧阳公所谓的美人迟暮另具一种韵味的说法,可用之于形容文长的书法。文长以诗、文、书法修养的余绪,涉笔成花鸟画,也都超逸有情致。

后来,文长因疑忌误杀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方得出狱。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于是有意做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名士登门拜访,他时常会拒绝不见。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他曾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颅,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声。他还曾用尖利的锥子锥入自己双耳一寸多深,却竟然没有死。周望声称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他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我所见到的,只有《徐文长集》《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而今徐文长竟以不合于时,不得伸展抱负,带着对世道的愤恨而死去了。

石公说,徐文长先生的命途多艰,坎坷不断,致使他激愤成狂疾,狂病的不断发作,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从古至今文人的牢骚怨愤和遭受到的困难苦痛,再没有能像徐文长先生的。但尽管如此,仍有胡公这样的不世之豪杰,世宗这样的英明帝王赏识他。徐文长在胡公幕中受到特殊礼遇,这是胡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的上奏表文博得皇帝的欢心,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唯一欠缺的,只是未能致身显贵而已。文长先生诗文的崛起,可以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将来历史自会有公论,又怎么能说他生不逢时呢?

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他这个怪人更要怪,而他作为一个奇人又比他的奇诗更要奇。我则认为徐文长没有一处地方不怪异奇特,正因为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所以也就注定他一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难,不坎坷。令人悲哀呀!

【评析】

徐渭是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一流画家、书法家,又是著名诗人、戏曲家。而且他好谈兵法,积极参与当时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争,曾入浙闽军务总督胡宗宪幕中,参与机宜,写过两篇对倭作战的方案。后胡宗宪被捕下狱,他受到牵连,忧愤成狂,之后游历山水,遇见总兵李成梁并教导其子李如松兵法战略,并使李如松在万历二十年的朝鲜战争中大败丰臣秀吉的日本军。可知他是明代的抗日英雄。但他“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身后有可能淹没无闻。袁宏道慧眼识珠,为他刊布文集、撰写传记,使之大显于世,是功德无量之善举。传主为世之奇才,事迹属世间奇闻,传记更是传世奇文。序文通篇在出奇之“奇”和命运不遇之“奇”二字上做文章。尾句“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便是全文的主线。


蔺相如完璧归赵五人墓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