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成

字数:1232

【题解】

本篇虽短,但把金世成骂得痛快淋漓:写他做头陀之前“素不检”;做头陀之后,“类颠,啖不洁以为美”;而“自号为佛”后,又指示弟子“诃使食矢”,简直龌龊卑劣到家了。奇怪的是金世成社会能量却极大,建殿阁,“人咸乐输”;修圣庙,“金钱之集,尤捷于酷吏之追呼”。这使得蒲松龄无限感慨:不仅对于金世成这个龌龊的人所引发的社会现象大惑不解,也对于儒家的圣庙竟然靠这么龌龊的人来修缮感到耻辱。小说触及当日市井的怪现状,儒家社会影响的日渐式微,贪官酷吏对于百姓的追呼苛政,乃至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儒佛两家的斗争,可谓以小见大,意蕴丰富。

【正文】

金世成,长山人¹,素不检²。忽出家作头陀³,类颠⁴,啖不洁以为美。犬羊遗秽于前⁵,辄伏啖之。自号为佛⁶。愚民妇异其所为,执弟子礼者以千万计。金诃使食矢⁷,无敢违者。创殿阁,所费不赀⁸,人咸乐输之⁹。邑令南公恶其怪¹⁰,执而笞之,使修圣庙¹¹。门人竞相告曰:“佛遭难!”争募救之。宫殿旬月而成,其金钱之集,尤捷于酷吏之追呼也。

【注释】

¹长山:旧县名。分别在浙江、山东两地。此处应为山东长山县。在今山东邹平一带。明初属般阳路,后改属济南府,清因旧制。

²素不检:平常行为失于检点。不检,指行为放荡。检,检束。

³出家作头陀:离家修行,做了和尚。出家,梵文意译,亦译作林居者。指离家到寺院做僧尼。头陀,梵文音译,意为抖擞,即去掉尘垢烦恼之意。据《十二头陀经》和《大乘义章》载,修头陀行者简称头陀,需遵从衣、食、居方面12种修行规定。此处是对行脚乞食僧人的俗称。

⁴类颠:类似疯癫。

⁵遗秽:排泄大小粪便。

⁶佛:佛陀的简称。梵语音译。亦作“佛陀”“浮屠”等。原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后亦作为得道高僧的尊称。

⁷诃:责骂,大声斥责。矢:通“屎”。

⁸不赀:意思是钱财多得不可计量。

⁹咸:都。输:捐纳,献赠。

¹⁰邑令南公:南之杰,字颐园,蕲水人,康熙十年(1671)任长山知县,有治绩。任内曾修学宫、河堤。事见《长山县志》。

¹¹圣庙:孔子的庙宇,又称文庙。明清以来,各府县的文庙,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地,所以下文又称“学宫”。

【译文】

金世成是长山县人,平常放荡而不检点。后来他突然间出家做了行脚和尚,行为疯疯癫癫,竟然把脏东西当成美味来吃。碰上狗啊羊啊在他跟前拉屎尿,他会趴在地上去吃。他自称是佛,那些愚昧的男女看他所作所为异于常人,就以弟子的身份去侍候他,这种人有成千上万。金世成呵斥这些弟子吃屎,没有人敢违背。金世成建造了殿堂楼阁,花费的金钱不计其数,人们却都愿意捐献。县令南公厌恶金世成的怪僻行径,就把他抓起来,用竹板子打他,让他修缮孔圣人的庙宇。金世成的门人弟子知道后争相奔走相告说:“佛遭难了!”争先恐后去募资援救。宫殿一个月就修整好了,所聚集金钱之多之快,超过了严酷官吏的追逼勒索。

【正文】

异史氏曰:予闻金道人¹²,人皆就其名而呼之,谓为“今世成佛”¹³。品至啖秽¹⁴,极矣¹⁵。笞之不足辱,罚之适有济¹⁶,南令公处法何良也¹⁷!然学宫圮而烦妖道¹⁸,亦士大夫之羞矣¹⁹。

【注释】

¹²道人:旧时称呼佛教和道教中人区分不很清晰,僧人往往称道人,但道教人很少称僧。下文“妖道”,也即坏和尚。

¹³人皆就其名而呼之,谓为“今世成佛”:金世成,被认为是“今世成佛”的谐音。

¹⁴品:人品,指人德行高低的等次。

¹⁵极矣:指其人品卑下到极点。

¹⁶适有济:恰能成事。济,成事,有用。

¹⁷处法:处置的方法。

¹⁸圮(pǐ):坍塌。

¹⁹士大夫:此泛指读书人、官员和乡绅。

【译文】

异史氏说:我听说金道人,人们都就他名字的谐音称他“今世成佛”。其人品到了吃喝污秽的地步,低到了极点。痛打不足以折辱他,处罚恰巧可以成就一件事业,南令公的处理方法是多么妙啊!不过,孔庙的塌坏竟然要靠妖道来修整,这也是士大夫的耻辱啊!


卷二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