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玉

字数:7124

【题解】

这是一篇颇具浪漫传奇色彩的故事。

秀才冯相如由于狐女红玉的真挚帮助结了婚,生了子,后来又靠红玉的帮助,孩子得免于死,重振家业;凭借侠客的仗义报了杀夫夺妻之恨,惩戒了贪官酷吏。假如我们将非现实的幻想中的狐女和侠客从故事中予以切割,那么,冯相如在真实生活中的困窘,他所面临的杀夫夺妻、家破人亡的悲剧就直然的血淋淋而求告无门了。冯相如和他的父亲还都是秀才呢,四处告状,“上至督抚,讼几遍,卒不得直”,可以想象,受害者若是一般的农民,其无处求告、难得公平的悲剧当更甚于此!无怪乎蒲松龄在“异史氏曰”里愤激地说:“官宰悠悠,竖人毛发!”

《红玉》篇故事的核心虽然是公案诉讼这样严肃的题材,却因冯生和狐女的浪漫爱情、冯父的方正耿直、侠客的拔刀相助等情节而显得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正文】

广平冯翁有一子¹,字相如,父子俱诸生。翁年近六旬,性方鲠²,而家屡空³。数年间,媪与子妇又相继逝,井臼自操之⁴。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遂共寝处。问其姓名,曰:“妾邻女红玉也。”生大爱悦,与订永好,女诺之。夜夜往来,约半年许。

【注释】

¹广平:县名。在今河北南部,隶属邯郸。明清时属广平府。

²方鲠:方正耿直。

³屡空(kòng):经常贫穷,衣食不给。空,匮乏。《论语·先进》:“回也其庶乎,屡空。”

⁴井臼:从井汲水,以臼舂米。喻家务。

【译文】

广平县冯老头有个儿子叫相如,父子俩都是秀才。冯老头年近六十岁了,性格正派耿直,但家里经常缺吃少穿的。近几年来,老婆子与儿媳妇又相继去世,连挑水做饭都得自己去干。一天夜里,冯相如在月光下坐着,忽然看见东邻女子从墙头上偷看。看上去非常美。冯相如走到女子跟前,女子微笑着。向她招手,女子不来也不走。一再邀请她,女子才爬梯子过来,于是同床共枕。问她的姓名,她说:“我是邻居的女儿红玉。”冯相如非常喜欢她,要跟她私订山盟海誓,她答应了。以后,红玉天天夜里过来,约有半年之久。

【正文】

翁夜起,闻女子含笑语,窥之见女,怒,唤生出,骂曰:“畜产所为何事⁵!如此落寞⁶,尚不刻苦,乃学浮荡耶?人知之,丧汝德;人不知,促汝寿!”生跪自投,泣言知悔。翁叱女曰:“女子不守闺戒,既自玷,而又以玷人。倘事一发,当不仅贻寒舍羞⁷!”骂已,愤然归寝。女流涕曰:“亲庭罪责⁸,良足愧辱!我二人缘分尽矣。”生曰:“父在不得自专⁹。卿如有情,尚当含垢为好。”女言辞决绝,生乃洒涕。女止之曰:“妾与君无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逾墙钻隙¹⁰,何能白首?此处有一佳耦,可聘也。”告以贫,女曰:“来宵相俟,妾为君谋之。”次夜,女果至,出白金四十两赠生。曰:“去此六十里,有吴村卫氏,年十八矣,高其价,故未售也。君重啖之¹¹,必合谐允。”言已,别去。

【注释】

⁵畜产:畜生。

⁶落寞:寂寞冷落。指境遇萧条。

⁷贻:留给,遗留。寒舍:对自己家庭的谦称。

⁸亲庭:父亲的训诲。《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后因称父教为庭训。

⁹自专:自作主张。《礼记·中庸》:“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

¹⁰逾墙钻隙:越墙相从,凿壁相窥。指男女私相结合。《孟子·滕文公》:“不待父母之命、媒灼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¹¹重啖之:以重金满足其要求。

【译文】

一天夜里,冯老头起身,听到有女子说笑声,偷着一看,看见了红玉,大怒,把儿子叫出来,骂道:“畜生你干的什么事!如此贫困落魄,还不刻苦努力,竟然学这轻浮浪荡之事?人家知道了,丧了你的品德;人家不知道,也是减你的寿!”冯相如跪在地上,哭着承认自己后悔了。冯老头又叱责红玉说:“一个女子不守闺戒,既是玷污自己,也是玷污别人。倘若事情一暴露,决不是仅仅给我们家带来耻辱!”老头骂完,气愤地回去睡觉去了。红玉流着泪说:“老人家的训责,真是让人羞愧!我们的缘分到头了!”冯相如说:“父亲在,我不敢自作主张。如果你有情义,应当包涵些为好。”红玉言语间一点儿也不松动,冯相如无奈哭起来。红玉制止他说:“我与你没有媒人的说合,也没有父母的准许,爬墙钻洞,如何能够白头到老?这里有一个好配偶,你可以娶她。”冯相如说贫穷娶不起媳妇,红玉说:“明夜等着我,我给你想个办法。”第二天夜里,红玉果然来了,拿出四十两银子送给冯相如。她说:“离这里六十里地,有个吴村姓卫的人家,女儿十八岁了,由于要的聘金多,所以还没有嫁出去。你多给她钱,一定会办成。”说完就走了。

【正文】

生乘间语父¹²,欲往相之¹³,而隐馈金不敢告¹⁴。翁自度无赀,以是故,止之。生又婉言:“试可乃已¹⁵。”翁颔之。生遂假仆马,诣卫氏。卫故田舍翁,生呼出引与闲语。卫知生望族¹⁶,又见仪采轩豁¹⁷,心许之,而虑其靳于赀¹⁸。生听其词意吞吐,会其旨,倾囊陈几上。卫乃喜,浼邻生居间,书红笺而盟焉¹⁹。生入拜媪,居室偪侧²⁰,女依母自幛。微睨之,虽荆布之饰²¹,而神情光艳,心窃喜。卫借舍款婿,便言:“公子无须亲迎。待少作衣妆,即合舁送去。”生与期而归。诡告翁,言卫爱清门²²,不责赀²³。翁亦喜。至日,卫果送女至。女勤俭,有顺德,琴瑟甚笃²⁴。

【注释】

¹²乘间:找个机会,趁空。

¹³相(xiàng):相亲。宋吴自牧《梦粱录》:男女议亲,“其伐柯人两家通报,择日过帖,各以色彩衬盘安定帖送过,方为定论;然后男家择日备酒礼诣女家,或借园圃,或湖舫内,两亲相见,谓之相亲”。

¹⁴馈金:赠金。

¹⁵试可乃已:试探一下对方的意向罢了。《书·尧典》:“岳曰:异哉,试可乃已。”

¹⁶望族:有声望的家族。

¹⁷仪采轩豁:风度大方轩昂。

¹⁸靳:吝惜。

¹⁹书红笺而盟焉:以红笺书写柬帖,订立婚约。

²⁰偪(bī)侧:狭窄局促。

²¹荆布之饰:贫家女子妆束。荆布,荆钗布裙。

²²清门:犹言清白人家。

²³责:索取,苛求。

²⁴琴瑟甚笃:喻夫妇感情深厚。《诗·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后世因以琴瑟称美夫妇。

【译文】

冯相如找个机会告诉父亲,打算去相亲,但是把要聘金的事隐瞒没说。冯老头自己估计没有钱财恐怕不行,所以不让他去。冯相如又婉言说:“就让我试一试吧。”于是冯老头点头答应了。冯相如借来一匹马和一个仆人就上路到吴村卫家去了。卫家本是个种庄稼的,冯相如便把卫老头叫到外面谈话。卫老头知道冯家是个大族,又见冯相如仪表堂堂,心里已经同意了,只是顾虑不知给多少彩礼。冯相如听他的言词吞吞吐吐,明白了他的意思,把带的银子都放在桌子上。卫老头一见银两非常高兴,忙求邻家一个书生当中间人,用红纸写好了婚书,双方订立了婚约。冯相如进入内室拜见老太太,只见住房狭窄,卫家姑娘躲在母亲身后。稍微打量了一下姑娘,虽然穿戴贫寒,但神情光艳出众,心里暗暗高兴。卫老头借了邻家的房子来款待女婿,说道:“公子不必亲迎了。等做几件衣服到日子就给你抬着送过去。”冯相如与卫老头订好婚期就回来了。他骗父亲说:“卫家喜欢咱们是正经读书人家,不要什么彩礼。”冯老头听了也很高兴。到了约定的日子,卫家果然把女儿送来了。这个姑娘勤俭,又温顺,两口子感情很好。

【正文】

逾二年,举一男,名福儿。会清明抱子登墓²⁵,遇邑绅宋氏。宋官御史,坐行赇免²⁶,居林下²⁷,大煽威虐。是日亦上墓归,见女艳之。问村人,知为生配。料冯贫士,诱以重赂,冀可摇,使家人风示之。生骤闻,怒形于色,既思势不敌,敛怒为笑,归告翁。大怒,奔出,对其家人,指天画地,诟骂万端。家人鼠窜而去。宋氏亦怒,竟遣数人入生家,殴翁及子,汹若沸鼎。女闻之,弃儿于床,披发号救。群篡舁之²⁸,哄然便去。父子伤残,吟呻在地,儿呱呱啼室中。邻人共怜之,扶之榻上。经日,生杖而能起,翁忿不食,呕血寻毙。生大哭,抱子兴词²⁹,上至督抚,讼几遍³⁰,卒不得直³¹。后闻妇不屈死,益悲。冤塞胸吭³²,无路可伸。每思要路刺杀宋,而虑其扈从繁³³,儿又罔托³⁴。日夜哀思,双睫为不交。

【注释】

²⁵登墓:扫墓。

²⁶坐行赇(qiú)免:因行贿罪而免职。坐,获罪。赇,贿赂。

²⁷居林下:指罢官乡居。林下,指乡野退隐之地。

²⁸篡:抢夺。

²⁹兴词:起诉,告状。词,争讼。

³⁰讼:诉讼,打官司。

³¹卒不得直:始终得不到公平处理。

³²吭(háng):咽喉。

³³扈从:侍从。

³⁴罔托:无法托付。

【译文】

过了两年,卫家姑娘生下一个儿子,叫福儿。清明节时,她抱着福儿去扫墓,遇上了一个姓宋的乡绅。这个姓宋的当过御史官,因为受贿赂被罢了官,在家闲居,仍是耍威风,欺压百姓。这天上坟回来,见到卫家姑娘艳丽,就看上了。他问村里人,知道是冯相如的配偶。料想冯家本是贫士,拿出许多金钱诱逼,有望动摇他的心,于是让家人去透口风。冯相如骤然听到这种口信,气得脸色都变了,继而一想自己斗不过宋家,只好收敛怒气,装出笑脸,进屋去告诉父亲。冯老头一听大怒,跑出屋来,对着宋家派出的家人,指天划地,百般辱骂。宋家家人抱头鼠窜,赶紧回去了。姓宋的也发火了,竟派了好几个人闯入冯家,气势汹汹,殴打冯家父子,吵吵闹闹像开了锅一样。卫家姑娘听到声音,把儿子扔在床上,披散着头发,跑出来呼救。宋家的打手见到卫家姑娘,就抢过去,抬着她一哄跑了。冯家父子被打伤残,倒在地上呻吟着,孩子独自在屋里“呱呱”地哭着。邻居们都可怜这一家,把冯家父子扶到床上。过了一天,冯相如能拄着棍子站起来了,冯老头气得不吃不喝,口吐鲜血而死。冯相如大哭一场,抱着儿子到衙门去告状,一直告到巡抚、总督,几乎告遍了所有衙门,最终也没有得到申冤。后来又听说妻子不屈而死,更加悲愤。奇冤大恨塞满胸口,无处可申。每每想在路口伺机刺杀姓宋的,但又顾虑他的随从很多,小儿子又无人可托。他日夜哀痛思索,眼皮都不曾合上。

【正文】

忽一丈夫吊诸其室³⁵,虬髯阔颔³⁶,曾与无素³⁷。挽坐,欲问邦族。客遽曰:“君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而忘报乎?”生疑为宋人之侦,姑伪应之。客怒眦欲裂,遽出曰:“仆以君人也,今乃知不足齿之伧³⁸!”生察其异,跪而挽之,曰:“诚恐宋人餂我³⁹。今实布腹心:仆之卧薪尝胆者⁴⁰,固有日矣,但怜此褓中物,恐坠宗祧⁴¹。君义士,能为我杵臼否⁴²?”客曰:“此妇人女子之事,非所能。君所欲托诸人者⁴³,请自任之;所欲自任者⁴⁴,愿得而代庖焉⁴⁵。”生闻,崩角在地⁴⁶,客不顾而出。生追问姓字,曰:“不济⁴⁷,不任受怨⁴⁸;济,亦不任受德。”遂去。生惧祸及,抱子亡去。

【注释】

³⁵吊:慰问,吊唁。

³⁶虬(qiú)髯:蜷曲的络腮胡子。阔颔:宽阔的下巴。

³⁷无素:从无交往。素,旧交。

³⁸不足齿:不足挂齿的省略。伧:即伧夫,粗俗庸碌之辈。古时骂人语。

³⁹餂(tiǎn):甜言蜜语骗人。

⁴⁰卧薪尝胆:比喻自己刻苦自励,矢志报仇。《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国为吴国所败,越王被俘。后“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座,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⁴¹坠宗祧(tiāo):断绝了后嗣。宗祧,远祖之庙。《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武仲自邾使告臧贾……曰:‘纥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吊。’”引申为子嗣的继承。

⁴²能为我忤臼否:意谓能否代我保存孤儿。忤臼,指公孙忤臼。春秋时晋国权臣屠岸贾欲灭赵氏全家,杀赵朔,并搜捕其孤儿赵武。赵氏门客公孙杵臼同程婴定计救出孤儿,终于延续了赵氏的后嗣,报了冤仇。事见《史记·赵世家》。

⁴³君所欲托诸人者:指抚养幼儿。

⁴⁴所欲自任者:指报宋家之仇。

⁴⁵代庖:代替厨师做饭。比喻超越职责代替别人行事。《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⁴⁶崩角:谓叩头声响如山之崩。角,额角。《孟子·尽心》:“若崩厥角稽首。”后因称叩响头为崩角。

⁴⁷济:成功。

⁴⁸任:承受,担当。

【译文】

一天,突然有个男子汉到冯家来吊问,长着络腮胡子,宽下巴,从来没有见过面。冯相如请他坐下,打算问一下家乡姓名。但来人却突然问道:“您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难道忘记报仇了吗?”冯相如疑心来人是宋家的侦探,只是用假话应酬他。来人生气地瞪起眼睛,眼角都要裂开了,猛地站起身就要走,说道:“我还以为您是个正人,现在才知道是个不足挂齿的东西!”冯相如看出这个人不一般,忙跪下来,拉着他的手说:“我实在是怕宋家来套我实情。现在可以向您坦露心腹:我卧薪尝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担心这襁褓中的孩子,恐怕绝了后代。您是个义士,能像公孙杵臼照顾赵氏孤儿那样替我照顾孩子吗?”来人说:“这是妇女干的事,不是我能做的。您想托给别人的事,请您自己做;您想自己做的事,请让我代庖。”冯相如听了,连磕响头,来人连看也没看就出去了。冯相如追问姓名,来人说:“不成功,我不受你的埋怨;成功了,我也不受您的感激。”说罢走了。冯相如怕受牵连,抱着儿子逃跑了。

【正文】

至夜,宋家一门俱寝,有人越重垣入⁴⁹,杀御史父子三人,及一媳一婢。宋家具状告官,官大骇。宋执谓相如,于是遣役捕生,生遁不知所之,于是情益真。宋仆同官役诸处冥搜,夜至南山,闻儿啼,迹得之,系缧而行⁵⁰。儿啼愈嗔,群夺儿抛弃之,生冤愤欲绝。见邑令,问:“何杀人?”生曰:“冤哉!某以夜死,我以昼出,且抱呱呱者,何能逾垣杀人?”令曰:“不杀人,何逃乎?”生词穷,不能置辨,乃收诸狱。生泣曰:“我死无足惜,孤儿何罪?”令曰:“汝杀人子多矣,杀汝子,何怨?”生既褫革⁵¹,屡受梏惨⁵²,卒无词。令是夜方卧,闻有物击床,震震有声,大惧而号。举家惊起,集而烛之,一短刀,铦利如霜⁵³,剁床入木者寸馀,牢不可拔。令睹之,魂魄丧失。荷戈遍索,竟无踪迹。心窃馁,又以宋人死,无可畏惧,乃详诸宪⁵⁴,代生解免,竟释生。

【注释】

⁴⁹重垣:多层墙。

⁵⁰系缧(léi):用绳子绑起来。

⁵¹褫(chǐ)革:剥夺功名,指革去秀才。科举时代秀才有一定式样的制服,清代是青(黑色)领蓝衫,戴银雀顶的帽子。犯了罪,先请学官革掉秀才的功名,不准再穿戴秀才的衣顶,称褫革。后文称“巾服尚未复也”,即指功名还没有恢复。

⁵²梏(gù)惨:酷刑。梏,拘在双手的刑具,相当于现在的手铐。

⁵³铦(xiān)利:锋利。

⁵⁴详诸宪:把案情呈报上级。详,旧时公文之一,用于向上级陈报请示。宪,封建社会属吏称上级为宪。

【译文】

到了夜里,宋家一门都睡觉了,有人越过几道高墙,杀了宋御史父子三人,还有一个媳妇、一个丫环。宋家写了状子告到衙门,县令大惊。宋家坚持说是冯相如害的,于是派遣捕役去抓冯相如,到了冯家一看,冯相如不知哪里去了,于是更认定是他干的。宋家仆人和官府捕役到各处搜索,夜里到了南山,听到有小儿啼哭,寻着声音抓到了冯相如,捆上绳子押着上路。小儿越哭越厉害,那帮人夺过孩子就扔到路边去了,冯相如怨恨到了极点。见到了县令,县令问:“为什么杀人?”冯相如说:“冤枉啊!他是夜里死的,我白天就出外了,而且抱着一个呱呱哭的孩子,怎么能越墙杀人?”县令说:“不杀人,你逃什么?”冯相如没话说,不好解释,就被关进监狱。冯相如哭着说:“我死无足惜,一个孤儿有何罪过?”县令说:“你杀了那么多人,杀了你的儿子有什么可怨恨的?”冯相如被革去了秀才功名,多次受到严刑拷打,最终也没有招供。这天夜里,县令刚躺下,听到有东西击打到床上,声音响脆,不禁吓得号叫起来。全家惊慌地起来,一块儿跑到出事的屋里,用灯一照,原是一把短刀,刀刃锋利如霜,剁入床头有一寸多,牢不可拔。县令目睹后,吓得魂飞魄散。衙役们拿着武器搜遍所有地方,一点踪迹都没有找到。县令心里暗暗害怕,又因为姓宋的已经死了,没有什么可怕的,于是就把案件详细地报告上司,替冯相如开脱,最后竟然放了冯相如。

【正文】

生归,甕无升斗⁵⁵,孤影对四壁。幸邻人怜馈食饮,苟且自度。念大仇已报,则冁然喜⁵⁶;思惨酷之祸,几于灭门,则泪潸潸堕;及思半生贫彻骨,宗支不续⁵⁷,则于无人处,大哭失声,不复能自禁。如此半年,捕禁益懈。乃哀邑令,求判还卫氏之骨。及葬而归,悲怛欲死,辗转空床,竟无生路。忽有款门者,凝神寂听,闻一人在门外,与譨譨小儿语。生急起窥觇,似一女子,扉初启,便问:“大冤昭雪,可幸无恙?”其声稔熟,而仓卒不能追忆。烛之,则红玉也。挽一小儿,嬉笑跨下。生不暇问,抱女呜哭,女亦惨然。既而推儿曰:“汝忘尔父耶?”儿牵女衣,目灼灼视生,细审之,福儿也。大惊,泣问:“儿那得来?”女曰:“实告君,昔言邻女者,妄也。妾实狐。适宵行,见儿啼谷口,抱养于秦。闻大难既息,故携来与君团聚耳。”生挥涕拜谢。儿在女怀,如依其母,竟不复能识父矣。

【注释】

⁵⁵甕:一种盛水或酒的缸。

⁵⁶冁(chǎn)然:开颜,笑的样子。

⁵⁷宗支:同宗族的支派。《后汉书·桓帝纪赞》:“桓自宗支,越跻天禄。”

【译文】

冯相如回到家里,缸里没有多少粮食,孤单单的面对空房。幸好邻居可怜他,送给他一点儿吃的喝的,勉强过日子。当他想到大仇已报,不由得冁然而笑;而想到惨遭大祸,几乎全家灭门时,不由得泪水潸潸而下;等想到自己半辈子贫穷彻骨、后继无人时,就抑制不住,来到没人的地方,放声痛哭。这样过了半年,官司松了下来。冯相如便哀求县令,把卫家姑娘的尸骨判还给他。当他把卫家姑娘的尸骨掩埋以后,回到家里,悲痛得想了却残生,夜里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不出一丝活路来。突然有敲门声,凝神静听,听到有一个人在门外,唧唧哝哝与小孩说话。冯相如急忙起身往外看,好像是一个女人,门刚一打开,外面的人就问:“大冤得以昭雪,你也好吧?”这声音很是熟悉,但在仓促之中一时想不起是谁。用灯一照,原来是红玉。她手里还领着个小孩,在她腿侧笑着。冯相如顾不上说别的,抱着红玉就放声大哭,红玉也是惨然伤心。过了一会儿,红玉推着小孩说:“你忘了你父亲啦?”小孩拽着红玉的衣服,目光闪闪地瞅着冯相如,细细端详,竟然是福儿。冯相如大惊,哭着问:“儿子从哪里得来的?”红玉说:“实话告诉你吧,从前我说自己是邻家女,那是假的。我实际上是狐狸。那天正好走夜路,听见小孩在谷口啼哭,便抱到陕西去抚养。听说你的大难过去了,所以把他带来与你团聚。”冯相如抹着眼泪向红玉拜谢。小孩在红玉怀里,就像依恋母亲一样,竟然不认识他的父亲了。

【正文】

天未明,女即遽起。问之,答曰:“奴欲去。”生裸跪床头,涕不能仰。女笑曰:“妾诳君耳。今家道新创,非夙兴夜寐不可⁵⁸。”乃翦莽拥篲⁵⁹,类男子操作。生忧贫乏,不自给。女曰:“但请下帷读⁶⁰,勿问盈歉⁶¹,或当不殍饿死⁶²。”遂出金治织具,租田数十亩,雇佣耕作。荷镵诛茅⁶³,牵萝补屋⁶⁴,日以为常。里党闻妇贤,益乐赀助之。约半年,人烟腾茂,类素封家。生曰:“灰烬之馀,卿白手再造矣。然一事未就安妥,如何?”诘之,答曰:“试期已迫,巾服尚未复也⁶⁵。”女笑曰:“妾前以四金寄广文⁶⁶,已复名在案。若待君言,误之已久。”生益神之。是科遂领乡荐⁶⁷。时年三十六,腴田连阡,夏屋渠渠矣⁶⁸。女袅娜如随风欲飘去⁶⁹,而操作过农家妇,虽严冬自苦,而手腻如脂。自言三十八岁,人视之,常若二十许人。

【注释】

⁵⁸夙兴夜寐:早起晚睡。指勤苦持家。

⁵⁹剪莽拥篲(huì):剪除杂草,持帚清扫。莽,草。篲,扫帚。

⁶⁰下帷读:意谓闭门苦读。《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下帷,放下室内的帷幕。

⁶¹盈歉:丰收歉收。

⁶²殍(piǎo):饿死。

⁶³荷镵(chán)诛茅:扛起锄锨,铲除茅草。指努力耕作。镵,掘土工具。

⁶⁴牵萝补屋:牵挽薜萝,遮补茅屋。指修理房屋。萝,薜萝。唐杜甫《佳人》:“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⁶⁵巾服尚未复:指生员资格尚未恢复。巾服,秀才的衣冠公服。代指秀才资格。

⁶⁶广文:指学官。唐代国子监增开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明清时,因泛称儒学教官为广文。

⁶⁷乡荐:指考中举人。

⁶⁸渠渠:深广。

⁶⁹袅娜:轻盈柔美。

【译文】

天不亮,红玉很快就起床了。冯相如问她,她说:“我打算走了。”冯相如光着身子跪在床头,哭得头也抬不起来。红玉笑着说:“我骗你呢。如今家业新建,必须早起晚睡才行。”于是,她又是剪除杂草,又是扫院子,像个男人一样劳动。冯相如担心家境贫寒,靠红玉一人,日子过不下去。红玉说:“你只管埋头读书,不要管什么盈亏,或许不至到饿死路边的境地。”于是拿出银两置办纺线织布的工具,还租了几十亩田,雇人耕种。红玉扛着锄头去除草,修补漏屋,天天都是这样辛勤劳作。乡亲们见红玉贤惠,都愿意帮助她。大约过了半年,冯家生活蒸蒸日上,好像是个大户人家。冯相如说:“咱们劫后馀生,全靠你白手起家呀。不过有一件事我没有办妥,怎么办?”红玉问什么事,冯相如说:“考试的日期快到了,我的秀才资格还没有恢复。”红玉笑着说:“我前些日子给学官寄去四锭银子,功名已经恢复在案了。若是等你想起来,早就耽误了。”冯相如更加觉得红玉非常神奇。这次考试,冯相如中了举人。当时他三十六岁,家里良田沃土已经连成一片,房屋宽阔深广。红玉身姿婀娜,好像能够随风飘走似的,但干起活来比农家妇还能干,虽然严冬干活条件恶劣,但她的手仍然是又嫩又白。她自己说有三十八岁了,别人看上去跟二十几岁的差不多。

【正文】

异史氏曰:其子贤,其父德,故其报之也侠。非特人侠,狐亦侠也。遇亦奇矣!然官宰悠悠⁷⁰,竖人毛发⁷¹,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床上半尺许哉?使苏子美读之,必浮白曰:惜乎击之不中⁷²!

【注释】

⁷⁰悠悠:荒谬。

⁷¹竖人毛发:令人发指,使人愤怒。

⁷²“使苏子美”三句: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子美豪放,饮酒无算。……读《汉书·张子房传》,至良与客狙击秦始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案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引一大白。”此处借以说明没有杀掉虐民的官宰,使人遗憾。苏子美,宋代文学家苏舜钦,字子美,历任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有《苏学士集》,传见《宋史》。浮,本指罚酒,后转称满饮为浮白。

【译文】

异史氏说:冯家的儿子贤良,父亲有德行,所以上天报之以侠义。非但人侠义,狐狸也是侠义的。遭遇也是够奇异的了!然而长官判案之谬误百出,令人发指。那一口飞刀震震有声,直扎床头之木,可惜为何不略向床上移上半尺呢?倘若让宋代苏舜钦读了这个故事,他必然倒上一大杯酒,说:“可惜了,没有击中!”


潍水狐